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路修现象对内娱的启示_星学院_超级女声_张惠妹

分享到: ? ? ? ? ? ? ?

关于人设

国内选秀节目并非这几年才火爆的,早在04年湖南经视推出的一档名为《明星学院》的选秀节目,就在当地引起了一波收视狂潮,可谓是选秀里的鼻祖级节目。那个时候,选秀还没关于“人设”的概念,最多炒作的点是某位学员跟某位大明星很像或唱法相似(如第一季的郭彪唱歌非常像张学友,张亚飞长得和唱法都很像张惠妹等等)。

张亚飞(第一届明星学院冠军)


要说比较系统的“人设”打造是从何开始的,应该是从05年《超级女声》中李宇春。那一年的超级女声,可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都不为过。节目一度让某大佬电视台的当家主持都出来“吐槽”(节目确实太火,以至于把其它的电视台的收视率都差点吸没了)。李宇春凭借其“中性”特质一跃成为全民偶像,还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被冠之以“平民天后”的美誉。此外,季军张靓颖的“海豚公主”的称谓也是深入人心。这届超女可以算选秀界的“巅峰之作”,算是偶像“人设”的1.0版本

05年超女三强(源自网络)


到18年腾讯举办的《创造101》,则开始把打造“人设”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作为昔日《超女》的打造者,龙丹妮“选秀教母”的头衔可不是浪得虚名的。当年那个“干啥啥不行”的草根偶像少女杨超越,直接凭借“人设”上的成功一路过关斩将,一举夺得季军,让她成了那一年最热门的娱乐人物之一。这算是偶像“人设”2.0版本

杨超越(源自网络)


伴随着国内选秀经济引来第二波热潮,腾讯、爱奇艺和优酷等网络视频平台的选秀节目是一个接一个,热度已今非昔比。可毕竟这是赚快钱的很好手段,加之炒“人设”这招屡试不爽,虽然热度下滑明显,不过节目还是如火如荼的办着。

任何节目,看多了都会审美疲劳,加之偶像炒的所谓“人设”之副作用也相继出现(假的毕竟是假的,再怎么伪装得好,也终有被戳破的一天)。在我看来,炒人设形同染上“赌瘾”,明知道这有可能是个“火坑”,可为了快速上位,各大演艺公司还是前仆后继往里跳。

直到2021年《创造营》里一个“奇葩”的出现,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了什么才是“人设”最正确的打开方式。利路修的出现可以算是《创造营2021》的一大意外之喜,他原本是去帮朋友做翻译的。可歪打正着却被拉进去做了选手。他是“歌舞双废”的存在,却在粉丝的热情打榜下一路凯歌进入最终决选名单。他是那般我行我素,不迎合媒体,不关注镜头,不冲台下观众放电.......可他却成了2021年度选秀阵营里冲出来的最大“黑马”。

利路修(源自网络)


利路修凭借一己之力将已近垂死挣扎的“人设”经济拔高到了3.0版本。他之所以在今夏火爆登场,主要在于他“不设人设”的“人设”。简言之,即没有设定既定人设,一言一行全凭本心。他与时下流行的“丧文化”不同,利路修对自己参加《创造营》的定位有着清醒的认识:我是拉来凑数的

利路修名句(源自知乎)


从开营到总决赛直播完,利路修将“摸鱼”进行到底。作为一标准理工男(土木工程专业),唱歌或许还能凑合,跳舞真的是有点勉为其难了。为了完成节目录制,他虽然不太擅长,不过也还是很配合,时不时“消极怠工”是在所难免,可终究还是走到最后总决赛的男人,所以说职业态度还是可圈可点的。他的真实很容易让我等看客在其身上看到生活中自己的某些剪影。不掩饰,不做作,不屈就,不苛求。观众在欣赏《创造营》的时候,聊其他学员,都在聊节目中的表现。聊到利老师,则瞬间切换到了关注他的言行举止、生活起居和节目花絮了。

从利路修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出,所谓“人设”,已经过了那个“造神”的阶段了。现在的年轻人已经越发理性,他们对“人设”也已不再是盲从了。加之如今已经是个信息传播超级发达的时代,人为打造出来的“人设”是禁不起社会大众的反复审视的。从学霸人设的轰然倒塌,到好男人形象的幻灭;从富二代人设被无情起底,到知性美人的外皮被扒。娱乐圈里一次又一次“人设”的崩盘无不印证了那句话:假的真不了

如果不打造特定人设,怎么可能在这竞争激烈的娱乐圈挣得出头之日?其实利老师用自己的行动向所有的娱乐公司讲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做自己,就会有不一样的精彩。很多的爱豆为了搏出位,努力的掩盖自己的某些缺点或劣势,总在一味的试图去打造一个“完美人设”。殊不知所谓的完美人设如同芭比娃娃,完美到一定地步,看起来就“假了”,一旦失去了真实,那么就失掉了烟火味,没了烟火味,怎么可能赢得普通观众的青睐?因此,在我看来,不要给自己设定既定的人设,勇敢的做自己,只要不加掩饰的把真实的自己呈现出来,以此赢得的粉丝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粉丝,人为打造的“人设”引得的关注就如同肥皂泡一般,看上去很美,不过始终有破的时候,机关算尽,到头来“如梦幻泡影”,何苦来哉。

关于偶像

“偶像”这个词在辞海中有两个解释:

1、以土木金属或其他材料所制的神佛塑像。

2、比喻崇拜的对象。

辞海释义(源自网络)


不难看出,偶像有“榜样”的意思。现在很多青少年追星,从社会学上来说,确实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毕竟,在现实生活中,偶像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例如,现在有些偶像打造的“富二代”人设,极力渲染拜金主义价值取向,对青少年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极其不利。

利路修对偶像的认识就很透彻,正如他在节目中说的“爱豆规则太严格,你要做这个榜样,你必须当那种完美的人,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在他看来,“爱豆”是一个有“仪式感”的称号,他在潜意识中自认仅凭自己现在的能力是做不了“爱豆”的。国内现在的小鲜肉真就缺乏利路修这样的清醒认知。在他们看来,只要是长得好,外加一点点唱跳功底就能顺利出道,然后成为全民偶像了。殊不知,偶像真的不是想当就能当的。由于连续几年持续选秀,造成国内选秀人才的枯竭。为了补充生源(也有开拓亚洲其它地区市场的考量),腾讯这次招来了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际学员。同台竞技的结果,被邻国的选手秒成渣渣。不得不说国内的年轻一代学员,有当明星的野心,却拿不出做偶像所应该具有的实力,岂不是莫大的讽刺?

个人觉得,撇开其它不谈,腾讯此次引进国际学员的做法是一个很大胆的尝试。至少让国内那些还躺在“帅的就能出道”的美梦中的年轻学员可以醒醒了,自己跟邻国选手的差距如此悬殊,真的能帅就可以出道吗?(国外选手颜值也很高)。成团选秀已经连续举报很多年了,可国内选出来的团实力有长足进步吗?显然没有,这与节目制作方竭泽而渔的做法不无关系,可更核心的问题是成团后的偶像团体能力不佳,无法凭自己本身的实力保持对粉丝的持久吸引力。以至于,选一波糊一波,越选越糊。说到底,在他们看来,偶像就是圈钱的工具,至于这个是不是名副其实,显然不是他们关心的事情。

公司忙着圈钱,队员则被当着捞钱机器到处跑通告。爱奇艺的NINE PERCENT成团十八个月后宣布解散,火箭少女101也在两年后各奔东西。相比之下,韩国的男团中,如EXO, Big Bang,防弹少年团;女团的TWICE, BLACKPINK,少女时代。以其强悍的舞台表现力,过硬的歌舞实力以及稳定的团员组合,产生了强大的国际影响力。。看看隔壁的团体实力,再看看国内选出来的各种男团、女团的实力,不努力追赶,就真不怪观众哈韩了。

国内的偶像经济目前处在一种十分畸形的发展态势。资本方既想吃肥肉,又不想放长线钓大鱼,于是选秀就成了一锤子买卖。与此同时,国内怀揣偶像梦想的年轻人,也真的该放眼看一看自己与强国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了。如果把偶像当成是捞钱的职业,那么其永远是被诟病和嘲笑的对象。如果能将其作为一个产业甚至一种事业来建设,那么相信不久的将来,偶像一词的负面形象也会逐渐得到改善。

偶像是什么?定义可能多种多样:好看的,有趣的,才华横溢的,观众缘深的,顺应潮流而生的等等。但个人认为偶像最重要的点在于:他必须是一个让大家仰望并想努力成为的人。首先他得具备让人“仰望”的某些品质。其次,他得是个真实可及的人。娱乐明星不能为了成为“偶像”而将自己往“圣徒”的方向打造,那样即便顺利带上了“圣徒光环”,可终将是“易碎的玻璃”,因为在娱乐圈里任何企图“神话”自己的做法注定都会以破产而告终。利路修深谙此道,在“人”和“被仰望”这间他勇敢的选择了成为自由的人,对“被仰望”却不为所动。(其实他清醒的知道,要达到被仰望的高度,他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即便付出了相应的代价也不一定就能成就那个梦想。与其“奢求”,不如顺其自然,为自己而活。)

利路修名句(源自知乎)


关于取舍

在吃瓜群众看来,利路修是我行我素的。而且将这种我行我素的风格从《创造营》营业时期延续到现在。在我看来,他的很多做法并非是太自我,而是保持着难得的“人间清醒”。在创造营时期,他跟同营的小鲜肉们的最大区别在于:其他的学员是为了得到成团出道的机会挤破了脑袋才获得这次机会的,所以必须全力以赴。而利路修是被“拉壮丁”般强拉入营的,他对创造营之旅与其说是参加一次选秀,倒不如说是当翻译的副业。他知道仅凭自己的实力想在短短三个月就训练出道是近乎疯狂的想法,所以他只需要配合节目录制,不需要挣扎和煎熬。

利路修名句(源自知乎)


在创造营的时候,绝大部分的人都在为“”而殚精竭虑,为了得到多的曝光机会,他们会绞尽脑汁秀才艺,炒CP,造话题甚至为了上热搜会使用一些有些“副作用”的炒作方式。他们在台上疯狂捕捉摄像头所在位置,对观众各种放电,对导师极尽谄媚。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赢得一个成团名额。而利路修则不同,在营中他最关注的是“”。排练的时候,他是能当吃瓜的就不做卖力的。节目组拍各种现场花絮时,他总是能躲在最后绝不往前一步。舞台上他关注的是何时收工而非机位在哪,我该摆个什么pose迎合场下观众......其他队员拼命想获得的东西,他却将其视之为无物。在观众眼里,他是一个最接近常人的存在,甚至有些真实到令看客都怀疑自己是在选秀节目。要知道,在一个全国性质的竞选节目中,作为选手,不仅不讨好导师,也不迎合观众喜好,更不巴结导演和经济公司。他就像个无忧无虑的小王子,随时随地都在向周围的人宣示“我不喜欢,也不情愿”。

过往的选秀有太多的套路:卖惨的,秀经历的,才艺展示的,兜售情怀的等等。看多了观众渐渐的就不为所动了。利路修打破了观众对选秀学员的一贯印象。冷不丁就冒出一个“被迫营业”的选手,而且还口无遮拦,各种打破常规的举动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别人拉票他拒票)。他在尽全力“拒绝”,拒绝粉丝的投票,拒绝各种炒作,拒绝成为“偶像”的可能。在大家看来,他就像个闹情绪的孩子,对他看不惯或者不喜欢的来者皆拒。也正因这种过于真实的举动,才让被各种套路愚弄到已然麻木的观众猛然间又在选秀舞台上看到了久违的真实且可爱的青年,好奇心又一次被惊醒了。利路修的成名之路真的应验了那句话: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利路修名句(源自知乎)


创造营结业后,利路修人气依旧不减。别人巡演都要大势宣传才能有些许热度,利老师五一期间各大城市遛弯都能遛出多条热搜,真的是谜一样的存在。他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主见。在创营结业后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利老师的节目邀约、广告邀约不断,真可谓躺着就把钱赚了。他接受CGTN采访的时候,说自己“不像是个偶像,更像是个网红”。对自己时下的定位可谓“人间清醒”。有人说他的出现是“丧文化”大行其道的一个佐证。我想说的是,他非但不“丧”,反倒是我辈青年之楷模。利路修的可贵之处在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奢求那些即便自己通过数倍努力也难企及的东西。这是一种难得的自知之明。当今的社会,浮躁之气甚嚣尘上。在这种虚浮的环境里,人很容易迷失自己。在绝大多数的人眼里,关注的焦点总是“”的部分,而对“”的态度多为呲之以鼻。其实“取舍”之间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没有舍哪有取?现在的舍是为了更好的取。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很多艺人在娱乐圈混迹多年,为搏出位机关算尽,可到头来依旧是两手空空,籍籍无名。与他们相反,利路修以“玩票”的姿态在娱乐圈“散步”了一圈,结果却名利双收。取舍之间,足见学问之大。

源自网络


兰州蜜瓜

利路修之所以有诸多不同常人之举动,与其成长经历不无关系。他出身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也称海参崴),大学就读于远东联邦大学(在海参崴本地),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还参加了马里兰大学的网课,与此同时在辽宁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期间还在复旦大学有一年的交流经验。表面上看他是个土生土长的俄罗斯人,作为一个东正教国家,利路修身上有着许多典型俄罗斯人的特征:比较保守,表达观点比较直接,不擅变通,比较知足常乐。比较吊诡的是,他虽然是个俄罗斯人,可是没有去过莫斯科,来中国的理由也很真实:离家近,回家比较方便。而且,他的中国求学之旅对他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他在中国结识了许多中国朋友,也基本适应了必要的社交活动。汉语还算流利,而且思维也越来越中国化(创营结束后,他答谢粉丝的博文,前半部分很中国,后半部分很俄罗斯)。

我们以前常把在海外长大和有着西式思维方式的亚裔称之为“香蕉人”,个人觉得现在的利路修则越来越像“兰州蜜瓜”。白皮肤下有了越来越多东方人的思维方式。这次《创造营》里边不乏有香蕉人的身影(如周柯宇),也有黄白混血的学员(如米卡和尹浩宇)。这种多元的组合其实是内娱走向国际的一次大胆尝试。个人认为,这种尝试成败的一个很关键的点就在于不同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学员之间的交融问题。目前内娱有一个很不好的倾向:即爱国主义泛滥。比如这次创营面对周柯宇的国籍问题时,节目组就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嫌。其实,想要打造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男团,势必就得兼容多元文化现象。不能以固有的意识形态来打造国际团,否则不仅会很快糊掉,搞不好还会落得个一地鸡毛的下场。

兰州蜜瓜(源自网络)


《创营2021》中刘宇的舞蹈让世界领略了中华传统舞蹈之美,通过这种国际男团的打造,可以扩大观众基础。这次《创造营》在东南亚,日韩都有不错的反响,因利路修的火爆,节目在俄罗斯也赢得了大批观众。说明内娱走国际路线的尝试是可行的。此,由于队员来自不同国家,有不同文化背景,所以在处理内部人员沟通交流上就需要格外注意。在这种国际男团中,民族问题,文化差异,政治议题等,都应有一定的边界。与此同时对待外国学员,我们应保持尽可能的包容,求同存异才能让队伍爆发出勃勃生机。利路修的爆红表明观众对待多元文化团体的好奇和包容,因此在对待队员“人设”的打造上不要照搬内娱老一套,让这群丰富多样的年轻人自由发挥,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后记

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随着国力的日趋增强,文化输出也将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以往我们对外的文化输出主要依靠书籍和影视作品。《创造营》其实是一种很大胆且有益的尝试,通过打造国际男团,让越来越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我国的文化产生兴趣,其实也是一种行之有效文化输出的方式。与此同时,我们应以更大的自信包容各种不同文化,博采众长,促进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如果内娱能总结好此次的经验教训,拓而广之,或许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既能带来不菲经济收益,又能为国家的文化走出战略贡献一份力量,可谓是名利双收之事业,何乐而不为呢?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