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翡》配音引争议,演员到底该用配音还是原音?_聪明的一休_译制片_台词功底

分享到: ? ? ? ? ? ? ?

备受热议的电视剧《有翡》改编自晋江文学城Priest原著《有匪》,由王一博、赵丽颖主演。

电视剧讲述了江湖名门之后周翡和端王谢允相遇相知,重闯江湖的故事。

剧作分类为古装、武侠,男女主角所处的时代并非江湖鼎盛之时,而恰逢江湖没落期,两位少侠却被卷入了重振江湖的汹涌暗潮中。

故事从周翡与谢允二度相遇开始,穿插回忆、传说,又借二人遭遇引出了不少隐匿江湖多年的各派高手。

电视剧反响较为热烈,如大多数改编作品一样,观众还是发出不同的呼声。

然而,引起我注意的是一条相关热搜——“《有翡》配音出戏”。

近些年,配音圈的影响力在扩大,更多的配音演员也逐渐从幕后站到了台前,进入公众的视野。台词功底优秀的实力派演员,也在渐渐涌现。

不同剧集中,相类似的话题似乎也未曾少过争议。

那么对于国产影视剧究竟是采用配音,还是演员原声,这将会是一个问号。

以下杂谈所探讨的也只是一家之言,个人的思考,欢迎留言讨论,让我们听见你的声音。

配音演员是指为影视作品配上对白和旁白的人,不同于舞台演员和电影演员,他们进行的是声音表演,用声音体现原片中的人物形象。

同样,他们需要对原片的故事、艺术样式、作品风格、人物形象以及时代背景等做足功课。

可能一些人会认为声音本身好听、声线多变是配音演员的一大特征,但其实最主要的根本仍然落在表演艺术的基础上。

对于角色的理解能力、塑造和表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各大短视频平台、音频平台以及部分综艺节目,我们可以看到不少会模仿各种各样声线的人,也有不少会“伪音”的人,但实际上,就目前来说真正的配音演员是非常少的。

配音艺术的前身似乎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例如皮影戏、傀儡戏等等。

前台活灵活现的小人儿伴随着后台不露脸艺人惟妙惟肖的唱段或是念白,这有趣的体验已然成为当时人们津津乐道、甘于享受的娱乐形式之一。

现代配音则受到电影艺术影响深远,中国电影进入有声片时代也并不落后于世界电影非常多,在20世纪20年代末,上海最早拥有音响设备的电影院出现。

1931年的《歌女红牡丹》作为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问世。

1935年万氏兄弟的《骆驼献舞》登上荧幕,这部根据《伊索寓言》改编的作品成为了中国首部有声动画,而将导演、编剧、原画、摄影这些都包揽在自身的万氏兄弟还在自己创作的动画中担任了一项任务——配音。

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进口电影引入,需要转变为译制片。

语言的替换,国语版的配制需要配音演员,上海电影译制厂贡献了不小的力量。

1976年上海电影译制厂搬入永嘉路383号,在这一栋小楼之中诞生出的却是80年代译制片的辉煌:《佐罗》、《虎口脱险》等,相信已经是一代人的回忆。

邱岳峰、李梓、童自荣、富润生、刘广宁、丁建华等今天看来可以称为老一代的配音演员们,正是他们赋予了这一时代译制片中的人物灵魂。

之后,电视台对于外国动画的引进,配音圈的范围被扩大,一些角色由主持人配音。

央视、广东台、辽艺下的播音主持人员以及配音演员成为了代表。

《米老鼠和唐老鸭》、《聪明的一休》、《蓝精灵》等等,如果有读者看到这里感到“爷青回”那应该是脑海里已经开始回响属于自己的声音记忆了。

21世纪初的前十年,中国国产动画和影视剧进入了一个创作高峰期,这时的配音演员开始以个人的身份活跃于作品之中不再附属于特有组织。

影视作品数量的增多打破了相关产业间的平衡,使得整个产业之中佳作和劣作分明,毁誉参半,配音人才的缺失导致的劣势也在此时突显,工作量大、专业人员少、薪酬低下,让作品质量无从保障。

这是一个因为有突破性作品而耀眼的时期,也是一个高压力、低回报、缺乏培养、学习和钻研时间的,晦暗低迷的时期。

2010至今,网络动画、网剧、广播剧、游戏等进入一个上升期,对于配音的需求量也更大了。

配音演员需要对原创角色进行配音,有时还需要演唱相关角色歌曲、游戏主题曲等等。在影视剧作和电影方面,当演员台词功底不过关、原声与角色不匹配时,需要用到配音。

所以用和不用配音的根本目的,在于这样做是否能使作品呈现出最理想的状态。

这个“最理想”,是制作方最想要达到的结果,至于反响如何,受不受观众好评,还是需要看制作方亲不亲民。

网络小说改编作品改编本身就面临着压力,“一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本身想把这个故事中的人物作最可观的诠释就是一件难事,它需要把每个具有独特性的不同变成一致的相对统一。

于是,一个角色、一部作品,就成了多方共同结合与取舍下的结果。

所有独立部门出现的问题包括演员和配音演员本身,自身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没错,但有时也在于管理层面、统筹等主导层面的指导不合适。

也可能存在于原本问题不大的双方,却在协调之间产生了新的问题。

这样的说法并不意味着推卸责任,也不意味着甩锅,在于强调项目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性和贯通性。

任何一部作品都不是一个人完成的,任何一个产业也不是完全独立存在的,除非专门指定细节来谈哪个人完全负责的哪一部分,这是个体的完善到集体的提升。

单谈《有翡》,个人觉得配音整体水平不错,可能女主的配音有些不太适合,温软了一些。

之前看过一个玩笑,是一张四位配音演员的合影,两位男士,两位女士,配字是:你看过的电视剧都是这四个人在谈恋爱。

这是个没有恶意的吐槽,大概是真的有一段时间他们配遍了男主和女主。

所以,具有表演艺人的同一性质,配音演员也在今天具有了一定的“品牌性”。

对于工作室来说,729声工厂、边江工作室、北斗企鹅、音熊联盟、光合积木、翼之声、知行天地等较为大众所熟知。作为个人:阿杰、边江、季冠霖、乔诗语、姜广涛、夏磊等都不陌生。

他们凭借实力与作品的积淀,已经自身带有一定的热度和流量。

有时也会有观众吐槽“串戏”,是因为他们对于这些个体声音中的某个过于熟悉:这个个体本身名声响,出现的频率多加上表演所用的声线相似,所以导致部分观众会有这样的评价。

在这个个体尽力的情况下,是这个产业和其相关产业应当发生变化的时候了。

其实,只有在中国,才有配音演员一说。在欧美国家,影视配音的工作由演员来做;在日本,有声优,他们在配音作品的同时,有演唱会、会出演舞台剧、能参加网络或是电视综艺,和我们国家的明星一样。

中国现在的配音演员,从各行各业而来,可能因为热爱或是为了生存而选择这条道路,走过被误解、背锅、没有被打在片尾字幕表的黑暗时期。

图片

“曾经有个小姑娘,资质不错,坚持下去说不定以后发展会很好。可是一次放她回家之后,她就没回来继续训练了,父母说不稳定,孩子未来怎么办?”

“最开始的时候,接不到活儿,也就1000多块钱一个月……”

“家里人一开始就是也不是很支持嘛,就自己弄配音,和朋友一起,然后后来是有次漫展,亲戚在签售的时候看见了我在做嘉宾……然后开始理解啦。”

“……”

如今,年轻的新生力量逐渐融入他们,越来越多的听众和观众开始关注和了解他们,M声优祭,各种国风、二次元专场演唱会、见面会为他们提供了舞台,综艺节目上开始出现他们的身影,比如《我是特优声》。

如此种种看来,配音演员日后的发展趋势可能会更加偏向于动画、游戏、广播剧等方面,中国配音演员声优化,将会是一种可能的趋势。

但偶像化可能还有距离,因为对于他们每个个体来说,已经成名一些的配音演员在完成工作的同时,需要培养新人,参加必要的活动,经营和宣传的精力有限。

对于新生代来说,成长周期里他们需要更加专注于配音学习和工作本身,而不是急于跨界,变的浮躁。

当配音演员往以上方向发展,电视电影演员本身的台词够实力,那么相信更多的原声会出现在电视剧电影之中。

演员台词功底好,确实是值得夸赞的地方,但是从某些角度上来说它也不应当被提出,因为优秀的演员都明白台词是必要的也是最基础的功课之一。

观众多一份理解,这里的理解是我可能不同意你的观点、我可能要指出你的不好之后仍然愿意期待你下次机会的善意和包容。

主创多一份诚意,这里的诚意不是写出来的标题党、卖出来的热搜,而是让观众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表演艺人多一份真心,不是做作、不是浮躁而是自然流露的真情实感加上对于自身演技的最优发挥……

当这些被达成,配音,还是原音?这将不是一个问题。

作者 / 卷影时光

编辑 / 洛语树

本文由洛语树电影原创,还有关注~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