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畜为什么可以吸引大众_演奏乐器_技术处_舌战群儒

分享到: ? ? ? ? ? ? ?

以下内容仅代表个人看法。欢迎各位评论交流~


一.鬼畜的由来

鬼畜为一种视频制作手法。鬼畜的代表特点为画面和声音重复率极高,富有强烈的节奏感。鬼畜源于日本弹幕视频网上niconico推送的一部名为《最终鬼畜蓝蓝路》的音MAD视频短片,因为其作品名字的“鬼畜”二字由于当时中国二次元网民对于音MAD的不了解,因此,他们便用此名称中的鬼畜二字来描述类似《最终鬼畜蓝蓝路》这样的类型的视频。

首先,在中国大陆,比起音mad本身的魅力,视频中画面和音频的频繁重复带来的强烈节奏感更加吸引二次元爱好者。伴随着bilibili弹幕网(B站),AC fun(A站)等视频网站的崛起,“鬼畜”视频受到了越来越多中国二次元文化群体的关注。

其次,鬼畜视频中涉及到大量的专业音频,视频的剪辑软件,网络上入雨后春笋冒出的剪辑教程以及软件资源将原本复杂的视频剪辑以及音频编辑的过程高度简化。

二.鬼畜内容分析

鬼畜在传播的过程中,源源不断的素材是其中的关键,来自中国本土的素材也更容易被接受。而制作者们对于素材的选择,大部分倾向于选择家喻户晓的经典电视剧桥段,电视节目,广告,网络热点事件等“接地气”的内容。比如,改编自三国经典桥段的《诸葛亮舌战群儒》,由赵本山春晚小品串烧改编而成的《改革春风吹满地》,更有改编自动画片《虹猫蓝兔》、《葫芦娃兄弟》片段,等等。从中不难得出鬼畜素材中具有三个吸引观众的特点:

第一,鬼畜素材具有高度的通俗性。以《改革春风吹满地》为例,中央电视台的春晚从1989年开播至今,便是千家万户大年三十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同时,制作者不仅抓住了人们对于春节的衍生体验——热闹,还捕捉到春晚中赵本山丰富的表情,充满乡音的口音,再插入接地气的BGM(背景音乐),使得众多的小品片段又成新作,冲击着大众的眼球。

第二,鬼畜素材具有广泛性。鬼畜视频的制作者将他们的眼光投向了社会的每一处角落。从新闻联播“央视段子手”朱广权到成为“素材喷泉”的歌唱类,竞技类,选秀类等类型的综艺节目。任何公共视频中出现的人物、以及他们的表情、动作以及服装无一可以幸免。

第三,鬼畜素材具有剥离性。大部分的鬼畜视频是节选自某一片段,通过技术处理过后,成品已经与原片没有过多的背景关联。有部分的鬼畜视频中并没有原角色的声音,而是将崭新的旋律和图像重新并置在一起。典型例子为原片的角色在演奏乐器或是唱歌,制作者直接调整原有的音调套入已有其他的旋律当中,经过调整后成为全新的视频。以《中国梦之声》选手“波澜哥”为例子。“波澜哥”在节目中五音不全,口齿不清的演唱激怒评委韩红的片段单单在b站上就有五十页的衍生视频。一些视频将其原有的音调进行调整后从原曲的《离不开你》改编成《童话镇》、《告白气球》、《最炫民族风》等歌曲。还有一些经过处理后视频,韩红不再是原本生气的韩红,波澜哥也不再是五音不全的波澜哥,视频的气氛也不再严肃,反而充满幽默和喜感,形成了与原视频相差万里的具有高度的戏剧性的视频。

第四,部分鬼畜素材具有怀旧情怀。以拍摄于90年代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以及它经过了三十余年,早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鬼畜携这类经典制作,又回到人们的眼中。不太清晰的画质,不加过多藻饰的演技,不禁引起了80后、90后的共鸣。在80后、90后们依旧年少的那时,被每家每户视作珍宝的电视机——那个年代唯一的视频媒介,其中轮番播出的电视剧和电视节目承载的便是80后90后们共享的美好回忆。

三.鬼畜形式分析

第一,鬼畜视频具有重复性,是鬼畜形式最大的特点也是“鬼畜”成为鬼畜的关键原因之一。某个片段的重复,不但可以引起观众的注意、而且可以加深观众的印象。

第二,在视频中的重复,不是片段性的重复,而是“碎片性”的重复,往往重复的部分都小于一秒钟。以《改革春风吹满地》为例,在视频的第25秒至26秒短短一秒的时间内便进行了一轮三次的重复。

第三,鬼畜的重复与BGM(背景音乐)节奏上的吻合,使鬼畜视频达到一种规律性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带来主题的统一性和视觉上的冲击力,加强了鬼畜的艺术效果。BGM具有强烈的节奏感、现代感。用一个网络热词来形容这种古怪且吸引人的表达形式——魔性。

第四,鬼畜的视频具有快速的时代更替性。在我码下这行字的时候,就有将近十条鬼畜视频被发出。从2018年的“波澜哥”、“赵本山的《改革春风吹满地》”再到今天2021年“陈冠希的《微信转账300块》”到“三点钟起来饮茶”。鬼畜区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素材更新。即使到现在还有部分鬼畜视频使用着2018年被大量使用过的素材,但是它们都已不是鬼畜区里近期最火热的视频。从近一周的鬼畜视频的排行榜可以得知“三点起来饮茶”素材占据了排行榜前十位的一半之多。此素材在短短的9天内,已经被融入到了将近1000条视频当中。基本覆盖了“我只会心疼哥哥”这一在一个月前火遍全网的素材热度。这些素材大部分在短时间内可以引起大众情绪的共鸣,但并非具有建设性和真正的意义。随着边际效应的递减,当大众接触了大量同一题材视频后,他们的注意力便会转移到融合了其他素材的鬼畜视频当中。这些素材都难以逃脱被周期性更替的命运。

第六,观众的弹幕和评论也是构成鬼畜的重要特征。弹幕给予了观众可以与制作者以及后续的观看者直接互动的机会,也是参与式文化的最直观体现。它不仅仅满足了观众在观看视频时的分享欲,还满足了其创作欲。有很大一部分弹幕是基于原鬼畜视频进行了又一次的创作,还有可能又一次掀起流行的浪潮,比如说:任何不是普通话的素材都会出现的“空耳弹幕”或者由“看到我的视频,笑死,根本笑不死”(来自up橘疯癫Oswald创作的视频)一格式引出的“小时候偷吃了一瓶含笑半步颠,笑死,根本笑不死”等句型。它还提供了一种自由、平等、公开、共享的媒体形式。所有观看此视频的用户都可以看到别人在观看时留下的弹幕,从而又形成了二次的影响。同时,弹幕较为匿名的环境形成了去个体化的基本条件,因此进一步推动了分享欲和创作欲的表达。

四.鬼畜背后的社会

第一,鬼畜通过重复的手法,达到了戏剧性的喜剧效果,这种不拘一格的视频类型以制作者为源头,以娱乐为目标,带着一众被生活重担压迫的年轻人们一同放飞自我。

第二,鬼畜娱乐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前人早已给出了答案,从巴赫金的狂欢理论的观点出发,鬼畜不就是这样的使全民皆可狂欢,释放压力,释放不满的视频吗?正如狂欢节的作用,鬼畜从诞生之日起,承载着人们对于释放压力,突破藩篱的诉求。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样的诉求只会越来越多。鬼畜这一视频形式,便是中世纪西方狂欢节的一种延伸。即使时间跨隔甚远,贯穿始终的精神诉求是不会改变的。鬼畜是属于21世纪的缓解压力的方式。百十年后,是否还会是鬼畜这一形式,我们不得知晓,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以戏谑形式缓解压力的方式会越来越多样化;对于这样的诉求,会越来越强烈。

第三,除了“娱乐至死”的狂欢,亨利·詹金斯为此提出了更具有针对性和概括性的一种文化类型——“参与式文化”。所谓他基于米歇尔·德塞杜的“盗猎者”一理论,在德赛杜原来把粉丝主动接近、阅读、改编重塑文本这样突破阶级掌控文化传播权力的行为的基础上改变了粉丝被动接受的位置。他们运用挪用、拼接等方式对原有的文本进行改编创作,而后逐渐形成群体间互相交流和内容共享的小型社会关系。原有的作品从而衍伸出了新的意义

鬼畜这种从一个误会开始壮大的,作为为中国现代化众多流行文化中的一种,传递和潜藏的是当代年轻人的某种精神诉求:他们用以夸张,戏谑甚至虚假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深处追求突破,不受束缚,打破常规的渴望。在这样从古至今贯穿始终的思想下的产物,可能会与我们所认可的“主流文化”和传统文化背道而驰。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鬼畜。因为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精神文化的升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他们也通过鬼畜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给原视频赋予了新的活力和创意。鬼畜为何吸引人?其中的一个答案就是:它是互联网时代,追逐自我的思想,以及分享欲望交织而成的产物。也正如世人评价安迪· 沃霍尔的作品:“特有的那种单调、无聊和重复,所传达的是除了某种冷漠、空虚、疏离的感觉,表现了当代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中人们内在的感情”。

关键词:鬼畜巴赫金狂欢化理论参与式文化 盗猎者

参考文献:

[1].丁慕涵.基于伴随文本理论的鬼畜视频解读.[A].新闻研究. 1674-8883(2017)03-0065-01

[2].徐静,杜明铭.浅谈“重复”的艺术表现力.[J].美学技术.169

[3].齐伟,冯帆.论“鬼畜”视频的文化特征.[J]10.16532/j.cnki.1002-9583.2018.01.012

[4].张柳.颠覆与重构:狂欢理论视域下的鬼畜现象解读.[J].10.19395/j.cnki.1674-246x.2018.06.031

[5].刘金风,吴宁.论当代中国青年流行文化——基于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A].1001-9774(2013)04-0029-06

[6].王强.“参与性文化”对电视受众的解释力.[J].DOI:10.15997/j.cnki.qnjz.2015.29.009

[7].王俊芳, 康 鹏. “文本盗猎者”的话语狂欢与抵抗——网络“流行性话语井喷”现象的理论解读.[J].

[8].黄家圣,赵丽芳.从盗猎、狩猎到围猎:亨利·詹金斯的参与文化理论及其实践. [J].DOI:10.16583/j.cnki.52-1014/j.2019.02.013

[9].李郑楠. 参与式文化——一种新型的媒介文化. [J]

[10].汪金汉.从 “文本盗猎” 到 “公民参与”:詹金斯的 “参与性” 媒介受众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

[11].张卓然.粉丝社群作为另类社会群体意义的研究——以《文本盗猎者》中粉丝文化及群体现象为例.[J].学界新论.P14-P15

[12]. 张怡.粉丝文化参与偶像工业的新可能——以《创造 101》中的“文本盗猎”事件为例.艺术广角2020年第1期.P47-P53

[13]. 沈天洁. 文本盗猎者的网络狂欢动因研究——以微博“凡尔赛文学大赛”为例. [J].1674-8883(2021)07-0065-02

[14].Jenkins, Henry. 2019. ‘Art Happens not in Isolation, But in Community’: The Collective Literacies of Media Fandom. Cultural Science .Journal, 11(1), pp. 78–88. DOI:https://doi.org/10.5334/csci.125

[15]. Jenkins, Henry. 1992. Textual Poachers ISBN 0-415-90571-0 (hb).—ISBN 0-415-90572-9 (pb).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