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照耀中国》:郭晓东演王莘的机会,是从朋友圈刷出来的_郭晓东_天安门广场_一镜到底

分享到: ? ? ? ? ? ? ?

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的《歌唱祖国》这一篇章已经播出了,剧中的作曲家王莘由郭晓东出演,而郭晓东能有这样的一次机会,完全仰仗于他刷朋友圈。

王莘这一角色于他而言难度是特别高的,可奇怪的是当初毛遂自荐的是他自己,到最后拼命拒绝的也是他自己。

有一次,他在刷朋友圈,无意间看到有人在发《理想照耀中国》这部剧的信息。当时他跟编剧梁振华还有点交情,可他并没有他的电话号码,于是他就通过微信给他发信息说:

梁老师,我想参与到这部剧的创作中,能不能给我一个机会。

当时,郭晓东还不知道这部剧的展现形式,他还以为是一个故事四十集贯穿始终的。直到后面拿到剧本才知道是这么一个情况,剧中的人物王莘确实是打动了郭晓东,可他本人并不敢接这个角色,后面拒绝了好几次。

首先,这是个音乐家,郭晓东身边没有一个朋友是全职做音乐的,也没有为了音乐如此执着的,他根本就没有办法去借鉴。

可是后来没办法,剧组还是决定让他出演,他只好大量地查看资料,下载王莘的各种图片,贴满家中的书房,让自己每天睁开眼第一件事情就是看到他。

这些资料给了他极大的力量,王莘那种为了实现理想的执着驻扎在他的心里,让他觉得只要有理想,就会有行动,有了行动就会有推动力。

可待他真正进组拍摄的时候,才知道准备工作才是开端。在小编看这一篇章的时候,就感觉郭晓东老师演得特别的真实,尤其是背着那一堆乐器,从北京的西单走到天安门广场,再从天安门广场跑到火车站。你想他身上背的都是乐器啊,关键是他还得保持着饱满的情绪负重前行。

大家可以留意一下王莘的右肩有一根很细的绳子,绳子很低,他极力去维持着平衡,但也还是被勒得身体里面满是痕迹,特别的疼。

这一幕观众们隔着屏幕也是觉得疼的,他展现出来的效果跟现实情境中的王莘一样的很苦很累。

在郭晓东上火车的这一刻,有一个细节,当他把手递给列车员拉他一把上车的时候,他忽然发现了自己手上的伤口,那是真伤口,不是假的。

不过,当时的情况是火车快要开了,如果真的是很着急地赶着上车,就算是发现手受伤了也没空管的。也不知道是导演要留下这匆忙和对音乐沉迷的印记,还是对他这一细节的疏忽。

导演当时为了观众们对那个年代更有代入感,他特意使用了“一镜到底”的拍摄技术,意思就是拍摄的时候不要cut,一个片段架好各个机位,演员一气呵成完成一个片段的拍摄,不要像平常拍电视剧这般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拍,后期再将它们接起来。

这样会让观众有种在看老电影老照片的感觉,因为故事讲的是我们父辈的故事,导演希望用这种“一镜到底”的方式,让观众们有种从照片走进王莘当时的生活场景的感觉,这种感觉十分的动人。

毕竟,我们日常生活中了解爷爷奶奶的故事也是通过照片去了解的。导演这一想法,对于剧组工作人员和演员来说都是极具挑战的。一个镜头从头拍到底,需要很多次的排练,反复的磨合,要每一次都控制到一样的情绪里,这跟演话剧有点像。但话剧是演给观众看的,不需要考虑机位,可这是电视剧制作,除了要有演话剧的激情,还要考虑到机位的位置,更难了。

剧中有一个王莘快要上车的时候,因为忘记拿自己写在烟盒上的歌曲,又匆匆地跑回售票处取,跑的路途中摔了一跤,感觉特别的不容易。刚才上车的那个伤口就是这么摔来的。

剧中的王莘一直就是背着一堆乐器磕磕绊绊地,写着曲子的时候又是哭又是笑,情绪特别的复杂。

连同他在天安门前对歌曲的突发奇想,他都是激动得趴在地上即兴地拿烟盒记录下来的。在他俯身的那一刻,背后的那个大号忽然往前垂了下来,感觉他创作这首歌特别的辛苦,特别的累赘,可是他依然很忘我地创作,肩上的重担子对他来说是完全不会影响到他的。

不过,那个上车前发现自己手上伤口这个细节真没感觉到火车快开车了,尽管他行色匆匆,但发现自己伤口的那一刻完全破坏了火车快开了的画面,感觉好像还有好多时间这样。

也罢,郭晓东老师已经尽可能达到完美不留遗憾,连他的同事都夸他是“教科书级演技”,已经是很不错了。很多时候,艺术在人越追求完美时,他也总是会让人留下遗憾的。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