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台词中的历史知识——《骊歌行》 周王:科普工具人(08-14集)_龙生九子_历史科_中书令

分享到: ? ? ? ? ? ? ?

最近追《骊歌行》,除了被精美的服化道震撼到之外,我最感慨的就是恪哥哥(剧中周王)简直是行走的百科全书,一直在为观众科普历史知识。即使忽略剧情,这样的科普也值得被大众看见,用以反省自身,(加上我是演员粉)所以这里记录下剧中李恪/李轲所做的历史科普,不过我并非文史或者艺术出身,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指正。


一、"尊者赐,不敢辞"

第9集中周王让女主第二天去凌霄阁拿药,女主推脱说自己伤得不严重,于是周王说出了"尊者赐,不敢辞"一句。

这句话语出《孟子》,原文如下:

万章问曰:“敢问交际何心也?”

孟子曰:“恭也。”

曰:“‘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

曰:“尊者赐之,曰,‘其所取之者义乎,不义乎?’而后受之,以是为不恭,故弗却也。”

曰:“请无以辞却之,以心却之,曰,‘其取诸民之不义也’,而以他辞无受,不可乎?”

曰:“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

大意是说,与人交往最重要的是恭敬。当有地位比你高的人赐予礼物时,不要去问这份礼物是否合乎于义,也不要表面不用言辞直接拒绝但是心里拒绝。既然对方合乎礼仪规范地与我交往、赠送礼物,那么我就应当接受。

与之类似的还有一句古语,叫做"长者赐,不敢辞",出自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原文为

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

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长幼尊卑秩序是极其重要的,这与现代自由平等的理念大不相同。这样剧中周王一次次任性地指挥女主、女主无法推辞也显得情有可原了。


二、嘲风


第10集中,傅柔为周王绣的香囊,上有嘲风图案,形容丑陋,是为凶兽,二人还为之争论了一番。

这里“龙生九子”而嘲风排名第三,源自明朝李东阳所撰《怀麓堂集》,但是在另一版本明朝杨慎所撰的《升庵外集》中,排名第三的是蒲牢且九子中没有嘲风(我们所熟知的饕餮就来自这个版本)。而嘲风的长相也不像剧中所说的长得像狗,只是长得比较凶狠,有传闻其为鳞虫之长(古代的中国人将动物统称为“虫”,并将其依照体表特征分为五类:毛虫、羽虫、介虫、鳞虫和倮虫,这一点我第一次听说还是小时候看《西游记续集》收服六耳猕猴时如来佛祖说的。这里的鳞虫是指体表被鳞片覆盖的动物),也有说形似凤凰,总之与狗的形象没什么关系。嘲风常常作为殿角装饰,起到祛邪避灾的作用。

顺便说一下"龙生九子"分别有哪些,其中还有不少我们熟悉的神兽(按照《怀麓堂集》)。老大囚牛喜好音律,形似黄色小龙,常蹲立于琴头;老二睚眦喜欢杀斗,是龙首豺身,往往刻在刀环、剑柄吞口;老三嘲风好险爱远望;老四蒲牢喜欢吼叫,形似小龙,常见于钟提梁的兽钮;老五狻猊(suān ní)比较常见,喜烟好坐,形状为狮子,往往刻在香炉脚部、佛座下;老六赑屃(bì xì)喜负重,长相和龟很类似,但是比龟多了一排牙齿,我们经常能在景区看到赑屃驮着石碑,据说是在大禹治水后为了防止赑屃兴风作浪,便命它驮着刻有大禹功绩的大石碑并以此压住它,而与之相关最有名的景点可能是武当山的赑屃驮御碑,在一些影视剧中也能看到它的身影;老七狴犴(bì àn),这是法学生最熟悉不过的神兽了,它形似老虎,喜欢诉讼,如今国内的法院门口也仍然立着狴犴;老八负屃(fù xì)喜欢书法文章,身似龙、头似狮,常盘绕在碑顶;老九螭吻(chī wěn)龙头鱼身,常见于建筑的脊梁处。


三、《好奢谏》


剧中第10集周王向皇帝献上一篇谏文,斥责奢靡之风,深得赏识。

而根据剧中台词"且自古明王圣主虽因人设教,宽猛随时,而大要以节俭于身、恩加于人二者是务",我发现出处实际为吴兢《贞观政要》中的《论奢纵第二十五》,记录的是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进谏的话,大意是劝谏当下最重要的是做到"节俭于身,恩加于人",国家尚未从连年征战中恢复过来,百姓因为赋税徭役而苦不堪言,前朝覆灭皆是因为过分奢侈、囤积财富,导致百姓怨声载道、最终揭竿而起,而最近宫中不像贞观初年那样、又有了奢侈的苗头,希望太宗重视此事。

此处作为参考,贞观十一年马周进谏倡行节俭,而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的时间为贞观十七年,看来剧中夺嫡之争即将白热化。

另外关于马周这个人物经历也非常传奇,他出身贫寒,曾投靠常何成为门客,然而常何不过一介武将,太宗就好奇他怎么有能力提出这么多精妙的建议,于是常何推荐了马周,太宗四请马周才得以相见。马周积极进谏,提出了非常多针砭时弊的政策,最终他也官至中书令、吏部尚书,也就相当于宰相。


四、秋千


第11集末,周王邀请傅柔一起荡秋千,也是因为她心系在外出战的男主,就教她以这种方式祈祷。

虽然世界各地都有秋千,但是起源和制作材质并不相同。相传,秋千的原始雏形来自原始人类狩猎采摘时,用手抓住藤条摆荡,以此上树或跨越沟壑。据说春秋时由齐桓公自北方山戎引入了秋千,也有说法说汉武帝时宫中发明了这项游戏,作为祝寿之词,称作千秋。另外当时拴秋千的绳索为结实起见,多以兽皮制成,所以秋千两字繁写均以“革”字为偏旁(鞦韆)。


五、关于食物

第12集开头,周王关于食物发表了一番看法,论证食物的重要性,这也正符合了太宗时期重视农桑、倡导节省的风气。我们熟知的"民以食为天"出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这其中的典故是说秦朝末年,刘邦手下有个谋士叫郦食其。当时刘邦占据荥阳、成皋,当地有关东最大的一个粮仓,遭到项羽的猛烈攻击,刘邦计划后撤,便询问郦食其的看法。郦劝阻他,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楚军不知道守护粟仓,而如今他们也要把重要的粮仓拱手让人,这对当前的局面非常不利啊,希望他能坚守住粮仓,等待转机。果然此后,刘邦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之后周王又引用了《尚书·洪范》中的"国家八政"。这里的"洪"意为大,"范"指的是道与法度,所以《洪范》一篇讲的是统治大法。这里的国家八政翻译过来为:一是管理民食,二是管理财货,三是管理祭祀,四是管理居民,五是管理教育,六是治理盗贼,七是管理朝觐,八是管理军事(源自百度百科)。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熟知的五行之说——金木水火土,最早也出自这一篇文章。


至于说到"社稷",最早用它来指代国家的是《韩非子·难一》一文:

晋阳之事,寡人危,社稷殆矣

社稷一词中,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在甲骨文中,"社"字与"土"字相同,民间常常立社祭祀土地神,我们熟知的欢庆活动比如"社戏""社火"都来源于此,而"社会"一词,其实也与社日活动有关,祭祀时往往采用五色土覆于坛面,也象征着国土。至于稷,在西周时开始被尊为五谷之长,与社一并祭祀,后来合称"社稷"。由此可见,农业是否兴旺与国家太平也息息相关。


六、《史记·吴王濞列传》


首先剧中女主不认识的"驩"字,其实大家应该很熟悉。高中学的《苏武传》中就有一句用到了这个通假字:

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这里《吴王濞列传》的故事就不再赘述,剧中周王已经概括得很简洁明了了。故事中吴王濞引起的就是西汉初期有名的七国之乱,而吴王刘濞不仅仅是野心家,他有才干,在封地时期囤积财富、收买人心,然而天下统一是大势所趋,他的不满和自负最终只能走向覆灭。剧中周王李轲的原型也就是吴王李恪,历史上李恪也是才干精明,可惜却是庶出,在皇位争夺中注定难以胜出,最终在高宗李治时期被诬告谋反,被缢身亡,年仅34岁。不知道这里提到《吴王濞列传》是否也是在伏笔周王的下场。

另外剧中《史记》使用的字体居然不是隶书也不是小篆,而是大篆,这颇令我费解,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这里圈出了女主读的第一段话作为对比:

吴王不肖,有宿夕之忧,不敢自外,使喻其驩心


大篆字体,字库里没有"驩"字。。。


小篆字体,字库里还是没有"驩"字。。。凑合一下


七、易经

第12集女主学习易经,正好读到了第六十三卦,"师或舆尸,凶",意思即为战事失败,尸体满车地运回。正好对应此时男主兵败,下落不明。因为我不太了解易经就不多说了,不过剧中这段台词值得玩味,以前我也以为易经只是用于占卜,其实世间万物都依势而行,顺应规律,只要读懂其中的规律,所谓预测占卜的用途自然也就掌握了。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