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无能狂怒汉_十二怒汉_无能狂怒_故事的故事

分享到: ? ? ? ? ? ? ?

我的喜好大概和大家真的不一样吧……

54年电视剧原版57电影版和后来的彩版日版国版加上这部俄版,我最看不下去甚至有些片段难以忍受的只有这一版。对比57年那一版,这版多出来的一个小时用来做什么了?用来让观众看俄罗斯代表不同阶级不同立场的大老爷们吵架。你能相信一个讲陪审员讨论案子的片子直到影片开始快一个小时都没有提到关于案情的任何信息而是还在一个劲地讨论“有无讨论的必要”?

片子用了大量篇幅来描绘这些来自不同职业的陪审团成员偏激的一面,尤其是出租车司机这个角色,导致我对整个陪审团的好感直线下降,以及对最后他们是否能做到公平公正审理现有证据感到怀疑。原版之所以经典在于没有对少年做出无罪判断,而是因为现有的证言和证词都无法证明他有罪,所以表决的是“not guilty”,表现的是“宁可放过一千不可错杀一个”的价值观,我们先不讨论这是否正确或者真的适用于大多数案件,但是至少原版的陪审团到最后履行了在此职位上的任务,公平公正讨论案情。为了对比我还重新看了下原版,开场十分钟内已经开始对案件复盘,此后无论是人物间的矛盾描写还是对证言矛盾的提出辩驳,以及环境氛围的塑造,没有浪费一分钟,每一个镜头每一句话都有自己的意义。而俄版的陪审团在影片前期这种敷衍散漫的态度真正意义上让人火大,导演可能还怕体现不了这群人的漫不经心,还特意加了举手都举不明白的可笑情节。

诚然我也觉得片子反映的一些社会状况以及这种阶级种族矛盾还是挺有看点的,但是说实在的,除了对俄国国情真的感兴趣的观众,或者很吃这一类的观众,真的没多少人会喜欢这种强行塞给你看的表现手法……导演是怕自己这辈子只能拍这一部电影是么?十二个人十二个故事,听起来倒是丰富,但是,说实在的,看到这帮大叔们一个接一个发飙然后一脸深沉讲自己的经历时,我满脑子黑人问号,谁在乎你那点儿破事啊?塑造人物形象有很多种方法,引出人物背后故事也完全可以更巧妙含蓄,这片子直接选了最偷懒的,就是人物自己讲,我经历了什么什么,因为什么什么事所以我才会有怎么怎么样的价值观,所以我才会怎么样怎么样。当看到结尾司机大叔讲述自己和儿子的故事然后审判长忽然表示“我不要你们觉得我要我觉得,其实我早就知道他没罪”时,我觉得自己像被甩了两个耳光,太可笑了,就像被戏弄了一样。也就是这时我才明白为何导演往原版这个其实并不能容纳那么多内容的框架里硬塞了这么多东西。不是硬塞,而是不是这个框架就塞不下了。导演需要的只是一个可以让这十二个人进到同一个封闭空间然后逼他们吵架发飙讲故事的故事背景,原版想表达啥根本也不重要。

这一版直接连少年这一案的故事背景都给你写好了,为的就是服务“社会”这个主题,为此甚至舍弃了原版层层递进逻辑严谨的推理,看上去推证过程几乎是一样的,但是仔细一看不知道为什么降低了严谨性。比如说凶器,原版是折刀,这一版直接变成了匕首,确实有特色的刀的种类也算是本土化改编的一种,但是问题是就因为是折刀所以才会对持刀方式进行讨论啊,因为折刀刀刃使用时需弹出的特殊性,所以使用折刀时基本上都应该是从下往上刺,即用拇指这一边更靠近刀刃的握刀方式。这一版直接改成一个会耍刀的大叔在那里耍来耍去然后大吼“遇到比自己高的人时我们都是这样挥刀的!”看的时候差点心梗。而且他们仅仅只是证明证言证据不正确,就可以直接跳到判定少年无罪然后还要寻找真凶?

我无法接受这种对于刑事案件的儿戏态度,它甚至不是国版的虚拟情景而是真实的(电影内而言)。我也无法接受影片这种近几乎强行灌输的价值观与它表现的社会缩影。要是想看俄国社会的情况那为何我不直接去看纪录片?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以及社会问题阶级矛盾,我看关于国内题材的甚至一本《1367》不都比看他们讲故事来得共情能力强?我追着《十二怒汉》名字来的为什么我觉得这些加进去的内容冗长还不可以说出来?

最后就是影片的表现手法。我只说一个角色,就是那个从开头到结尾一直最为偏激固执己见的角色,俄版中是因为种族仇视而自带偏见,原版中是因为自身经历而自带偏见。他们的表现用八号的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你根本不在乎案件的真相,你只是想亲眼看着这个少年坐上电椅”。俄版表现很中庸,从一开始大家就明白为何他会如此仇视这个异族少年,你还能指望一个一口一个车臣狗崽子的人能对少年的案件抱有多大为公平而审判的决心。原版是到了结尾歇斯底里不愿承认表决无罪时意外和其他材料一起掉出来一张旧照片,看着照片上的那一对曾经的父子咬牙切齿地说“你这个无情自私的东西倒是活得好好的……”,然后撕照片,伏桌哽咽着“not guilty……”,仅仅几秒钟大家就都明白为何他会一直敌视这个本应和他毫无关系的少年。

我不是专业的,我也无法再说出更多专业或者是啥有意义的对影片本身的评论,仅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确实前者没什么意思。俄版最后与其说是通过严密的讨论或者思辩来完成这次审判,不如说是通过各个人物之间产生了共情来达到目的。喜欢社会派的人大概会很喜欢,但是踩到了我的雷点,所以从始至终除了将审判地点改到学校体育馆以此引出社会问题这一点在我看来算亮点以外,大部分时间我都觉得这部片子实在是无聊得紧。这十二个人确实从头到脚几乎都在生气,但是都只是社会环境下大势所趋的无能狂怒,对塑造人物形象没有半点积极作用。结尾就算有调查的心也没有条件,这种灰白的破败感和无力感也是我个人厌烦的一点,尤其是结尾还出了啥审判要仁慈的字幕,简直就是双重嘲讽。

其实回头再审视为何我会对这部片子如此不满,归根到底是因为他是原版的改编,既然想表达的东西主题从一开始就更加宏大尖锐,为何又要用改编的形式,通过破坏原版的亮点以及节奏紧凑叙事清晰的优点来达成目的?为何要几乎照搬原版的推理和人设?不是翻拍而是自己想一个更复杂更能体现国情的不同案件,拍出俄国版的十二怒汉而不是俄国改编版的十二怒汉不好吗?

我实在是想不明白。

所以我只能认为是制作方确实很喜欢这个故事,或者喜欢原版的名气,总之就是要翻拍,但是只是翻拍无法满足他们,所以就自我发挥加了很多只有俄国国内才会有的内容,意在“升华”,拍出了和其他版本都不一样的俄国自己的版本,太好了,好极了,我可去你妈的吧。

可能也会有人反驳我,要是翻拍只能老老实实按原版拍那翻拍就是一点意义都没有了,即便是翻拍没有自己的想法和东西也是一文不值,不如去看原版。这点我也非常赞同。前提是它没有自己乱搞基本按原版来然后还非要把原版的优点去掉的话。而且,这一部我是在看原版前看的,先看了俄版才看到原版,即便不对比原版,我也依旧打从心底觉得这部片子盛名之下难副其实。

要是有看到我这篇几乎都是牢骚的无意义长评的B站同志,不同意我的观点也不必费时间来反驳我,我已经很不喜欢这部片子了,请不必浪费时间来告诉我我是错的或者我需要提高观影能力之类的,也不必说这部片子其实想表达啥其实它表现的俄国当时社会现状很真实很尖锐很有欣赏价值。各人都有各人的观点,没必要争来争去。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