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体量"喜剧综艺的突围——地面频道如何逆袭大咖云集的卫视大IP?_王祖蓝_喜剧人_朗读者

分享到: ? ? ? ? ? ? ?

众所周知,近几年的综艺节目抢占了电视节目大部分的市场,各大卫视纷纷策划制作各种各样的综艺节目.从一开始的引进版权到制作团队独立创作,可以看出国内综艺节目的竞争愈发激烈,观众的口味也在慢慢转变.单靠明星·外景和游戏等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口味,观众的新鲜感逐渐消退,开始更加关注内容和内容背后引发的思考.

所以一批以内容取胜的综艺应运而生,有央视的《朗读者》·《诗词大会》等专注文化内容的节目,也有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之类的喜剧节目,没有了强剧情快节奏的紧迫感,更多的是观众从节目中得到放松的同时又能引发一番思考.这类更加关注内容产出的节目也收获了很好的口碑.

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频道也即将推出一档主打“南派喜剧”特色的喜剧综艺节目《喜剧之王》.

现如今综艺节目占据了电视节目很大的份额,市场也相对以前成熟,各大卫视纷纷不惜重金打造一档节目.作为一个地面频道,为什么有这种胆识来跟卫视竞争?又为什么选择了"喜剧"这一题材?为此我们采访了珠江频道负责人倪卓宏总监,让他来解读地面频道"小体量"喜剧综艺是凭借什么来逆袭大咖云集的卫视大IP.

综艺类节目的市场这么饱和,特别是近期"棚综"剧增,为什么还要做这样一档喜剧类节目?

倪卓宏:早几年,国内的各大卫视都把综艺节目的投入重点放在选秀节目上,如《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等,我们也做了六届的《麦王争霸》.而近几年,大家的目光又都集中在"户外真人秀"节目上,出现了一大批"户外真人秀"类"快综艺",像《跑男》·《花儿与少年》等这类节目,节目以快节奏,快剪辑的手法加上大量特效包装:内容大多是完成任务·玩游戏·甚至是以明星间的矛盾冲突为内容的节目,也收获了一批观众.

虽然今年我们还会继续做《麦王争霸之粤语好声音》,但是时间长,这一类节目也慢慢出现了疲态,观众开始看清了节目的套路,也出现了审美疲劳.所以比较注重内容或者说内涵的"慢综艺"应运而生,也慢慢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各大卫视也开始操办这一类型的综艺节目.


在这类"慢综艺"中,喜剧类节目是比较受追捧的,比如浙江卫视开办的《喜剧总动员》,东方卫视的《笑傲江湖》·《欢乐喜剧人》·《今夜百乐门》等都有不错的收视,综艺节目的市场看似饱和,其实还是很有市场的.那既然有市场,观众喜欢,作为电视人就有这个责任去研究·去发掘这类质量更优的节目.

在广东还有一个特殊情况,无论是卫视或地面频道,珠江频道都绝对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强势卫视要抢夺广东的份额,就必须从珠江频道这块最大的蛋糕下手,所以我们和外省强势卫视从来都是正面的"遭遇战",这也逼得我们得发展自己不对称的武器,争取新突破和提升,这样才能从群雄逐鹿的华南地区站稳脚跟,保住阵地!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直面竞争,迎难而上.

各大卫视的棚内综艺都是大投入的项目,作为地面频道的一个"小体量"的喜剧综艺,主打的特色是什么?

倪卓宏:没错,虽然在卫视播出的各种棚内综艺都是大投资的项目,包括舞美·服装·道具·化妆·人员配置等等的资源相比一个地面频道都是有很明显的优势.作为地面频道,我们不会跟他们拼这些,但是我们有我们自己的特殊武器,其一是我们的地方语言:其二就是我们独有的喜剧团队.

首先,珠江频道是最具岭南文化特色的地标性频道,是第一粤语电视频道.喜剧节目主要是依靠语言来表达创作者想表达的内容,贯穿整场表演,所以语言可以使得节目的受众人群有很强针对性.

粤港澳三地甚至广西都是属于粤语语系,这些地区的观众会觉得粤语的节目更有亲切感.而且我们频道一直以来深耕本土,更了解观众的口味,对于节目的定位也会比较准确.同时,广州比邻港澳,粤港澳三地的喜剧人才资源丰富.

在团队方面,广东广播电视台旗下有不少频道,这些频道多年形成的喜剧节目团队,包括情景短剧·栏目类喜剧等各档喜剧类节目.例如刚刚破3000集大关的《外来媳妇本地郎》就是珠江频道的原创情景喜剧作品,拍了16年,至今仍在拍摄新的剧集,还有《七十二家房客》·《笑口组》·《开心吧》等这么多档节目,也形成了我们节目的基础喜剧团队.

这些团队在原来喜剧短剧等作品的基础上来创作,相信会有更好的效果,也更有机会出爆款节目.同时,我们举办过多届的南派春晚.春晚中,喜剧小品类节目也占了很大分量,所以对于剧本的揣摩,内容的安排等都有相当的经验积累.

所以,论内容·论经验·论资源,我们都绝对有信心能做好这个节目.喜剧节目虽然制作难度大,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观众应该能看得到我们用心的呈现.

那讲到资源,明星资源是提升一个节目影响力非常重要的条件,这次能邀请到什么样的团队来参加?

倪卓宏:虽然我们也会邀请一些明星来参加,但是我们不会跟各大卫视拼大牌大腕,我们主打的是我们最具“南派喜剧”特色的内容,明星只是给这个节目“加料”,并非“主菜”。我们除了邀请香港的喜剧明星,更多的是邀请我们观众熟悉的、更接地气的本土喜剧人,甚至是大胆采用纯素人的组合。

这些看似只当配角·只演小人物的喜剧人,都会在舞台上有许多出彩的表演.以内容制胜,我们相信比一味追求大明星的出场更加吸引人,这同时也响应了广电总局要求节目避免过度明星化的号召.

所以,在选手的选择上,我们邀请了极具“岭南风味”的《外来媳妇本地郎》·《七十二家房客》·《都市笑口组》·《开心吧》等原本就在广东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喜剧团队,也有广州相声艺术团班底“浄心堂”团队·本土的重量级嘉宾黄俊英·卢海潮等.

他们都是活跃在荧屏上的喜剧人,有的甚至是在广东喜剧界颇具名声的领军人物.同时,来自广西的喜剧人杨建伟也将会带着他的团队亮相,杨建伟喜剧团队的特色在于"南北融合",既符合粤语的语言特征,同时喜剧包袱又带有一些北方的意味.

当然,刚刚提到的香港的喜剧人才我们也会邀请.众所周知,80年代香港的喜剧电影在全国都十分受欢迎,而这些喜剧人才至今都很有影响力,很多喜剧人的表演风格表演方式都深受他们影响.所以也邀约了香港的新派喜剧人:被称为"喜剧教父"的詹瑞文·"喜剧之王"王祖蓝,唱跳俱佳的喜剧"全能团队"阮兆祥团队,也有金刚·苑琼丹·周星驰电影中的绿叶配角等众多香港著名喜剧人一同来到我们的舞台.

这些都是华南地区丰富的喜剧资源,也可以说是我们“南派喜剧”的代表人物,能邀请到他们来参赛,相当于“南派”的各类喜剧人才在这里聚首,在喜剧江湖中论剑比试,除了传统的粤语相声·小品和栋笃笑,还有舞蹈戏剧·模仿秀等等内容,这些都让我们的节目更令人期待.

前面一直提到具有南派特色的喜剧,能不能解释一下"南派喜剧"的定义?

倪卓宏:"南派喜剧"这个定义其实也不是第一次提出,因为之前也提出过"南派春晚""南派纪录片"等等的概念,主要还是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就是地域导致的文化差异,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武术中都有南拳北腿的说法,讲的就是南北地域的差异.南北方观众的口味肯定是有差异的.南方的观众深受香港喜剧电影的影响,尤其是香港喜剧电影人比如周星驰·黄百鸣·曾志伟等等的影响,喜欢这类偏向"无厘头"的风格,内容大多是市井小事,突出一些小人物·"打工仔"的生活,在各种调笑恶搞中来引发观众的思考,整体的画风比较含蓄,讲究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北方的观众则是受相声小品影响较大,比如赵本山·潘长江·侯宝林等大师的影响,比较注重一个"侃"字,调侃意味比较深,也比较直接.

其次就是语言上的差异,粤港澳三地甚至是广西的观众,大多都是讲粤语,一些笑点包袱还是只有在粤语的语境才会觉得好笑.南派喜剧人所创作的内容都是立足在粤语文化上的,也是因为这个语言的特殊性,让这些内容自成一派,具有浓郁的"南派"特色.

所以"南派喜剧"代表的喜剧类型其实是更加丰富·更加多元化的,不仅有以黄俊英为代表的粤语相声·有詹瑞文为代表的新派带有话剧性质的表演模式·有周星驰为代表的无厘头式喜剧表演·王祖蓝为代表的模仿秀表演形式还有活跃在本土的各种喜剧类的电视节目等等许多表演方式.创立《喜剧之王》这个IP其实也是想为“南派喜剧”打造一个阵地.

参加比赛必然有竞争·有输赢,有一定地位或资历的选手肯定对此有所顾忌,是什么东西能吸引他们来参赛呢?

倪卓宏:不可否认,比赛肯定是有竞争.我们《喜剧之王》第一季共有13场,首场有5个首发队伍,每两场比赛淘汰一支队伍,再加入一支全新的队伍再进行比赛,经历了十场比赛仍然留下来的队伍再进行两场决赛,其中还会有全新的民间队伍来进行踢馆赛,最后在总决赛获胜的队伍才是名副其实的"喜剧之王".

这些明星嘉宾不仅要与各个参赛团队进行比拼,可能还要接受来自民间的素人团队的挑战.所以在前期邀请明星们参赛的时候,明星的第一反应还是比较犹豫的.毕竟有一些团队还存在着一些竞争关系,如果在比赛上输给了竞争的对手,还是有点丢失颜面的.所以我们的导演也是排除了不少困难的.

由于有众多的喜剧团队加盟,最终在总决赛的时候,南派喜剧的"四大天王"黄俊英·曾志伟·詹瑞文·王祖蓝也会作为大咖嘉宾来参与这个盛会,跟众多喜剧人一起切磋,可以说是一个南派喜剧人的大派对,加上第一粤语电视频道的优质平台的魅力,结果明星赴会也就水到渠成了.

从节目的布局来讲,节目采用的两位主持人分别是毛琳和黄俊英,本身这两位就是常出现在各喜剧类节目中,自带喜感:同时采用这样一老一少的搭配方式,穿插在节目当中,融入节目.虽然是个比赛类节目,但是在观众的角度看来,整场节目更像一个大的喜剧派对,只有到最后投票环节才会有一种比赛的气氛.

因为主持人的融入·无缝衔接使得节目也少了比赛的紧张感,多了几分趣味,更像是一个各地喜剧人才切磋交流的大平台,各地的喜剧人汇聚一堂给观众提供欢乐.

每一个观众都会有自己喜欢的类型,每一个节目都会感动一批又一批的观众,只是取决于观众的不同的喜好,所以在《喜剧之王》的舞台上,虽然表面上有输赢有排序,但是在舞台上表演的每一位努力付出的演员,都是舞台上面的赢家,都能赢得自己观众的喜欢.

一个喜剧节目成败,除了要依靠演员的演绎,剧本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喜剧节目对剧本的要求更高·需求量又大,剧本的质量能有保障吗?

倪卓宏:确实,整个节目下来,对剧本的需求量非常大.如果一个团队每一场都顺利留下来的话,他们至少需要13个有质量的剧本,几乎是一周就要有一个剧本,所以对一个团队来说,这样高强度的集中创作是比较困难的.由于节目时间的限制,我们采取的是由我们的编导统一对接,以节目组提供编剧创作的剧本和团队自己提供剧本相结合的方式来保证每一场的剧本质量.

我们粗略计算过,整个节目一季下来的剧本需求量超过100个剧本,而且这个是在短期内集中需要,对于编剧来说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具体一点说,央视春晚上面一个小品的剧本,是一个创作团队研磨了半年·甚至是一年的成果,通过一年之内不断修改,才会有那么密集的笑点,整个剧本才会有这么多出彩的地方.

而我们《喜剧之王》是在这几个月内,13期节目中,要有总量超过100个的剧本,可以说是一个很庞大的数量.所以对于编剧团队的选择,我们也精挑细选了一番,包括主创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编剧专业组成的小泥潭团队·本土著名编剧带领的三本木团队·香港著名编剧何故带来的何故团队等五支团队加上节目综艺组的编剧团队,甚至也有“海底捞”式的海选征集的编剧和剧本.

题材上,剧本的主题也比较丰富,港式无厘头的调侃类题材·民生热点·各种网络上面的经典桥段融入各种本土化内容·各种新鲜的话题等,这些剧本都是既符合年轻人口味也适合年长者观看的内容,相信也会受到观众热捧的.

在宣传模式上,《喜剧之王》有没有什么创新?

倪卓宏:首先肯定是线上线下的宣传都要兼顾,但是这次采用的是移动端优先的原则.节目未播出时,先在网络端发布一些短视频进行宣传预热.短视频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选手在录制或者彩排时自拍的内容,制作成短视频传播,比较随意,真实感较强,也让粉丝觉得丝毫没有距离感。另一部分是节目组统一拍摄的官方宣传视频,比较正式,形式感比较好.

另外我们也有许多创新的策略,比如推出喜剧之王有关表情包·脸谱画·动漫画报等等《喜剧之王》IP的"周边产品",通过网友·粉丝的传播引起话题来进行宣传,争取节目能达到"未播先红"的效果.同时,也早在几个月前就在触电新闻·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发布新闻·嘉宾阵容的预告·内容的预热等等,也获得了不俗的点击量.


喜剧综艺不像是歌唱类节目,很重节目的模式,我认为喜剧综艺的内容是大于模式的.虽然《喜剧之王》也有一定的模式,但是并不是简单套用其他节目过往的模式,而是本土化的原创模式,注重的还是内容的打造.

珠江频道作为一个地面频道可以坚守自己的阵地,一路摸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利用语言,文化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打造属于自己的"南派喜剧"新阵地,这一点大概就是珠江频道能够在众多强势卫视的夹击下,依旧保持收视创收稳步增长的制胜法宝.

这个本土化元素的“慢综艺”《喜剧之王》,是一个有情怀,有内容,有品质的精品节目,珠江频道在7月22日后逢周六晚21:40分就会重磅推出.绝对是一个能让观众有会于心,引发共鸣的节目,值得观众期待.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