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晚清社会变迁与百姓的联系_统治阶层_百岁老人_陕西西安

分享到: ? ? ? ? ? ? ?

#历史#谈谈晚清社会变迁与百姓的联系

在几千年的中国封建古代历史当中,长期受到专制主义思想压制的中国普通民众在中国3000年未有之变局当中扮演的角色是否发生了变化?本文将主要从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历史变迁为主线,着重探讨普通人在晚清社会变局中起到的作用 ,分析其对中国近代化所带来的影响。以晚清重大历史事件为牵引线索,述说千年变局当中百姓的心酸史,给你带来一场不一样的历史盛宴。

谈起洋务史人们肯定会想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这在历史教材书中多有提及,然而当我们以当时普通人的眼光来审视这场运动则会从中看到不一样的现象,在这场上层的近代化运动改革当中普通的劳工在官办企业里发挥着他们所能做的最大努力,而此时绝大部分的老百姓都生活在一家一户的农耕经济当中,他们从来没有体会过现代化所给他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变化,换言之,其实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也并没有深入到生活层面。当洋务派开始意识到交通的重要性时开始修建铁路,当中国第一条火车从铁轨上呼啸而过的时候,百姓们则在谈论这鬼东西会不会把祖先的灵魂给侵扰?当李鸿章想要修建一条从京城到江浙地区的铁路时,遭到了时任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极力反对,而他给出的原因则是当铁路修建之后,漕运中的几十万卸货工人将面临失业的风险,所以这个项目一直被搁置。上述变化中普通人并不会关注铁路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而只会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普通人只能在夹缝当中寻求生存,至于西方近代化的核心民权他们就更加不懂得了!故而知洋务运动对国人的影响极其微弱。

光绪元年发生的这一场近代史以来最大的饥荒,是中国几百年来难得一遇的。华北的这场大旱充分暴露了几千年来小农经济所具有的惯性,脆弱程度之高。也许恰逢世界气候的局部变化,也或许是上天想要将国人从小农经济的美梦当中叫醒出来。这场大旱给中国人民所带来的痛苦至今令人不能消除,当我们在20多年前探寻华北百岁老人的时候,他们仍然对那场饥荒记忆犹新,说到他能从那场饥荒当中活过来,则是上天给她最大的眷顾,固然老一辈的人们从来不会像现在的年轻人一样浪费掉一颗粮食,这也可能是那场饥荒给百姓留下的一个教训吧。而在这场饥荒当中,我们也许会想到政府为什么不作为呢?其实当时政府是做出过一定努力的,然而实在无奈救灾资金有限,受灾面积又大,最终也只能是杯水车薪。而从赈灾形式上来看,我们则能看到近代中国所发生的变化,例如其中出现了商赈,洋赈等,而洋赈的出现则极大程度上在华北地区传播了西方的天主教思想。也许此时我们会有另一个诧异,这么大面积长时间的饥荒为什么没有爆发农民起义呢?此前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问题处理不到位而引起的,这当中则可能是清政府在政府形象上做到了一定的改善,也亦是主流史学界所认为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封建主义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化为民族矛盾。在这场千年不遇的饥荒当中华北平原路边皆是白骨,其苍凉之景象我们今天的人体会不到,百姓们逃荒当中甚至“易子而食”。这次的历史大变局是对中国百姓影响最大的,它包含了两代人的记忆,在晚清社会变局中又增加了一福辛酸画面,至今发人深省。

鸦片战争之后国门大开,关税主权遭到列强侵扰。,前两次鸦片战争的赔款较之后两次则相对来说较少,而甲午战后的赔款和庚子赔款则是把清政府的财政运行机器给搞了个西吧碎,政府则不得不通过压减财政支出,提高税收,发行大额债券的方式来筹集还款。而这其中受到最大利益损失的还是普通中国百姓。赔款则无疑沉重的加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而统治者却依然我行我素,从来没有说把自己的生活标准给降低一下,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专制主义者的共有惯性,在这里不再过多赘述。而我们的人民在这里却只能做他们的附庸,专制主义者从来都不会把人民的利益考虑在内,这也是清政府在1911年覆灭的阶级原因,过多的掠夺百姓的财富,则会使这个国家的政治框架遭到极大的破坏,从而带来不可逆的社会巨变。总之,战后的这些赔款最终还是要在人民的身上来体现,普通人则只能坦然受之。我们也不能把革除封建专制的希望寄托在老百姓的身上,这一历史责任当由革命派来完成。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专制主义对中国普通百姓的压迫是与生俱来的,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封建专制主义自我觉醒,而更应该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固有人权。这样的历史教训我们应当有一个深刻清醒的认识。

1900年庚子国变之后,慈禧太后在逃亡陕西西安之后以光绪皇帝名义颁布改革上谕,其实此刻大清王朝最高统治者西太后已经充分认识到如果再不进行激进的改革,这大清王朝的几百年基业在不久的将来必将烟消云散。国家的最高统治阶级也发出了国破山河在,今后怎么办的感叹。随即新政从各个方面开始展开,政治上改革官制,军事上则开始编练新军。经济上颁布了《公司法》,文化教育体制度上则引进西方教学模式,至于绵延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则在1905年被慈禧太后发布上谕废除。至于废科举这一仓皇的举动,后世多有不同的看法,但我们则能从其中看到清政府想要进行变法的上层意图,政府的统治阶层想要尽快的对国家政治模式进行改革,亦达到巩固统治的终极目的,在今天我们看来实在是太操之过急了。而且这场改革则在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转变为立宪运动,清政府对西洋派遣了政治考察团进行政治咨询,参照了日本,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国的政治体系模式对中国立宪的总体框架确定了一个基本思路,决定日本德国政体为中国政体的蓝本实行君主立宪制,给予民众一定的政治权利,并在1908年,破天荒的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质的文件《钦定宪法大纲》,其中规定了皇帝的权利,大臣的权利,给予了普通民众一定的民权。然而中国人民到底行使过这样的权利没有,我们或许能从一定的历史文献当中找到答案,而这个答案则是几乎没有。在清末新政的刺激下,民众也许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去“保家卫国”,也许有少数商业人士投入了实业救国的新潮当中,也有踏上日本留学旅途向日本学习的富家子弟,而在偏远农村地区居住的老百姓们,则依然坚守着那一份淳朴的农村生活,百年来从未发生改变。这次上层政府主导的激烈性政治变革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民,引导着那些地区的人接触到近代化的许多东西,而大多数人民却依然生活在愚昧无知的落后时代当中。最终清末新政并没有挽救日落江河的大清王朝,反而加快了清政府灭亡的步伐,最后专制主义思想终于在辛亥革命之后被历史大潮流所摒弃,这一现象,则在民国时期的张勋复辟和袁世凯称帝当中得到了很大的体现。

1911年11月湖北武昌湖北新军发动起义进攻湖广总督府,湖广总督随后逃往日本,一时间全国各省一呼百应纷纷宣布独立,当时大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摄政王载沣倍感震惊,急忙派遣北洋新军进行镇压,但换来的结果却是军队不听朝廷调遣,清政府只得邀请已经赋闲在家的袁世凯重新执掌兵权对起义军进行镇压。然而袁世凯却是个投机主义分子,在随后与革命党签订密约以换取自己大总统的职位,以南北和谈为幌子以加速自己夺权的步伐。而当我们提到辛亥革命,则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孙中山。这位革命理想青年在1895年,上书李鸿章以期望清政府进行改革,在被拒之后毅然决然的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民众在辛亥革命进程中被日益重视了起来,革命党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孙先生也认为中国各方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的反映,给了他的革命行动以新的力量,入党的人数增多,海外筹款较以前也有增加。

所有人类全体性的行动,既然有群众运动参与,必然带着牺牲自我的决心。历史进程当中的力量总和必然在某一个奇点得到总体的爆发,这不是一个人可以改变的力量。人类的整体历史不过产生1万年,在宇宙的生命里不过是很短促的一部分。我们一个普通人亦或者被推之而上,加入洪流之中。人类历史这块大文章,当我们用长远的目光去看待他,却总给不出来一个确认的答案。每个人对历史变化的反应都不同,当一个古老国家的维新以及他重新振作的态势与一个个平凡的普通人相关联的时候,必然会碰撞出非凡的火花。而这些也必将为我们认识历史,面向未来找到一个可靠的载体。

附录一:参考文献
1.《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5)》,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
2.《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3.林家有.孙中山的革命观——兼论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丁戊奇荒


百姓流离失所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