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之上》影评--追求反转刺激仍缺乏灵魂震撼_于和伟_谍战片_秦海璐

分享到: ? ? ? ? ? ? ?

《悬崖之上》影评--追求反转刺激仍缺乏灵魂震撼

《悬崖之上》是张艺谋导演执导的谍战类型的电影,因为上座口碑,选了一个无人的下午,享受了一场几乎“包场”的电影盛宴。如果忽视掉那几个在我几排之后的一群青少年的话。

整个观影的过程非常刺激,硕大的电影屏幕和一开始就陷入敌人包围圈的紧张氛围,让你从一开始就被紧紧抓住,而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电影整个过程中的反转和细节巧思,的确让观影者感到非常刺激,加之革命者的牺牲让剧情更加进入高潮,而让人分外动容。但当我走出电影院的两天之后,再回过头来看这部电影,却已经不记得太多什么了。

就像这个时代的很多电影和作品,我们可以被抓住感官的刺激,剧情反转的刺激,从头一口气看到尾,然而能够真正留在骨子里的,留到心里让你深深动容而欲罢不能的部分,却寥寥无几。

为什么呢?因为缺乏灵魂的震撼。

我们越来越习惯在剧情上用力,绞尽脑汁用各种巧思和反转来刺激观众,但真正能够触及灵魂的力道,却远远没有达到。这一点,谍战片《风声》却做得很好。哪怕再漫不经心地看完那部电影,你始终能够记得周迅那单薄脆弱的身体之下,坚韧和牺牲的灵魂。

“嫌货才是买货人。”,只喜欢把电影钱花在刀刃上的我,并不觉得这部电影拍得不好,相反其可圈可点之处非常多。只是面对这样的导演,难免要从精益求精地角度,再挑剔一些。

接下来会从剧情、人物塑造、演员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以及与《风声》这部谍战片相比其不足所在,内含剧透。

1 剧情

剧情开端讲究的是越晚开始越好,故事从革命小队一开始就陷入敌人的包围圈开始讲起,可谓是开局惊心动魄,直接抓住了观众的眼球。这样的设定意味着即便情节乏善可陈,只是前面这段,也可以支撑观众看到中局,剧情开始的时机不可谓不好。

过程中,剧情层层反转,巧思可谓是层出不穷,基本上是一个危机接着一个化解,一个危机接着一个化解,看得人心惊肉跳,欲罢不能。最出彩的莫过于一开始张宪臣(张译饰演)和小兰(刘浩存饰演)拿枪被特务发现时的危机,看似最年轻柔弱的小兰独自一人躲过火车重重岗哨逃出的危机,以及周乙(于和伟饰演)给小兰在戏院剧目留下信号被手下金志德(余皑磊饰演)发现时候的应对,都堪称精彩。

除此之外,剧情中还加入了温情的部分。通过张宪臣(张译饰演)和王郁(秦海璐饰演)与失散孩子的戏份,不经意间透露出在那个动荡年代的家国飘摇的悲情,以及人们在困苦艰难中渴望团圆和太平的心愿,这给整个谍战剧披上了一些在人心博弈的残酷之外,温和的质感。

张宪臣为了在大饭店门口找寻失散的孩子而不幸被捕,以及剧终之时,王郁为了迎接孩子归来,在雪地里等到身上落雪几近雕塑的守望,都让这部谍战剧的情感变得更加流动和柔软。我想这是导演很珍贵的一份情怀,他想要让寒冬过去,让希望归来。哪怕此时身处悬崖之上,哪怕此时严冬未过,但一切总有过去的时候。

剧情之中,还有一个首尾呼应的巧思,蕴含着天理昭昭,报应不爽,也让整个电影变得更加完整。剧情开篇,金志德是特务长官,站在死囚身后嚣张地喝酒,抬手间夺人性命。故事结束的时候,他成了替死鬼,哆哆嗦嗦地跪在地上,被身后的人一枪毙命。杀人者人必杀之,是这个世界颠簸不破的因果。

尽管亮点众多,电影还是未能摆脱虎头蛇尾的问题。开局过于紧张刺激,层层铺垫伏笔在前期过于集中,导致高潮不断,给后续剧情留下的空间就变得相对少了一些,在没有更多的镜头和构思去打磨后续部分并对情节进行升华的时候,整个剧情的走向难免是个下坡路的状态。这里面有两个问题:

其一,后期电影想要把谍战片的阴谋阳谋,提升到对未来暗含希望这一情怀的过程中,剧情的渲染不够,导致后期的主题升华并没有做得太到位。

其二,谢子荣(雷佳音饰演)的角色过于工具人,只是演了一个正常的叛徒,正常因为恐惧死亡而叛变,正常提供一些内部消息,而没有能够在剧情里面起到足够大的作用,这使得周乙杀他更像是一种心理上的流程,杀死这个霍霍了革命小队的叛徒,是理所应当的事。相比而言,《风声》里面日本人武田(黄晓明饰演)让人痛恨的行事作风,以及与主要人物的激烈交锋,才让结尾吴志国(张涵予饰演)杀死他,变得更有意义,虽然只是一瞬的暗杀,也大快人心。

其三,被迫分成两队的革命小分队,在开端三分之一处见面后,之后再无直接的交集,实则把剧情路线分成了两个方向。(这受限于剧本情节可以理解)而同时活下来的都是女人,死去的是男人这一点,从女性视角看有点,怎么说呢,莫名的不太舒服。因为社会角色里面本来就是男人保护家国,所以男人的牺牲相对于女人的牺牲,就显得渲染力不足。

2 人物

从人物塑造上,我看到一个成熟的编剧应有的构思。那就是极性。

好的人物塑造是互相映衬,互为极性。

成熟的夫妻 VS 年轻的情侣。成熟的夫妻只需要一个眼神,就知道彼此需要什么,也知道对方的行事风格,这是一种长期相处相知下累积起来的默契。不需要肢体接触,不需要外在过多的表达。有时候只是简单一个眼神,简单一句话。甚至没有多余的寒暄,却让人觉得情意深沉。年轻的情侣情感更为稚嫩外放,双方之间的磨合和融合仍有不足,会有小小的冲突和别扭,也更加轻快和有趣。

年长的特工面对危险警觉稳重,不动声色 VS 年轻特工情绪微微外放,稍显天真又聪慧灵活。人物塑造最好的其实应当是小兰,她看似天真实则聪慧机智的反应,给这个女性角色添了不只是一点色彩,甚至可以称之为很大的亮点。柔弱的存在,一旦变得有力量,就会在这种反差中格外动人眼球。人物塑造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寻求这种反差感。

这部影片中的人物都非常可圈可点,除了工具人叛徒谢子荣没能在剧情里贡献更大的部分之外,其他人物的动机和塑造都非常圆满,至少以我的注意力没有扫描到什么不太对劲的人物。

3 演员

我就想说演员(兴奋),张译的演技。于和伟的演技。秦海璐的演技。

因为站在主人公视角看,我就不夸老戏骨倪大红,以及其他演员了。

我看过影帝张译好几个教科书级别的演戏片段,得出了一个结论:他在塑造苦难上具有天赋级别的演技。

当你看着他的时候,你可以从他身上感受到一种苦难的力量。那是一种气场。当你看着他的时候,你会被他周身蔓延的那种深重的气场俘获,完全陷进去。如果单从这一点上说,于和伟的演技相比之下,会略逊一筹。这种感觉,我只在巩俐演《三打白骨精》时候见过(原谅我看过的电影实在是少)。

我没说于和伟的演技不好,相反,他在电影里面那种隐忍,自控,通过一些极其微妙的细节流露出来,比如动作极细微的停顿,嘴角极细微的变化,以及革命同志被枪毙时,烟头极细微的抖动,你甚至当时害怕他因为手抖打不着打火机,而被身边的特务头子发现端倪。是那种不动声色的演技。于和伟在这部电影里面的演技,是你觉得他周身空落落的,所有的细节都需要放大镜去他身上找,有这样一种乐趣。

张译与于和伟,与其说谁演技更好,不如说每个演员的演戏风格不同,传递人物信息,表达人物情感的方式不同。正因为不同的演戏风格,才会造就不同的人物,渲染不同的情节和故事。

秦海璐的演技。我单纯就是因为喜欢,所以来说。在这部电影里面出彩的人物太多了,张译和于和伟两位演员老师,已经快要把风头占尽了,但我还是觉得秦海璐的演技非常非常好,她的戏非常稳。你完全可以从她的气场和眼神里面得出所有你需要的这个人物的全部情感,和所有行为动机。我真的太喜欢了。她身上的气场不输张译,演技中没有一丝多余的动作,多余的情绪,看到她你不会出戏哪怕一秒。

以上对于演员的评价仅止于本部电影,就电影人物论演技。

剧情、人物塑造、演员上,值得夸赞的地方实在太不多了。但我仍然十分挑剔地把《悬崖之上》和《风声》做了对比。

其一,《悬崖之上》的叛徒谢子荣,与《风声》的日本人武田之间没有可比性。这一点在前面已经说过了。

其二,关于影片的灵魂质感。我始终记得顾晓梦(周迅饰演)死后影片里面的一段内心独白的镜头。这是关于一个人内心最深的思索和挣扎。正是这份在死亡和大义之前的内心挣扎,对生的留恋和不舍,对牺牲的从容,对革命的信仰,对光明未来的希望和期盼,真正升华了《风声》这部影片。也带给人关于灵魂的震撼。

这是《悬崖之上》仍稍显不足的地方,也是许多巧思非常的影片和剧作欠缺的地方。这个时代的人们不缺少思维和聪慧,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剧本有着非常多精彩的反转,让人欲罢不能的烧脑情节设计,呈现给人们一部部视觉和感觉的盛宴。这是中国影视界极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将作品中融入灵魂,让一部作品在结束之后尤有余味,才是更难的事情,或许也是所有创作者毕生追求的事情。

愿直击灵魂的作品越来越多地呈现在大众面前。

愿真正的作品,流芳百代而不朽。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