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舒尔茨医生最后选择同归于尽?两杯啤酒分析出舒尔茨医生的行为逻辑_完全胜利_治安官_大仲马

分享到: ? ? ? ? ? ? ?

一部优秀的电影。当然有其深刻的内涵,但在基础故事逻辑细节上,一定是首先过关的。

这意味着,即使你不了解美国历史,也不懂得德国人为啥不喜欢黑奴制。但只凭借电影镜头交代的信息,就能明白人物的抉择,与心理逻辑。

我觉得在“历史”和“背景”方面,已经有很多朋友讲的很好了。那么,我将从“电影故事本身是怎么塑造舒尔茨医生”这个角度来为大家拆解一下故事内在的逻辑设计。以此,推导出一向冷静、健谈的舒尔茨医生为什么会一枪崩了小李子,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死亡。

影片中的故事大块,大概分为四个大场景。

第一幕 救姜戈、第二幕 杀治安官 舒尔茨医生都是绝对的主角。

第三幕 杀“三兄弟”,舒尔茨的戏份开始减少。

第四幕 买“角斗士”,前半段,姜戈与舒尔茨的戏份开始平分秋色。后半段,则是姜戈的独角戏了。

而第一幕,是给舒尔茨医生定下基调的一场戏,在第一场故事中。交代了医生与姜戈因何相遇。我们就从第一幕开始讲起。

第一幕

我们可以看出舒尔茨医生热情、健谈。即使两位奴隶贩子对他多次出言侮辱,让他“说人话(Speak English)”,他表现的也是彬彬有礼,语调不徐不疾。

在他与奴隶贩子的交谈中,我们能得出信息,舒尔茨医生是德国人。他看起来像个商人,而且与携带枪支的奴隶贩子能不卑不亢的交流,起码说明这个人必有一些雷霆手段。

毕竟只有有能力干掉对方,且不让自己受伤时,一个人的表现才会如此宠辱不惊。

在舒尔茨提着灯笼一个个照过奴隶脸庞的过程中,也同时给观众展现了那个叫做姜戈的黑奴,与其它人究竟有何不同。这就是对姜戈的刻画了,这里按下不表。

舒尔茨医生在询问姜戈是否见过自己要猎杀的目标时。询问的问题,分别是:

是否见过?(是否具备他需要的关键信息)

他们的名字是什么?(说见过,究竟是真的认识他们?还是为了被买而撒的谎?)

再见面时,你是否能认出来?(能否指认出猎杀目标。)

由此可见,舒尔茨医生做事非常有逻辑,且十分严谨。尤其最后一个问题,还是在刚刚经历过杀死了一个奴隶贩子的情况下进行询问的。

在杀过人之后,还能谈吐优雅地将问题问完,一是说明舒尔茨医生心理过硬。二则是说明,他对“杀人”这件事早已习以为常了。

在杀死拿枪指着自己的奴隶贩子前,舒尔茨医生曾与他确认,你拿枪指着我,是开玩笑的,还是真的要杀了我?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灭灯,举枪杀人,射马。

杀人,是因为对面要杀他。

射马,一是为了防止对手的反击,二则是他仍要留着活口来购买姜戈。

而舒尔茨的严谨,在灭灯后,重新用枪挑起新的灯这个镜头中,也可见一斑。他在提起灯时,是用枪指着那个奴隶贩子的,即使对方有什么异常反击手段。舒尔茨也可以做到先开枪崩死对面。

将灯提在枪上,也是为了让对方能看清枪口,不要做傻事。

面对一个毫无反抗能力的人,舒尔茨医生仍要花钱将姜戈买走。然后再引导其余的黑奴干掉奴隶贩子。那么,为什么不直接毙了奴隶主,再将钱交给黑奴,让他们逃走呢?

这里当然有一种导师引领黑奴反抗觉醒的意味,但同时,也说明舒尔茨医生是个将“合法”写在骨子里的男人。纵使他的手段可能有些狡猾卑鄙,但却一定是“合法”的。

而第一幕故事,也为后期的第四幕埋下了伏笔。

即——如果你想从一个奴隶贩子手中,花钱买下一个奴隶都如此曲折。那么,在一个奴隶庄园的农场主手下买下一个女性黑奴,便更是难如登天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舒尔茨才会想到假意天价购买“角斗士”吸引小李子注意力。实则低价买下姜戈的妻子这个计策。

在这一路上,舒尔茨医生真的教会了姜戈很多。除了射击和如何做赏金猎人,也教会了他许多礼貌,例如不在屋里戴帽子,救老婆一定要有合法的契约。而不是直接将人抢走,否则会因为触犯法律被绞死。还教会了他文字和阅读。

比如这时,姜戈还将七千读作七零零零。

在给卡尔文先生报价时,已经会说twelve thousand(一万两千)了。

第二幕 杀死治安官

如果说第一幕中,舒尔茨医生的惊艳登场,为这个角色定下了基调。那么第二幕,对于他的行为逻辑则更加深化,在表现出舒尔茨过人智慧的同时,也交代了他买下姜戈的具体理由,为接下来的故事展开,定下了新的任务。

舒尔茨虽然厌恶“奴隶制”,但却遵守这个规则,因为它是合法的。虽然拿“奴隶制”这个契约束缚姜戈让他替自己帮忙,让他深感自己的罪恶。但同时,他也确实需要姜戈能够认出那三个他要猎杀的人。在任务结束后,他愿意付给每个人头25美金,总计75美金的报酬,并还给姜戈“自由身”。

从舒尔茨医生的行为方式,可以看出他是十分注重人权的,虽然对方是他购买的奴隶,他也有实力开枪瞬间杀死任何人,但他对姜戈仍是保持“尊重”,并未将他当做“工具”看待。也并没有在南方独特的环境压力下,入乡随俗。

这些都是明面信息,我们来看看镜头里,又藏了哪些内容。

舒尔茨医生倒酒。这个镜头做了着重描写。两杯酒都给了镜头。我们可以看到,舒尔茨医生倒满了酒杯,用刮子刮去浮沫,然后再将酒杯填满。

这里面要讲得东西,就很丰富了。舒尔茨医生一定会为这两杯啤酒付钱的。但在付钱喝酒的同时,他要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酒杯一定是满的。

如果不是如此,他大可以多倒几杯酒,或者喝完酒再去填满,而没必要费力如此倒满两杯酒。

所以,这里就已经暗藏了舒尔茨一个重要的性格“在合法的前提下,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至于招呼酒保去找治安官,而不是宪兵队长。这在他进入酒店时就已计上心来。他找治安官,就是为了杀死他。这时,甚至他已经想好了脱身之策。那么舒尔茨是如何在小镇溜达时,就制定了这一串计划的呢?

作为首次来美国南方奴隶制如此严重的地区,舒尔茨医生对于大家异样的眼光感到莫名其妙。

而姜戈却回答:“他们从来没见过黑人骑马。”那么,他们一定也未曾见过黑人进酒吧。肯定会找当地的执法部门驱逐他和姜戈。这样,他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干掉治安官。

在进入酒馆前,我们可以看到舒尔茨医生,已经在核对通缉令上的人,与刚刚见过的家伙是否相符。

而舒尔茨医生,怎么确定在宪兵队长的重重包围下,自己可以全身而退的呢?

宪兵队长说:“在我这儿没人能死得那么容易。”

这个答案就写在刚刚进城时,两人都看到的绞刑架上。这个城市既然有绞刑架,那么这里的执法者,一定是乐于将罪大恶极者挂在上面,供这里的绅士淑女们赏玩的。

而只要有这个过程,他就有说话的机会,只要有说话的机会,他就绝不会死。

也就是说,看似粗犷强横的操作,实际上全在精密的计划之中,在进酒馆之前的短短旅途中,整套计划,便已写在了舒尔茨医生的心里产生。胆大心细,有条不紊。

而舒尔茨医生面对治安官,一枪击倒,一枪爆头。这在大众眼中,看起来是穷凶极恶的。

但如果对比姜戈第三幕中鞭打白人,并且在他身上连开多枪泄愤。就可以看出舒尔茨其实追求的是简单高效。虽然是一个冷酷的赏金猎人,但并不希望手下的猎物在自己的手中受苦。趁早结束对方的痛苦,才是他的选择。

他并不喜欢折磨人,甚至这个人是他的敌人。

这一点在观看黑人角头时,就可以看出。

舒尔茨对着这场残酷的决斗神色严肃,但为了迎合他人,下一刻就挤出找乐子的笑容。当时一个黑人为了胜利,竟扣烂了另一个人的眼珠子。

或许在这一刻,递给锤子让黑人敲死另一个黑人的卡尔文,在医生心里的形象,并不是那么坏。起码这么做快速解决了另一个人的痛苦。

但是医生没想到的是,卡尔文做出这个决定,只是因为那个失去双眼的黑人太过吵闹。

第三幕 杀死“目标”

第三幕的主角是姜戈,以及他与妻子离别时那段痛苦的回忆。是第一段复仇故事结束,新的故事即将开始的这么一个阶段。医生的戏份就比较少了。

但我们仍可以从几个镜头中,分析出医生的行为逻辑。

面对强势的农场主,无论是出于任务的需要。还是对他人的尊重,他冒着“生意做不成”的危险,拒绝让黑人姜戈下马。因为姜戈是“自由身”,不是奴隶。这是他的原则。

同时,舒尔茨医生也巧妙的利用了姜戈选的这套行头,让农场主以为这位来自德国的怪人,有什么贵族圈的奇怪癖好,于是,顺利的与其谈起了生意。并让姜戈得到四处寻找那三兄弟的机会。

在杀死骑马奔跑的最后一人时,舒尔茨数次向姜戈确认,马上的人,正是最后的目标。这也体现了他绝不错杀的严谨。当得到姜戈肯定的答复后,枪声一响。血染棉田。

他不仅是个快枪手,还是一名狙击手。

影片进入第四段前,还有一段舒尔茨叫姜戈当着别人的孩子的面,杀死对方父亲的桥段。

舒尔茨医生并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遵循的原则,就是“合法”。因为将要被杀的目标,曾经杀人、放火。政府要他死,他就应该死。能在自己的儿子面前死,对比许多其它的通缉犯,甚至是幸运的。

“作恶者不值得同情。”

但在姜戈的理解中,“合法”就可以了。所以他在扮演黑人奴隶贩子时,可以轻松自如地对黑人奴隶,进行训斥刁难,只为了不被卡尔文等一行白人拆穿自己的身份。

但后续发生的一件事,还是彻底击穿了两人的底线。

第四幕 深入地狱

前面几幕故事,已将舒尔茨医生的形象,完整立体地呈现给了我们。

他巧舌如簧,遵纪守法,智商在线,枪法如神。

任何危机的发生,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他灵魂深处写着“一定要守法而且要利益最大化”。

也是基于这个原则,加之在第一幕和第三幕中,购买奴隶吃瘪(虽然第三幕买黑人女奴只是借口)。才诞生了他最终的计划,利用天价购买“角斗士”,深入糖果庄园,利用“会说德语”这个条件,以低价“顺便”买走这个女仆。然后溜之大吉。

这里一定要说的是,医生肯与姜戈来这里协助姜戈。不仅仅是与姜戈长久相处,两人的感情。

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姜戈的妻子是被德国主人抚养大。内心深处,他认为这样一个女孩,不该受到奴隶一样的待遇。应该拥有自由身。

这才让舒尔茨最终踏上了这条不归路。

但美国南部黑不见底的奴隶制地狱,仍使得舒尔茨这位绅士彻底破防了。

从最初见识到角斗士之间生死搏杀的凝重。到卡尔文追着那个逃跑的角斗士,不忍见他死去,而掏出钱包差点露馅的无力与无奈。(因为在酒桌对话中,他也是与卡尔文一个圈子的人,他们这种人,本来就不会去购买一个毫无价值的人,也不会将黑人的命当做命)。

舒尔茨的底线一次次被试探,直到他以为他能忍受一群狗撕碎逃跑的黑奴。

他承受着“违背自己原则”的痛苦,只为了能够救出姜戈的妻子。因为这个目标如果达不到,那么前面的牺牲,将毫无意义。他不是那种拿着枪杀穿糖果庄园的莽夫,虽然他的确有这个实力。

事实上,在饭桌上,他仍能谈笑风生,并差点成功引导卡尔文贱价卖出那个女仆,因为他们是“德语”方面的灵魂伴侣,他已经很久没有回德国了。

舒尔茨开枪击杀卡尔文这一动作看似特别突然。明明只要握手,放下自尊,就可以成功逃出升天了。为什么一定要开枪,杀了对方呢?

他并非是纯粹的英雄,这一枪有输不起的成分。

更重要的是他的底线在此刻已经被彻底击穿了。

一向习惯将一切掌握在手中的他,这次却被一个黑人管家识破了自己的计划。

见识了被狗撕碎的黑奴,他当然相信卡尔文的锤子会砸穿姜戈妻子的脑袋。

所以,他立即支付了一万两千美元。在这一刻才是舒尔茨人性光辉最伟大的时候。

但这一万两千美元,实在是亏得太多了。这让他一路以来的逢迎,伪装,隐忍变得毫无意义。甚至如果当初直接肯花一万两千美元买下姜戈的妻子,他还可以顺手救下那个被狗撕碎的黑人。

当卡尔文让手下派狗咬死那个黑人时,舒尔茨就已经认定卡尔文是个彻头彻尾的人渣。他给自己的黑人奴隶起大仲马笔下小说人物的名字,却将奴隶完全当做“工具”。

他追求的“合法”有一部分就是“有尊严的死亡”。而卡尔文,甚至说他们这个圈子,只是为了快乐而进行杀戮“kill for fun”。

这是他完全无法接受的事情。他也不屑于与卡尔文这样的人为伍。

但现状是,他偏偏被这么一个人弄得颜面尽失。

我们可以看出,在最后这一场戏中。舒尔茨第一次面临局势完全失控,自己变成了一只待宰的羔羊。像是一个机关算尽,最后被拆穿的小丑。

他的道德底线被彻底突破,人格也被对方无情的嘲讽。

在这一刻,舒尔茨面临的是前面三幕构建的所有原则,被全面打碎,并被对方面带嘲笑地踩在脚下。

所以,才有了这一幕。

Auf Wiedersehen! (德语再见)

医生说Auf Wiedersehen! 是期待与你下次见面。但是对卡尔文,他说的是“Good bye”。

卡尔文面子上挂不住。非要与医生握手,意为:双方的交易,都是出于善意的。

从卡尔文登场前,我们就可以从对话中得知,这是个死要面子,还特别爱装的人。

卡尔文先生喜欢法国,因为绅士都喜欢法国,他希望别人对他用法式称呼,证明他是一个绅士,但是本身他不懂法语,所以不要在他面前说法语,否则他会尴尬。

可以说,卡尔文被姜戈在路上屡次冒犯,却能够忍耐。只是怕这12000美金的第一次生意,和可能存在于以后的长久生意最后闹得鸡飞蛋打。(为了钱丢点面子不丢人)。

但在被舒尔茨医生耍了这么久,并确定这只是一锤子买卖时,他追求的却是“完全胜利”了。

熟不知,这一次人格碾压的握手,成为压碎舒尔茨医生的最后一颗稻草。

当舒尔茨医生问出“你真想我跟你握手”这句话时,无疑是像序幕那样,向卡尔文下了死亡通牒。

只不过序幕时,奴隶贩子是拿枪要夺走他的生命。卡尔文则是用“握手”摧毁舒尔茨所剩无几的尊严。

显然舒尔茨开枪杀死卡尔文,自己破坏了自己的“合法”原则,面临的也是死亡。

但在此时,舒尔茨认为守护自己这点仅存的尊严,要比守护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舒尔茨医生的终幕,是一具冰冷的尸体,背对着姜戈。

而姜戈取走自己妻子的卖身契后,对着他说出了那句颇具深意的Auf Wiedersehen!

这也是他教给姜戈最后的一句话。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