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的最大惨案,造成近百万人丧生,罪魁祸首却不是日本人_台儿庄_切西瓜_档案资料

分享到: ? ? ? ? ? ? ?

1938年4月,李宗仁率军在鲁南台儿庄一带重创日军,歼敌两万余人。如此盛大的战果,堪称中国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之一。

所以,在台儿庄大捷之后,全国的抗日信心空前高涨。对于未来的抗日形势,不少人都开始变得乐观起来。这里面就包括了当时的政府一把手,老蒋先生。

在此之前 ,因为华北、华中地区的相继沦陷,连首都南京都落到了日本人手中连续的败退,极大的打击了老蒋的抗战信心。然而,这一次台儿庄的大捷重新给了他希望,老蒋突然觉得自己又行了,日军也就那样。于是他急于扩大战果,把自己的二十万嫡系都拉了出来,想要乘着李宗仁的余威,在徐州和日军来一场大决战。

很显然,老蒋是被台儿庄的胜利冲昏了头,他虽然在台儿庄战役中取得大捷,但就整个徐州会战的形势而言,日军依旧占据优势。而且日军因为之前的惨败,倍感耻辱,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气,想的就是在徐州决战,从而一举端掉整个第五战区。当时日军以部分兵力在正面牵制,其主力部队则从侧后方迂回,意图以徐州为中心,给老蒋的嫡系军团织一个大口袋。

不得不说,老蒋的军事嗅觉还是不错的,就在日军的包围圈将要形成的时候,他意识到了自己有被包饺子的危险。于是决定放弃徐州,匆忙撤军。然而,就在大部队全面撤退的时候,日军土肥原贤二部,也就是第十四师团却渡过了黄河,来到了豫东地区。

第十四师团当时的任务,就是切断陇海铁路,从而阻断徐州包围圈内的敌军退路,同时阻挡圈外的敌人增援。如此一来,孤军深入的日军第十四师团,正好就碰上了撤退的中方主力部队。

当时老蒋有意吃下这股冒进的日军,再搞一个台儿庄大捷,如此也能弥补下雨徐州会战失败的损失。于是他调集第一战区大量嫡系部队,对日军第十四师团发起合围。

此时在豫东地区,我方有6个军,十几万人,且大都是老蒋的嫡系部队,装备精良。而日军也就一个第十四师团,不过两万余人。单从敌我力量数据判断,此时的日军处于绝对下风。当时第一战区的长官程潜非常自信的表示:“就是吃也能把土肥原吃掉”。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他们不仅没能吃掉土肥原,反而还被崩了牙。对于中方军队的包围,第十四师团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在发现被合围之后,便开始集中力量向兰封突围。当时负责防守兰封的是第27军,那可是老蒋的嫡系,装备自然不差。

然而,27军只守了一天,就全线溃败,将兰封拱手相让。如果是真的打不过也就罢了,关键是27军压根就没怎么抵抗,当时日军刚摆出冲锋阵型,27军开始全线溃退了。先是军长桂永清一触即溃,后又有88师师长龙慕韩弃城而逃,日军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兰封。

当然了,即便是兰封失守,此时日军已经处于绝对劣势,当时薛岳的豫东军团很快便把第十四师团再度围了起来。在嫡系精锐的强大攻势,日军打得属实有些艰难,眼见着又将是一场台儿庄大捷,27军又开始作妖了。

在各方部队都在对日军发起猛攻的时候,桂永清因为日军的反扑,再次溃败。如此一来,针对第十四师团的合围作战计划,再度宣告破产。

不过,这一次第十四师团并没能跳出包围圈,主动权依旧还在我们这边,虽说27军不给力,但还是有机会吃掉第十四师团的。然而,掉链子的可不仅仅一个二十七军。就在豫东军团再度围歼第十四师团的时候,负责在商丘地区阻断日军增援部队的黄杰第8军居然不战而逃。

要知道当时战区司令长官程潜给黄杰可是下了死命令,必须要死守商丘。

务须死守商丘,在兰封地区之敌被击歼前,不得放弃

结果黄杰以电台被炸,无法与第一战区联系为由,直接就带人跑了,把商丘拱手相让。商丘失守后,战场形势陡然逆转,负责围歼第十四师团的薛岳豫东军团,侧翼遭受威胁,无法全力进攻,歼灭土肥原的宝贵战机被彻底葬送。与此同时,接连的战场失利,让许多将领都打起了退堂鼓,战场脱逃事件愈发频繁。比如

由于战机已逝,军心已散,豫东军团留在这里已经再无意义,时间长了还可能会被日军给缠上,从猎人变成猎物。所以,主力部队开始撤退,而日军第十四师团与第十六师团,则乘势向西发起追击,进逼开封,威胁郑州。

郑州乃是第一战区核心所在,这里的平汉铁路更是当时全国抗战的一个生命线,实在是不容有失。虽说当时第一战区还有数十万部队,但是经历了前面兰封战役的失利之后,已经没多少人认为他们能挡得住日军。

最终,老蒋决定孤注一掷,他下令扒开黄河大堤,用黄河水来阻挡日军。于是在1938年6月9日,黄河大堤花园口段被扒开,奔腾的黄河水浩浩荡荡冲向了豫东大地,并且一路向东南方向扩张,来到了淮河流域……

花园口决堤,制造了著名的黄泛区,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境内有超过六十个县受灾,3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方沦为泽国。据不完全统计,直接死于黄河水灾的百姓多达89万人,是南京大屠杀死亡人数的近三倍。

黄河水灾还导致大量的民房和耕地被淹,近2000万的百姓无家可归,财产尽没。此外,因为花园口决堤缺口长期存在,每年汛期时,黄河水都会冲入黄泛区,冲毁耕地,所以这些地方的生产也长期陷入停滞。因为水灾肆虐,曾经的鱼米之乡,一度陷入了荒凉。

然而,即便是数十万百姓葬身鱼腹,上千万人倾家荡产,黄泛区灾荒连年。我们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却只是给日军带来了一千余人的直接伤亡。

如此战果,实在是令国人蒙羞。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花园口决堤这口锅都是由日本人背着的。当时国府极力宣传是日军飞机炸毁黄河大堤,为了应付国内外记者的采访,决口部队伪造被轰炸现场,并“表演”抢险救灾,同时向世界媒体大肆报道此事,世界舆论一片哗然,还一度引发了国内的抗战热情。

不过,随着战后档案资料的大量揭秘,一切水落石出,花园口决堤事件,也成了老蒋执政生涯中的一次重大耻辱。

当然了,如果单从花园口决堤的行为动机来看,其实没多大问题的。因为扒开黄河大堤,并不是谁脑子发热一时兴起,而是一个军事方案。早在1935年,德国军事顾问团团长法肯豪森就提出过以黄河为防线,将其人工泛滥,阻挡日军。类似“以水代兵”的军事手段,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也有过先例。比如当年荷兰在与法国的战争中,就是靠着挖开海防大堤,引海水倒灌,淹了大半个荷兰,这才赶走了法国人。

而且从后续的战争发展来看,日军的西进战略确实也因此而受阻。若没有花园口决堤,日本军队可以借助河南的铁路枢纽,迅速向陕甘两湖推进。总的来说,花园口决堤形成的黄泛区截断了平汉路,从根本上改变日军由北向南切西瓜一般截断中方军队和政府的退路,并在这条线以东聚歼之的企图。

所以,这个军事方案的动机没有太大问题,更多的也只是一种危急时刻断臂求生的无奈。但是,在实际的细化和执行方面,却是令人失望。

既然想到了决堤放水,那么就应该对后续的结果有一个预估,并且做出的妥善的安排。摧毁民宅,淹没耕地这些损失我们可以暂且不论,毕竟战争时期大家都困难,政府也没法补偿。但百姓的疏散工作那是必须要做的,什么时候开始决堤,什么时候开始疏散,这都应该在考虑范围之内。

然而,事前根本就没有人疏散过百姓,甚至于连基本的预警通知都没有。毕竟要是预警了,那就没法甩锅日军了,不得不说,这手算盘打得真妙啊。

有人说日军攻得太快,根本留不出疏散撤离时间。那我想问,第一战区的那几十万军队是干什么吃的,保护百姓不应该是他们的天职吗?他们完全就应该顶上去,为百姓的疏散争取时间。

要知道,仅仅是不完全统计,因为这场水灾而丧生的百姓多达89万人,这是一个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他们不是死在日军的屠刀之下,而是死在了自己人的冷漠之中,他们本不该是这样死去的,不知道这算不算是草菅人命?

如果当时政府对于决口,能有一个提前预案,能够尽量的疏散百姓,这些人或许就不用死。当然,如果之前能够歼灭日军第十四师团,悲剧也可以避免。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