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_火烧山_禁欲主义_马丁路德

分享到: ? ? ? ? ? ? ?

纪录片本身只是讲述了马丁·路德本人生平历史,作为一部历史人物纪录片算是合格的,但是对于路德所引发的宗教改革以及其导致的一系列社会变革都只是浅尝辄止,因此如果你是希望对这段历史有更多了解的话,还需要阅读一些其他相关著作。

在下刚巧不久前阅读了安东尼·吉登斯的《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为了能读懂这本书,也查阅了一些马克思·韦伯对新教的论述文章,因此就借此机会将自己读到的关于宗教改革的知识简单整理一下。

一种流行的看法是:宗教改革为了是一种“思想解放”,是为了摆脱教会的控制。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事实上天主教会对日常生活的监管很宽松,而新教运动则呼吁人们接受一种比天主教更严格的行为规范。

一、罗马教廷与赎罪券

罗马教廷为了掌握宗教的“最高解释权”,通过抬高教廷、神化教皇等方式,将自己立为上帝代言人的形象,从而把控了“人死后能否上天堂”的权利。

大约十字军东征时期,罗马教廷发明了一套“善功”理论,鼓励人们通过朝圣、捐赠、参加十字军等方式“赎罪”,这套理论在后来逐渐演变成通过购买“赎罪券”来“赎罪”,最后甚至发展到将谋杀、奸污等等罪责明码标价。

二、路德的“因信称义”

路德在看到罗马教廷的腐败之后,对信仰感到困惑,他认为教廷这样做是错误的,于是在长久的阅读与思考之后,他提出了足以彻底摧毁教廷“赎罪券”制度的“因信称义”理论。

“因信称义”指的是:人的“原罪”是对上帝亏欠的,因此,有且只有虔诚的信仰才能在上帝面前“赎罪”,而通过对教士行礼、买赎罪券都是与救赎无关的;人与上帝之间是没有阻隔的,神职人员没有充当“中介”的权力,掌握不了人们死后灵魂上天堂的权力。

由上文可知,教廷赎罪券的基础是:1、人天生有“原罪”,2、教廷是天主的代言人,3、通过向教廷购买“善功”可以获得救赎。其中1是源于圣经的,2和3是教廷为了巩固统治和敛财自创的, “因信称义”所摧毁的,正是2和3,可以说是直接对教廷统治的合法性动刀。

三、路德的“天职”观念

可以看到,“因信称义”本身斩断了了世俗行为与“上天堂”的关系,也因此,会使得信徒在认同了“因信称义”后会产生一种空虚感——因为它完全否定了世俗生活的意义。

因此,路德创造出了“天职”这一观念——是的,“天职”这个概念是在路德将圣经从拉丁语翻译为德语时才首次被引入到宗教概念中的。他将这个词赋予了一个双重概念:来自上帝赋予的神圣任务、世俗的职业。通过这两个概念的绑定,路德成功将人们从事的世俗职业等同于用以荣耀上帝的任务。

正是有了这个概念,路德宗思想中对世俗行为的完全否定直接转变为了完全肯定,并将日常的世俗行为赋予了宗教的意义。也因此,新教对教徒们世俗行为的影响要远大于天主教——对天主教徒来说,花天酒地也好放火烧山也罢,只要通过祈祷、朝圣和捐钱就能赎罪,而对于新教徒来说,必须勤恳地工作,才能完成上帝所授予的“天职”。


至于之后,路德的“天职”观念与加尔文的“上帝预选”观念逐渐发展出了被马克思·韦伯称为“现代资本主义精神起源”的“新教的世俗禁欲主义”,就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了。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