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看电影】语言学角度分析《波斯语课》--- 绝美的...半部电影_朗读者_无尽的爱_德黑兰

分享到: ? ? ? ? ? ? ?

俺蓑羽鹤又回来啦~

被朋友推荐,逃课看了这部电影。哈哈,小小摸一次鱼,冒一次险。看完觉得电影票那两个小时花得真值。(有些就很胃疼了哈哈哈,比如某姐姐)

我觉得电影好看极了。

作为一个为自己写下的小小的记录,接下来我就要从人物,情节,主旨,以及我的专业,语言学的角度,谈谈这部电影我觉得到底好看在哪里,以及,不足在哪里。


一.人物:谁是战争的受害者?

我们都不过是上帝面前沉默的羔羊。

对于没咋看过二战片的我来说,这个电影的视角非常独特(没见过世面*1)。那些优秀的二战影片,往往展现的不只是战争的残酷,还有人性的复杂。这部影片在刻画人性的复杂性以及对集中营管理人员的去脸谱化塑造上面下了大功夫,把主要的镜头和视角在叙述集中营军官的日常生活上,这与我而言是特别新奇特别惊喜的观看体验(没见过世面*2)。

在我看来,一个反思战争的影片,最基本要做到的就是回答两个问题:“谁是战争的受害者?” 以及“他们是如何受害的?” 那些优秀的同题材电影,比如《乔乔兔》,《美丽人生》,《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等等,无不从自己的视角找到了一个答案,完美的回答了这两个问题。这个电影也是如此。

电影里出现的人物和场景都不多,但是每一个都有血有肉,有人物弧光,吉尔斯,科赫,让娜,马科斯,埃尔莎,乃至意大利兄弟,他们都有自己的故事背景,独特性格和个人选择,最终也在这场战争的引导下迎接了自己的残酷命运。就连一直都作为反派的马科斯,在战败撤离的时刻,面对着曾经信仰的权利体系和残酷法则一朝破灭,那种迷茫的眼神都让人心碎想哭。在电影里,这些主角和配角们,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做着仿佛平平无奇的工作,日常有团建活动,有勾心斗角,有权力倾轧,也有办公室恋情...... 他们有丰富的情感,复杂的情绪,但在战争这个庞大机器的影响下,出于自愿或被迫,都无限放大了自己心中的恶。在冷酷的战争环境,残酷的官僚体系和对暴力的信仰下,这些人性之恶被尽情的释放,不受控制的攻击向身边的一切人。而他们自己只能带上残忍冷酷,虚伪做作的面具,来掩饰自己面对这种失控人性的无知与恐惧。单单是看人设,我觉得我已经能从中得到关于那两个问题的一个较为满意的答案了。

正如豆瓣的热评所说,这部影片讲的其实是弱者对抗弱者,底层人对抗底层人的故事。这部影片里的所有角色,都算不上是什么“大人物”,对战争的局势也不会有什么影响,那些角色在集中营这个小小的囚笼里对着一些人竖起尖刺,露出利齿,又对另一些人献出眼泪,张开怀抱。提心吊胆求在同胞死亡的阴影下求生存的犹太囚犯,低自尊,敏感脆弱的军官,无知愚蠢又热烈爱着一个姑娘的卫兵,这些残缺的人的情感纠葛在一起,发展出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又故事的最后,随着战争的落幕走向最终的消逝与毁灭。在影院看到这样的情节,我忍不住抬头看向天上,在一片漆黑里默默地想:到底是谁在头顶的“Upper World”提着线,操纵着这些愚人,在这个可怜的笼子里上演了这样一出悲伤的剧目呢?是残酷的让人失去理智的战争吗?是失控的群体的意识吗?是冷血的政客和利维坦式的冰冷体制吗?还是那冥冥中的悲剧宿命呢?我在同情的又是谁呢?是这些虚构的角色还是渺小的自己呢?一旦命运的风暴席卷全球,我们都不过是血腥的战争机器面前,一只只沉默的羔羊罢了。

如果有人问我,谁会是一场战争的受害者?我应该会毫不犹豫的回答,经历过它的所有人。如果人们看完了电影,也许会得出和我相同的答案。在这片风雪弥漫的深林里,每个人都背负了战争带来的伤口。全部。所有。

二.语言:最浪漫的科学?

We are what we speak.

看电影的前一个小时,有无数的念头在我脑子里打转。作为一个学语言的人,感觉之前精读、泛读、语言学课上学过又在考试后忘得一干二净的东西都在那时争先恐后地窜了出来,在我脑海里盘绕纠缠。以前看电影总是揪着旁边同学的耳朵啰嗦个没完没了。这次我一句话都不想说,我就静静的欣赏(感觉自己不配用这个词嘿嘿),感觉已被无边的浪漫淹没。

我想到了arbitariness,任意性。我一边看着男主编词,一边想,几千年前的仓颉是不是也在做着和男主一样的事?那时候的人们是不是也如此,随意地选择、创造词汇,然后用自己意志的力量让词汇与事物本体发生联系?谁又知道美索不达比亚平原上向泥版上刻下一个个楔形文字的苏美尔人心中又在想着些什么?电影里的男主造词的设定虽然随意,但仔细一想简直又十分科学。佩服佩服。

我又想到了Mother tongue shame,母语羞涩。在影片中男主提出让上尉练习练习口语,并问了他几个简单的问题。也许是抛开了母语羞涩,上尉童年那些原本不愿再提及的苦痛与伤口,对家人的抱歉与思念都以一种“假语言”的形式从心中倾吐了出来。随着他自己的娓娓道来和男主的耐心倾听,他深埋心底的那些委屈,悲伤,和对未来的期待都得到了某种程度的释放。那个片段没有什么煽情的配乐,但我泪流满面。(嗯,看电影过程中多次掉了猫尿)上尉在讲述中越来越脆弱动摇的眼神,和男主瞬间放下恐惧的宽容微笑都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语言就是一种灵魂的载体,而表达就是人类悦纳自我的第一小步。这个情节的设置,科学,真是科学极了。浪漫,也真是浪漫极了。

我还想到了,tabu,禁忌用语。名字绝对算得上一种禁忌语。几乎在全世界,都有与名字相关的禁忌,与不能直呼人名字的规定或习俗。随便举个例子,比如言灵。日本人相信名字有魔力,承载着人类灵魂的一部分,而称呼人的名字,就会“言出法随”,对世界施加一定的影响。再比如《哈利波特》里的伏地魔,除了主角,人们都只敢称这个大魔王为You Know Who……而用人的名字积累起来的语言,是反科学的,突破了人们心中的某种禁忌。这种有点逆反的设定给了人们一种隐秘的刺激,同时也赋予了这样一门“虚假语言”以厚重的意义。 那些在集中营里出现又消逝的数张面孔,随着被编入语言系统,忽然间就代表了丰富的人生。饥饿,痛苦,耐心,希望,疯狂...... 随着名字的留存,这些囚笼中的鸟儿仿佛都随着这门语言有了自由的灵魂。给承载人生命与灵魂的名字,赋以文字上独特的意义,这样念出口的每一个单词,都有了自己独特的灵魂,代表了一个已经消逝或者即将消逝的生命。这种设定真真是浪漫至死。(物理意义上致死,语言学专业诱捕器)

我甚至想到了女书,想到了《雪花秘扇》。(可能是因为最近看过所以不由自主影响了下一部电影观影体验)单单是想像一下,发明一门两个人才懂的语言,感受一种独属于两个人的灵魂共鸣,彼此倾诉彼此倾听这种概念,就浪漫得让我感到窒息晕眩。所谓高山流水,伯牙子期的心意相通应该也不过如此。可惜在残酷的战争中,两个人面对的是不同的处境,站在了不同的立场,所以最终难免也像《雪花秘扇》里的李冰冰全智贤一样面临了分离的结局。尽管彼此身份不同,矛盾重重,尽管战局未定,形势危险,尽管面临着老鼠与猫共情这种尴尬局面,这种纯粹由语言带来的情感联结还是很让我感动。

"Alles in Ordnung."

三.故事:地狱长什么样子?(他们是如何受害的)

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也是一种罪恶。

如果说集中营是一个地狱,那么这部电影可以说非常细致的描写了地狱的众生相,以及他们一步一步堕入深渊的过程。即回答了那个问题,“他们是如何在战争中受害的?”。每一个主角都有自己的一段心路历程,在这个集中营立或清醒或麻木地挣扎着沉沦。

男主吉尔斯无疑是痛苦的。电影也相对细腻的描写了他的心路历程。起初,他身处极端的危险之中,为了确保生存不得不开发急智,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在集中营里求生存,每天都要面对死亡的威胁和骗局被拆穿的可能,如同达摩克里斯之剑悬于头顶,如炼狱般煎熬。后来,经过磨难,他终于在科赫心中确立了信任,但在目睹了一次又一次对同胞的屠杀和自己的额外优待后他不可避免的又一次次感到痛苦。这是一种幸存者内疚,让他被同伴的悲泣和内心的谴责折磨得夜不能寐。然而,对他来说,深渊是无尽的,他还要进一步的下坠。为了挽救男主的生命,意大利兄弟里的哥哥不得不将无辜的波斯人杀死,自己坦然面对了了死亡的惩罚。而吉尔斯在这场谋杀中也客观的成为了加害者,他的手上、灵魂上从此沾染了这个无辜者的鲜血。这种无奈,愧疚,自责,和科赫与他建立在阴谋、欺骗、利用上的亲密关系和特殊依赖交织在一起,最终压垮了他,让他想要混进死刑的囚犯队伍里,一死了之。可没想到,他最终等来的却是蛮横任性地赶来救出他的科赫。最终,在这样的条件下,自由,哪怕是死亡的自由都只是一种奢望,他只能平静的接受这份命运,全力的活着,全力的等待。在麻木与痛苦中交替,在炼狱中继续煎熬。

上尉也是痛苦的。因着童年的困苦,他急于出人头地,甚至不惜与哥哥闹翻加了入党卫军。可在那里他也始终是低自尊的,在党卫军内部,他不过是个厨子,是个随意被嘲笑忽视的人。在团建野餐时的那张合影里,他站在最后边连脸都没有露出来。他每天兢兢业业的做饭,监管着抄名单这样的杂活,手里掌握的不过是一个储藏柜的面包和罐头这点小权利,又生怕做得不好让长官责罚,被别人嘲笑。开始的他冷漠封闭拒绝沟通,卑微谨慎对人缺乏信任,后来的他随着语言的学习越来越向往自由,渴望逃亡到德黑兰开启新生活,但在新世界的门槛上,蒙骗了他几年的骗局被揭穿,梦醒破碎,警察的呼声淹没了他被欺骗后绝望的咆哮。这种被背叛的痛苦是更有毁灭性的,他的余生可能都无法摆脱集中营里的鬼魂,就像身堕无间地狱,千万意劫,以此连绵,求无出期。

就连那些小反派们都是痛苦的。马克斯爱着艾尔莎,也为她做了很多。他在她被抛弃时安慰她,在她丢掉工作后为她出气,甚至把开场从杀死的犹太人身上搜出的糖果送给她,陪她一起去舞会。但也许是这盒糖果预示着恶兆,不久后她就因为自己的“作”和同事的嫉妒被送上前线。他依然不依不饶的要为她报仇,想杀掉男主,却屡屡失手。在撤离前的最后一刻他还在为给爱人“报仇”作最后的努力,试图向上级举报男主和科赫。直到被关在门外看着一地狼藉,才隐约意识到,把爱人带走的是同事无边的嫉妒,是上司疯狂的报复,甚至是她自己的愚蠢,是荒诞的战争。他才发现,自己一直以来针对一个弱者的报复都是无意义的,他所信仰所依赖的世界也随之在他的面前崩塌。

在马克斯第一次去追杀“逃跑”的男主的时候,在一所破败的教堂里,面对着基督受难的圣像,反常地沉默着停留了一会儿,最终抿抿嘴离去。我当时特别好奇,那种杀人如麻见惯尸体的刽子手,也会对某场特定的死亡感到悲哀与共情吗?也对某个人会露出怜悯的眼神吗?

无论在什么环境下,人性的复杂,动摇和脆弱永远存在。而战争把天真变成暴戾,把无知变成愚蠢,把倾心变成嫉妒,把脆弱变成麻木,把敏感变成冷酷,把愤怒化成怨念,把悲伤化成残忍。这也许就是地狱的真正模样吧。

四.答案:救赎之路,路在何方?

(讲了点自己的期待,有点长了)

让那死者享有不朽的名,让那生者拥有无尽的爱。

总觉得这个电影没拍完。最开始提出的两个问题,这部片子已经回答得很好了,但我还不满足。我想再问一问,对于在这苦难的地狱深处挣扎的人来说,救赎又在那里?我想要一个答案。影片部分讨论了这个答案,但表现得既不充分也不完全。我总觉得这部电影是戛然而止的,觉得他没拍完,觉得屏幕上随时会出现一个“未完待续”。

我是贪心的。

我想让这部电影有个《美丽人生》一样的开头,一个《朗读者》一样的结局。

我无意于磕CP,也不觉得男主和男二之间发展出了什么真正的友谊。我只关心,这样的环境里,究竟什么才是这些人的救赎,又是怎样救赎的?诚然,我们在这部电影中处处可以看到导演打破原有的叙事模式,尽力为亲历灾难的双方都进行更人性化的呈现视角的努力。可最后呈现的效果却不尽人意。第一,电影对人性的探索缺乏深度。整个故事匆匆结尾,角色的性格、心理在后期已经定格,导致最后观众最高潮的冲突部分也未能看到主角的最终蜕变,剧本也未能展现各个人物在经历过这一切之后的反思,觉醒,救赎与抉择。结尾仿佛只是走了一个复仇成功天降正义的流程,人物塑造上有些疲软。第二,电影最终主旨的表现缺乏高度。在走出集中营后,主要角色仿佛都变成了工具人,相比男二还有一场被背叛的戏码,男主的线简直平平无奇(就安排了一堆美国大兵听他念名字...)毫无把名字带出集中营的冲击力,论感染力还不如上尉念诗时嘴角的颤抖,灯下欲伸又回的手。结尾这种草率疲软的表现使得电影始终把思考的水平停留在个人的层面,而未能完成主题的升华,把镜头和观众的心一起拉到历史层面,反思这故事之后的整个战争悲剧,以及上升到人类层面,去关怀那些沉默中被牺牲的,无数鲜活的生命。

不知是不是时长的缘故,电影最后几乎在以一种自暴自弃的态度草草收尾,(连麦克斯的结局都没放出来),简直像个怯战的逃兵。导演好像只是用两个多小时为观众编织了一场童话般的梦境,又在结尾处把梦境急急打碎,仿佛这样就能让观者及时从故事里清醒的抽离。但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呢?大家仿佛只是做了一场结局是BE的,美丽而哀伤的梦一样,迷幻而虚无。导演白白浪费了一个可以无限延伸的富有深度的设定,把原本可以延伸到更广得的领域,引出更深思考的题目限制在了一个小小的个人框架里。这也怪不了一些观众只看到了 "糖",只顾着磕CP了。作为一部反思战争的电影,这种草率地放弃了有深度的思考与讨论的行为非常不可取,这种逃避与取巧就使得这部电影与《钢琴家》、《朗读者》这些真正的哲思之作相比永远隔着一步之遥。这难以迈出的沉重一步,也许就是它与奥斯卡的一步之遥,也是它与给人带来真正的深思与觉悟的伟大作品之间的鸿沟。

面对一潭外表平静,内部汹涌危险的池水时,如果最终无法有力地投出击碎幻镜,掀起波澜的那颗石子,那么过度渲染水面的虚幻的平静,水中镜花水月的浪漫,也是一种极大的过错。毕竟,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也是一种罪恶。

那么这个故事究竟如何拍好呢?究竟要用什么完成这些人的的救赎,又是怎样救赎的呢?

如果问我的话,我觉得我的答案会是,认真用好故事最初的设定,通过名字,通过语言,通过文学来展现和拯救人性。没错,文字即是一种救赎。

根据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语言这种东西,一但习得运用,就会对人的思维产生不可逆转的改变与影响。作为一个学外语的人,尽管学得不好,我却坚信:We are what we speak. 所以尽管这门“语言”只说了两年,我相信男主和上尉的生命都将永远被它改变。他们都会被那门语言背后的魔法,被一条条沉甸甸的生命所影响所救赎。

Persischtunden

男主生活在这样的悲剧环境中,生命和灵魂都只能靠这门"假语言"得到维系与拯救。在这部电影里最让人动容的地方,可能就是男主精疲力竭倒在采石场,生死之间吐出了一句“假波斯语”求救的那个瞬间。这说段故事表明,这门语言对于这时的他而言已经不是犹太人自救的小聪明,而彻底转变成了一种本能和信仰。这门语言是吉尔斯的发明,是拯救他生命的稻草,是维持他活下去的动力。我好奇,在思念家乡的时候他会不会用这门语言翻译家乡小调纾解情绪?在遭到集中营同伴的不解和排斥的时候,他会不会用这门密语和自己对话给自己慰藉?我相信,在身边伙伴一个个死去的时候,在自己苟且偷生又无能为力的时候,熟练使用这门语言,继续“发明”这门语言,把受苦受难的同胞的名字带出这个地狱,也许是他麻木痛苦心灵里唯一的信念,也是他活下去的动力和救赎。可惜这些并没有在电影里得到展现。

拯救了男主的这门“假波斯语”,可能给上尉科赫带去了更多。是学习这门语言让他逐渐找到了自信,在保护男主的同时也重拾了尊严;学会了信任别人,让自己向他人敞开心扉;学会了表达感情,悦纳自己,寻求与"家人"的和解。这门语言让他在学会自尊的同时学会了尊重男主,认识到他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认识到自由和希望的美好,逐渐向往着脱离这个地狱,走到德黑兰阳光下享受正常的生活。电影中他其实已经在一步步认识到了生命的重量了。他跑出去追求死的男主,对他说,你怎么能与那些无名之辈一样呢?男主说,你不知道那些人的名字,才让他们成为了无名之辈。从那一刻起,我就无比期待上尉得知那些被他每天挂在嘴边,写成诗行的单词都是一个个在集中营中死去的灵魂时的反应,期待他能从对男主的挂念转变成对众生的仁慈,期待他忏悔,觉悟,期待他得到救赎。然而在电影里,这些也没有。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执着的希望着,希望那些痛苦的得拯救,迷茫的得指引,无知的得明悟,忏悔的得救赎。希望在地狱中挣扎的那些人们都能得到觉醒,脱离无间地狱,最终得到自由不灭的灵魂。就像泰戈尔在诗里说的那样:“让那死者享有不朽的名,让那生者拥有无尽的爱。”

这并不是对HE的执念,毕竟《朗读者》的结局也并不轻松。我只是希望看到人类最终从这场战争中学到了些什么,希望这场电影能真正带给我们什么,希望角色们能最终看清些什么。

缘深缘浅,路长路短,看见就好。怕的是心盲看不见。

Language is power.

我对这个电影的最后几个镜头极不满意。我觉得这些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故事要讲,还有很漫长的人生要过,而故事却这样戛然而止,让人在灯亮的瞬间忽然无措。我蛮期待在结尾看到男二入狱后得知真相的样子,期待这经历了背叛的他把这些单词化为了刻骨铭心的记忆,甚至期待一个煽情又烂俗的交叉剪辑,把他在绝望中念着以前学过的单词写过的诗的场景,一句一句,和男主一个个念出受害者的名字的场景剪辑在一起穿插对比。我甚至期待,电影拍到男二走出战争后患上老年痴呆,却仍然念叨着这门从未存在过的语言和背后真实存在过的几千条生命的情节。我期待着他的梦,他的文字,他的诗,他的忏悔,他的明悟把他带出对未来虚妄的幻想,带出被背叛的痛苦,带出黑暗的深渊。然而这些,电影里都没有。

我最无法接受的就是在“英美救世主”的震惊脸注视下男主一个个念出这些名字的这种结局。我总觉得战争与屠杀这种两个民族间的深重伤口,只能他们自己来彼此抚平。任何形式的怜悯甚至震惊敬佩都会让我感到冒犯。对于男主来说他的救赎是把那些死难同胞的名字带出地狱,对上尉来说救赎是认识到他的语言,他的梦想背后生命的沉重与意义,但没人需要一堆英美救世主的震惊脸和同情心。比起这些旁观众人的惊掉下巴,我更想知道,吉尔斯,科赫,马克斯,甚至埃尔莎最后都怎么样了?当然,我话说得太重了。这部电影很好看,只是不完美。也许导演只是表达方式含蓄收敛了一点而已。也许只是我的思想深度和领悟力差了一点而已。但还是幻想着还能有"半部电影",给领悟力差的我一个完美的有深度的结局。

当然,似乎导演并没有打算安排起这样的战后戏码,这部电影的主旨也不是什么文学,语言,爱与救赎这种温情兮兮的东西。不过我相信,尽管电影没拍,在离开了地狱的未来,故事里的角色们都能认识到人间的美好,得到自己的救赎。因为那些不灭的文字和逝者的灵魂已经为他们指明了通往光明的道路:

"-We are ill, very very ill.

- Learn words, love people, and mend."

"Ich wissen, ich werden sein."


五.写在最后

1.德语里“在这个语言里称作”和“你叫什么名字”用的是同一个单词“heien”,这可能也是电影一部分的灵感来源。

2.电影里一心想杀掉男主的卫兵叫Marx,而男主想到死亡这个单词的时候用的是Max的词根ax,不知道是谐音梗还是偶然。

3.上尉克劳斯姓科赫(Koch),这个词在德语里就是厨子的意思。(祖传宝姓啊哈哈)


最后,祝大家路过人间,都能走向自己的光明与幸福。晚安。

好想知道大家看完电影都想了些什么呀……拜托各位在评论区告诉我一下吧~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