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记得自己曾经是小孩吗?_演奏乐器_黑白世界_死亡诗社

分享到: ? ? ? ? ? ? ?

看完《死亡诗社》我心中有点说不出的难受。
关于尼尔的一切全部都一幕幕呈现。
他笑的样子,他大声告诉大家自己要组织死亡诗社,他活蹦乱跳的走进房间和好朋友说出自己的梦想,他在父亲面前弱小无助的样子,他哭着和老师诉说自己内心感受的样子,以及他站在舞台上表演的样子......一幕幕都让我忍不住的落泪。不得不反思why?基丁老师说在梦想里的人是自由的。尼尔是彻底听从,自由了一次,然而正像是基丁的同事曾经说的那样。
“这不是悲观,这是现实。”

当尼尔回到家中,父亲让他放弃自己的表演,他看着父亲,眼神复杂,我想,说呀!就像是基丁说的那样,大声的告诉你父亲,你真实的想法,你想要的是什么。然而尼尔无力的坐在沙发上,将所有的情绪都生生埋藏在了心底。这一刻,我知道一切都结束了。悲剧的发生也许就是这样开始,默默忍耐,以至于无法再忍耐,只能想到最悲观的方式解决。

一个不想问,一个不想说。将问题搁置,真的以为到明天就会好吗?答案是no,逃避问题的下场永远是没有明天的。


很多父母都喜欢吵架,然而离婚的却大都是那些平时安静,看起来和睦的夫妻。以前我想这大概就是在平静爆发的生活典范。然而慢慢长大,在我父母的一次次争吵,在我与父母的一次次争吵,在我与别人的一次次争吵中,我逐渐明白了争吵是让我们学会释放悲观情绪,学会反思,学会更好的沟通。



避免争吵,亦或者拒绝沟通,都会导致我们在一段关系中陷入相处模式的绝望,以至于收到悲观的结果。其实凡事解开了,也就放下了。

尼尔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多方势力导致的,谁错了呢?校长觉得宣扬自由,鼓励学生个性的基丁应该负责。多么可悲。

能拥有像基丁这样老师的学生真是太幸福了。一个好的人,对别人的影响的确可以影响一生,我始终相信。

基丁鼓励学生追求梦想,抓住当下的时光,学会独立思考,不要刻板守旧,单纯的为了学而学。这哪里有错?这种教育理念无论是放在西方还是中国都让学生们喜爱与向往。然而被体制化驯服后的大部分人却不能接受。他们只会觉得这样是误人子弟,会将孩子们推向危险的边缘。

然而真是如此吗?

在一个充满着父母满满期待,陈腐、严肃,犹如监狱的学校,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青春活力的少年们本该感觉枯燥,感觉人生毫无意义。毕业也就意味着毕业,几年过后如蜡的时光,平淡无奇,终究不会怀念。
基丁的到来却给这群男孩子带去了光亮。
像尼尔说的那样:与众不同。

因为基丁,男孩们的枯燥学校生活,开始有所不同。像是黑白世界里的红色火焰,男孩们本能的被吸引。

面对各方的压力,有人开始敢于大喊出自己的梦想,半夜结伴去山洞,唱歌,演奏乐器,读诗和美女聊天。年少时的我们活力四射,除了学习知识,还会男欢女爱。这不是正常的表现?

影片中有很多我认为十分美好的镜头。男孩骑着自行车开心努力向前极速前进,冲进鸟群里的自由,畅快。清晨薄雾笼罩的学校与湖面。大家抬起老师时的快乐与激动以及结尾大家一起站在课桌上的豪迈与感动。都让我既温暖又感动,即感慨又怀念。基丁告诉大家要抓紧时间,时不我待。

“梭罗说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别陷入这种境地,冲出来。”

是基丁让他们认识到存在,努力学习的意义。尼尔想为了梦想冲出去,他努力去完成,他以为他可以,可是面对父亲的反对,面对强大的期许,在赤裸冰冷的现实面前,他感到无力,精神上彻底崩溃后,他选择了离开。

这样的结尾似乎在告诉我们反抗毫无意义,梦想毫无意义,一切都毫无意义。然而并不是,我在那一刻哭的最惨,跟随着的反叛之心也更强。导演正是以如此悲剧的方式刺痛我们早已经麻木的心,试图让我们沉睡的反叛精神觉醒。

基丁的教育方式是值得肯定的,旧的方式也许在大多数人面前适用,但永远培养不出来伟大的人,伟大的人往往容易被刻板,条例扼杀。孔子有云,因材施教,我觉得这是每个老师都该思考的问题。我有理由相信,最后站在了桌子上的那些人,看到了旁人看不到的世界,他们的未来不会平凡,他们活

着也将不会失去意义。

最后将基丁的几句送给大家。

他的话,关于诗歌,关于生活,关于梦想,关于存在的意义。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