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写写_过把瘾_家庭责任_王志文

分享到: ? ? ? ? ? ? ?

本人父母72年出生,96年结婚,与剧里方杜二人年纪相仿,方杜二人身上的一些特质,也总让我恍惚间看到了二十多岁的父母。

杜梅,受原生家庭影响的范例,家母有着类似的情况,家母有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父亲——不承担家庭责任、经常醉酒、醉酒后无缘由的殴打妻女......家母成长于一个“父亲”失位的家庭中,加上家母生性刚强,于是自觉或不自觉的把自己推向家庭里“父亲”的位置,去充当那个缺失的父亲,用一个强大的外在形象,保护内在那个缺失父爱的小女孩。更生动的一点说,就是在心理筑起一道围墙,围墙里是那个缺失父爱缺失安全感的小女孩,守着围墙不准他人进入的是她自己创造出来的一个强大的自己。

家母身上有杜梅的影子,杜梅是走向极端的家母。若作简单分类,杜梅当是理想主义的,“如果你爱我,有张床就行了”,这与韩截然相反,因为爱情/婚姻/丈夫对于杜梅而言,是填补安全感的唯一途径,杜梅希望从爱情/婚姻/丈夫那里获得的,是自幼缺失的安全感,是一个充满爱的环境,而不是一套房子,或者通过嫁给外国人而获得的社会评价的提高。这就可以解释杜梅为什么一遍又一遍的向方言确认你是不是爱我,为什么看见方言和闺蜜打趣会吃醋,为什么没有选择爱她的钱康,因为钱康“我有钱,不缺女人”,杜梅需要的是确定的安全感。杜梅爱方言,是因为方言的善良、简单、跳脱,是因为她以为方言可以给她确定且长足的安全感,当然,这只是她以为。

方言,同样也是有些理想主义的,体制事业单位文化馆里工作,每日读书看报,旱涝保收,人际关系简单——除了同事和潘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人际交往,对于个人财富远在自己之上的钱康,第一次见面手都不握,邻居也问他“你是搞艺术的吧”。财富和社会地位,在方言眼里似乎都不那么重要,这也是王志文演技精深之所在——那种知识分子骨子里淡淡的清高、一点点的跳脱,而又不至于达到仇富的状态。手里的那支烟,更给他加了几分忧伤的气质,现实生活的一切困境和难题,都随着气雾烟消云散——烟抽完了,这事也就过去了吧。

方言要的是爱情,而不是婚姻,因为

爱情是理想主义的,而婚姻是现实主义的;

爱情是过程,而婚姻是结果;

爱情是过把瘾,婚姻是死。

二人结婚后,杜梅说的最多的是“爱”这个字,而方言说的最多的是“烦”这个字。

这就是二人的根本矛盾,杜梅需要婚姻来确定从方言那里获得的安全感;方言则认为,最好的爱是过程,不是结果,爱一旦有了确定性,那就难免落俗套,那就太“现实主义”了。

是的,方言是爱杜梅的(无论这种爱最初是出于同情抑或是别的),但是他爱她仅仅是爱情阶段的爱,这种爱不能延续到婚姻阶段,到了婚姻阶段,方言要的是别烦我,是清净,是可以产生美的距离。

今天先写到这里吧,这部剧可反复咀嚼的地方太多了,方、钱、潘三个男人的对比,杜、韩、贾三个女人的对比,复婚后方言和杜梅的转变,以及最后悲剧的根源所在等等,都值得反复回味,反复思考。感谢看到这里的你,谢谢。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