二战日军为什么会有那么大兵源?_伤亡率_明治神宫_日本战败

分享到: ? ? ? ? ? ? ?



01


二战时代的日军,一桩常叫后世军事迷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兵太多”。


虽然我们今天说起发起那场罪恶战争的日本,常习惯性说他们“地小兵少”。


但如果细看抗日战争史,就可以看到日本军队恐怖的“增兵”速度。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日军一共才有17个师团,但到了1938年夏天,日军就有了34个师团,兵力扩展到113万人。


甚至到了日军垂死挣扎的1945年,日军的总兵力达到了789万,仅在中国驻军就保持在二百万以上的规模,越是节节败退,他们居然兵越多。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场罪恶的战争里,日本又哪来的这么多兵呢?


首先一个原因,就是日本对其本国国民,极度狂热且力度空前的征发。



在全面侵华之前,日本就推行极度严格的军国主义教育,每个日本人从读书上学开始,接受的就是各种狂热的军国主义思想。


在当时的日本人看来,日本的侵略战争是“伟大的战争”,成为一名侵略军,更是一件光荣的事。


所以在整个二战时代,“狂热参军”就是日本男子的常态。


比如1938年时,一名因健康状况参军被拒的日本青年,竟然就因此妒火中烧,深夜里入侵11座民宅,杀害了包括自己亲人在内30人。


如此耸人听闻的真实血案,也缩影了当时日本人的“战争观”。


所以,到了1944年2月,日本征召入伍的士兵,就有四百万之多。


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前,全日本参加“军务”的男子有719万人。


二战后期日本那“巨量”的军队,就是这么凑出来的。


值得一提的,还有日本在战争期间的“学徒动员”,即动员大量日本青少年学生参军。


这些大多十几岁,好些还未成年的学生兵,在当时也被称为“学徒出阵”。


到了二战后半段,由于前线伤亡惨重,日本猴急着煽动更多的“学徒”们赶快上战场。


1943年10月21日,日本就在明治神宫外苑竞技场,给“学徒”举行了盛大“壮行会”,仅这一场活动里,就有25000多“学徒”接受了“壮行”。




02


另外在1943年的爱知、大阪等地,也举行了多场轰轰烈烈的“壮行会”,每次都有上万“学徒”参加。


那这些满脑子狂热的日本小青年们,接下来的战场遭遇又是如何?


最典型的,就是1944年的吕宋岛战役,这场战役里,日本有990个“学徒”参加,残酷的战斗打完后,总共有90个“学徒”生还,可谓九死一生。


这样的伤亡率,在日本各个战场上,这样的伤亡率也不罕见。


特别是在臭名昭著的“神风突击队”和“海上挺进队”里,那些执行“自杀式攻击”的日本兵,好些也都是“学徒兵”。


对于他们来说,百分之十的生还率,有时都是奢求。



而在中国东北,日本还组建了十万人规模的“满蒙开拓团青少年义勇军”,作为其战场上的预备兵力。


等着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时,这些狂热的“开拓团少年”也被日本征服投入战斗,成了日本战败前的最后一批炮灰…


而除了这类“狂热征发”外,日本的“兵源”,还有另一个重要来源,从朝鲜等殖民地征兵。


随着日本侵略战争的扩大,日本开始从朝鲜半岛等地大量征兵。


特别是前面说到的“神风突击队”,其中相当多的人,都是来自朝鲜的“学生志愿兵”。


以日本官方数据,二战期间,日本从朝鲜半岛前后征发了二十多万人从军,还征发了十四万人充当“军务员”。


朝鲜半岛的“亲日派”,当时也十分配合。


特别是朝鲜王储李垠,后来还官至日本中将。


而在二战结束后,日军里被列为“战犯”的朝鲜裔军官,也有一百二十八人之多,其中有二十三人被判处死刑。


许多侥幸逃过审判的朝鲜裔日本军官,还在二战后摇身一变,成了韩国政坛上的“红人”。


通过这一系列手段,日本在二战战败前夕,还保留着极其庞大的军队,哪怕德国已经战败,他们都还很有底气,许多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硬分子,1945年时还嚷嚷着“本土决战”。


但实际上,日本战败前的“庞大”军队,已经十分注水。


以《日本陆军史》记载,当时这“几百万日军”,真正的现役军人不到百分之十五,而且连人手分一支枪都做不到。


而且充斥着大量的低龄士兵,名副其实的乌合之众。


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时,号称日本精锐的关东军会一触即溃,不但战斗力奇差,战斗精神也令人发指,好些关东军部队仓皇撤退,把本该被他们保护的“日本开拓团”们,活活扔给苏联红军去收拾。




03


当然,要说抗战末期的日军都不能打,也不尽然。


日本宣布投降后,中国境内的许多日军,依然脑袋冥顽不灵,甚至很快就和不久前的敌人——国民党军队勾搭连环,非要在三年解放战争里掺和一把。


比如“民国精英”阎锡山就敞开怀抱,收编了上万日军帮他打。


在精明的“阎老西儿”看来,这些日本兵作战凶悍,用来对付我党,可谓稳赚不赔。


但接下来的战斗,却好好给这类“民国精英”上了一课:


在我党解放山西的战役里,这些长期和晋绥军交战,自我感觉良好的日军,几仗下来就稀里哗啦。


还有的连“武士道精神”都不讲,听说我党打来了,慌不迭就缴枪投降。


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的日军高级军官们,也悲戚戚切腹自尽…


说起来,他们原本可以享受战俘待遇,平安回到日本家乡,可就因为这“战败也要秀存在感”的顽固精神,反而狼狈送了命。


看过日本二战时的兵源,以及战败后的死硬和狼狈,除了唏嘘,恐怕还有警示:


清算军国主义的罪恶,并非过去时,却是个任重道远的事情。


参考资料:梁福昌《日本投降后,上万日军帮阎锡山打内战揭秘》、刘曦倩《二战时期日本学徒动员研究》、张箭,张堂贵《二战前和二战时期日本兵力规模考略》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