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观后感_国家命运_剥削者_末代皇帝

分享到: ? ? ? ? ? ? ?

由好友推荐,我去看了看末代皇帝,片子很长,三个半小时,接近四小时了,还是需要比较系统的时间才能欣赏来这部片子。我也是因为近期过于无聊了,才来欣赏一些老片子,而且最近我也不怎么看得进书,所以看些电影也挺好。

故事是插叙,溥仪在改造所中会议中写下了自己的一生,其中有个人的心酸无奈,也有国家命运跌宕起伏,更有自己思想观念的升华,交织着国家国运的上升,最终至于文化大革命,溥仪一生也过完了。

电影整体的感官是极度压抑的,在太后去世的那里,我似乎感受到了死亡的气息,面目是苍白的,话语是无力的,身边的人行为也是机械的。里面的人物的妆容都是很浓的,甚至是病态的,在我看来也是映射当时时代的病态,清朝时期的妆容最为浮夸,随着时间推移,到了新中国就变得自然了,至少不是反感了,甚至可以长在自己的审美上。

在我看来,电影的色调是渐变的,国运中换了一个又一个的政权,都保留了溥仪的虚职,供养着溥仪,溥仪某种程度上还是皇帝,但是他没找到自己,国家也没有实质的改变,仍然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最后在劳改所没了自由,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被规定了,与普通人无异,溥仪反而找到了自己,认清了自己的位置,人民也真的站起来了,有了自己的话语权,能对一切的不平等进行清算。劳改的老师,某种程度上是自己的恩师,又被文革带上了高帽,或许是镜头要表现的另外一种世事无常。

溥仪自己的孤高的,自命不凡的,在小时候的一个镜头,公公就说过吗,因为他是万岁,所以他干什么都可以。当然这也是谎话,不涉及核心利益的行动,自然是干什么都可以,但是涉及了上层想干涉的事情就没了话语权,就连出宫门都做不到。那一句“open the door”出现在了宫门,伪政府,劳改所,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另类的牢笼。映射到我们普通人,难道就不是这样吗?读书年代,被迫读书,要上进,要成为人上人,要过千难万险,过独木桥;读完了书,就是工作,带上了生活的枷锁,为了生活奔波,篝火在这人世间;年龄长大了就是婚姻,生孩子,一桩桩一件件的就像是任务一样;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也是不得脱身;到了老年了,要是子女成才可能还能心安再去看看世界,圆圆自己年少时的遗憾,要是孙子还得你买奶粉,那这一生可能都不得安乐了。在不同的时间,人就有自己这个时间段的责任,就得承担起,当然这也是应该的。

影片中我还感叹底层劳动人民的苦难,其中有一个镜头,就是溥仪的奶妈进宫经过,在泥泞的道路,因为没有钱,自己的孩子不吃奶,给富贵人家的孩子哺乳。把封建社会对于劳动人民的剥削体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富贵人家看这一幕就是常态,本是病态的事物,无论是剥削者还是被剥削者都习以为常。这时我又不经感叹革命前辈的努力,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新中国和新环境。尽管我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的不如意,也觉得收到了不同程度的不公平,比如为什么别人就可以含着金钥匙出生,而我却还要自己努力奋斗,现在觉得其实有奋斗的可能性都是社会极大的进步了。

劳改所有两次唱歌,唱的都是东方红,都是我党的金曲。第一次是无力的,应付的,因为当时的犯人都是思想未经过改造,也没有正确认识到封建残余的。第二次的时候,歌曲就有感情了,也有了自己理解。

我还是很推荐这个影片的,至少我觉得很不错,适合自己一个人慢慢的,独自的自己欣赏。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