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_木鱼水心_海伦凯勒_叔本华

分享到: ? ? ? ? ? ? ?

一一

其实动笔想写这部电影的影评很久了,但是不知道从哪里着手。从b站up主“木鱼水心”那里,我很早就知道了这部电影,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有想看的欲望。而在b站另外一个up主“天真和感伤的小说家”那里,又一次听到了这部电影的推荐,其实,打动我的是该up主引用的戛纳评审团的评语“为了你自己,请去看看这部电影”。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和关注,究竟是什么样的电影呢?

看完后我确实深陷其中,的确是我喜欢的类型。但是你要问我这部电影讲了什么?如果说是讲了人生的话,那也太空洞、宽泛了,因为所有的电影都是再讲人生。“木鱼水心”解读为这部电影讲了一个人的人生,只不过是不同的阶段。从孩子洋洋、女儿婷婷、到中年人NJ、敏敏,再到最后的婆婆,似乎每个人都是这么重复而机械的活着。而片名《一一》有一种解读旨在说在生活中的我们,只能看到一面,总是选择性不去观看或者说是无法观看到另外一面。所以洋洋才会只拍人们的后脑勺。以上评论其实是出自豆瓣一篇影评,可以说是相当精准了。在影片中,婷婷在最后的梦境中看到了婆婆,问了”“为什么这个世界和我们想象的都不一样呢?”的问题,实际上,不知道为什么我想到了泰戈尔的一诗歌:We read the wrold wrong and say that it deceives us(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它欺骗了我们。)是的,我们年轻的时候,会沉浸于各种诗歌、小说、戏剧、影视剧、综艺给我们带来的幻想,会觉得未来可期,会相信以后会有幸福,相信人性的美。而当我们步入生活之后,接踵而至的丑陋、虚伪、自私、阴暗扑面而来,让我们措手不及,似乎没人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从来都是不完美的。我们的幻想可能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但还是有人会去选择逃避、选择离开,不去接受那现实的一面,转而不断地麻痹自己,用所谓的“阿Q精神”鼓舞着自己,殊不知这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痛苦。

这里似乎体现了叔本华的悲观哲学,实际上,敏敏再向婆婆倾诉的时候突然崩溃,就是发现了自己的人生毫无意义,日复一日地重复而无趣的活着。于是她转而求佛、上山求所谓的心静,可是后来才发现无论是山上的宁静还是世俗的喧嚣,二者并没有什么不同。正如马克·奥勒留在《沉思录》中所言,一般人隐居在海边、在山上,你也曾向往这样的生活。但这是最为庸俗的事,因为你随时可以退隐到自己心里去,一个人不能找到一个去处比他的灵魂更为清静-尤其是他心中自有丘壑,只消凝神一顾,立刻可以获得宁静,所谓宁静亦是有条不紊之谓。叔本华认为,人生要么痛苦要么无聊,这样的观点过于消极但也有着一定的道理,如果不能向内追逐自己的内心,那么外在的欲望、名利、繁华迟早会让自己迷失其中,痛苦不堪,因为它们本来就是转瞬即逝、变幻莫测、飘忽不定的。

我自己也是如此,是矛盾的综合体,我在读书的时候心灵似乎是安宁、平静、舒缓的,可是读完之后也会去追剧、打游戏、聚会,还是会在意别人的看法,还是受到欲望的诱惑,前一秒体悟的道理下一秒就扔到了九霄云外,对自己而言真的是巨大的嘲讽和讽刺。看来自己也是毛姆笔下那无数复杂诡异的综合体的一个。

那么如果去追逐内心的宁静与祥和,那么又该如何去做呢?禅宗告诉我们需要“不修之修”,即在日常生活中处出修行,加以精心。加缪告诉我们需要在无聊繁琐无趣的人生中寻到属于自己的乐趣。罗素告诉我们需要扩大自己的兴趣不断外展,让自己聚焦更多的事务。苏轼告诉我们“休言万事转头空,为转头时皆梦。”人生如梦,何必在意?叔本华主张人生苦短,尼采让我们拼搏昂扬,海伦·凯勒让我们乐观向上,无数的先哲圣贤、大师巨擘都试图解答这个问题,也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可是哪一个答案才是属于我们自己呢?恐怕像毛姆在《人生的枷锁》中所说的,只有你自己找到的答案,才是对你自己有意义的吧。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