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我亲爱的老伙计呀!什么叫做“译制腔”?_外国电影_译制片_看在上帝的份上

分享到: ? ? ? ? ? ? ?



“哦我的上帝啊,天哪,我的老伙计,真是见鬼!

看在上帝的份上,这里是飞卢读书呀!

嘿,你们别光顾着笑啊!

小心我用靴子狠狠踹你们!

我发誓,我真的会这样做的!”

——译制腔

哈哈哈哈不要怀疑这里还是卢妹

有没有觉得开头这些话有些耳熟?没错,这就是“译制腔”。


01 译制片的前世


在上个世纪,我国开始引进国外影视剧,引进的同时进行本土化翻译和配音。

但,在国外影视剧引进之前,中国观众看外国电影,通常是通过现场解说员、说明书、字幕等方式,这带来了许多不便。

于是,在1948年,东北电影制片厂(后长春电影制片厂)与苏联影片输出公司驻东北代表处进行协商,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苏联电影)正式开始译制。

《普通一兵》是一部表现苏联士兵在卫国战争中英勇献身精神的影片。而承担将其译制成汉语任务是来自东北解放区的各个文艺团体。这些译制片的开拓者们反复尝试,甚至想出了很多土方法,终于在8个月后完成了译制工作。

由于配音员大多是东北同志,影片内也出现了浓浓的东北口音。

不过,影片在全国上映时,大受欢迎。抗美援朝战争激战正酣,这部影片被送往前线上映,有资料显示,黄继光看过这部影片后,深受鼓舞,成为了中国的马特洛索夫。

《普通一兵》的译制成功推动了译制片的迅速发展。继《普通一兵》后,从1950年到1953年,4年间中国共引进和译制了180余部外国电影。


02 为什么出现译制腔?


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外国电影(尤其是老电影)总会出现“哦我的上帝!”“我发誓!”呢?

首先,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过去黑白片时代的电影还未脱离舞台形式,所以台词的设计都比较文绉绉、舞台化、偏离实际生活。

其次,我们的配音演员大多接受过话剧训练,一开口便是有一种话剧味,因此进行翻译配音时总有一种莎翁戏剧的感觉。

另外,是外语与汉语之间的语言差异。汉语通常一个词、一个字能表达多种意思。而外语可能需要一整句话,这就造成了在电影配音的过程中,有时间空白的差异。外语用了10秒说完,但汉语只用了5秒解决。因此,会插入一些“哦!”“天哪!”“我的上帝!”来适配画面和口型。

最后,译制腔的出现是为了保留原汁原味的外国元素。作为外国面孔的演员如果一开口说着地道的中国话,也会让观众有些违和。 所以为了让观众一秒入戏,“哦这是外国电影”便是配音员想要达到的效果。


03 译制腔速成课堂


既然提到了译制腔的前世、译制腔出现的原因,最后的最后,我们也来一起学习一下译制腔吧!


译制腔由多个关键词组成——

语气词:哦、嘿、噢、天呐、瞧瞧

形容词:“美妙极了”、“糟糕透了”“太完美了”

宗教词:“上帝”、“圣母玛利亚”

比喻词:“隔壁玛丽婶婶做的苹果派”、“隔壁珍妮太太的热巧克力”、“隔壁本杰明老爷爷的长靴子”


然后,我们将他们结合起来。


“哦……上帝啊,这是我在除草时想到的,您可能不太明白我的意思,但是……无论如何,上帝啊,这件事情简直是糟糕透了……就像隔壁玛丽婶婶做的苹果派一样。这该死又愚蠢的幽默,让他看起来像隔壁玛丽太太的热巧克力一样甜到发腻!哦,我敢打赌!我发誓!他简直像个愚蠢的土拨鼠一样!说实话,这个词的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END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