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与人设:明星在专业化与社会化表演之间_赵雅芝_陈思诚_影视娱乐

分享到: ? ? ? ? ? ? ?


明星通过影视中的专业化表演和生活中的社会化扮演建构起自身形象,并且在互文本网络中实现其作为象征性符号的功用,满足粉丝期待。但因表演的二重性所引发的身份割裂问题,使得明星时时刻刻面临人设崩塌的危险。因此,明星要在两种表演之间找到平衡,完成形象的融合与转变。

一、明星形象

·专业化表演

詹姆斯·纳雷默尔指出,在表演中“影片中的人至少有三种不同身份属性:饰演虚构角色的演员、自我表演呈现的公众人物和被记录的素材”,饰演虚构角色即所谓专业化表演,在这个过程中,明星与角色契合的特质被放大了,并以此形成围绕明星本人和被塑造角色的讨论点。

在大腕云集的电视剧《不完美的她》里,观众就三位女性演员及其所扮演的女性形象掀起讨论,抛开剧作问题不言,《不完美的她》在演员与角色的匹配契合度上,确实完成了华丽的一笔。以“周公子”名讳为大众所熟知的周迅,一直以来塑造的都是坚强、独立甚至有些叛逆的女性银幕形象,在苹果广告片《女儿》中,她扮演了一位执拗倔强的妈妈,符合其的一贯形象,而在《不完美的她》中,周迅所扮演的林绪之依旧被设定为“中年叛逆少女”,延续此种表演路数。

《不完美的她》展现了明星专业化表演的多种可能,赵雅芝的贤淑,惠英红的大气,周迅的叛逆均得以完整的表达。专业化表演为明星打造了独特的荧幕形象,反过来,明星形象又反哺影视角色,为观众对其表演的解读提供多种视角。

·社会化扮演

所谓社会化扮演就是明星通过自我的行动建构起一个为别人熟知的角色,这个角色具有符号的特征,它甚至能够成为明星个人的代名词,帮助观众进行联想。

陈犀禾教授认为,在对明星进行审视时,那些作为“文本的明星”业已成为一种“符号”,因此有必要通过对一种“互文本网络”建构起来的形象加以理解,而这个形象其实就是明星作为影视工业的产物,由他在镜头内外所进行的社会化扮演构造而成的“角色”。以周迅为例,早年与贾宏声的恋爱固化了观众对其荧幕表现的刻板印象——叛逆且自由,因此即使在周迅回归日常生活后,仍然没有脱离银幕的束缚,她的社会化表演与专业化表演在统一的形象中有机融为一体了。

明星的社会化扮演为观众提示了另一种观看其表演的思路,但明星研究的目的并不是剥除互文本的这些层面以揭示明星的本来面目,而是“要准确地对影响明星形象的、外显的和内涵的各种意义进行分析,并且要在一个更广泛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话语语境内对其进行解读。”

二、明星人设

·社会建构的象征性符号:粉丝期待

“人设”(人物设定)本来是文学创作中经常使用的词。即是说在创作之前,写作者要对人物进行构思,通过性格和体貌特征的虚拟设定,以期角色符合故事和情境。随着大众文化的普及和影视娱乐产业的发展,人设开始与造星联系在一起,演绎出超出虚构作品之外的“明星人设”。而这种明星人设,主要是指明星传达给大众的“媒介形象”,它是一种社会建构的象征性符号。

同时,粉丝将明星在影视作品中的虚构角色与个人现实生活相结合而形成情感转移,在对明星的想象中满足自我期待,因此明星人设也是明星和粉丝互动的结果。

·台前幕后的拉扯张力:人设崩塌

在戈夫曼的戏剧理论中,其认为,“人们为了在社会舞台中进行表演,区分出了前台和后台。前台是一种有意识的表演,而后台则是相对前台而言,是为前台表演做准备或掩饰在前台不能表演的场合,因此后台是不让观众观看且限制观众与局外人进入的舞台部分。”明星人设其实是一种明星在前台的形象,人设的维持需要明星分清前台与后台并维持在前台的角色形象。前台和后台界限的模糊一方面导致明星不同角色间的张力,另一方面也导致明星在后台面对观众的自我焦虑,由此造成人设崩塌的潜在危机。

靳东,自《伪装者》之后沉迷于扮演各式精英人物,从《欢乐颂》的谭宗明,到《我的前半生》贺涵,无一不是大写的精英,即使是在古装剧《琅琊榜》中,也要扮演一个医术惊人的“纨绔子弟”,彰显其独树一帜的魅力。这种对精英形象坚定又执着的沉迷,到了《精英律师》变本加厉,但其所呈现出的所谓“精英”,也不过是在粗制滥造的剧本中,为失真又错误的情节一厢情愿背书的人而已,因而这部剧也被网友戏称为“说胡话的靳东和他的二百个女人们”。

一成不变的精英形象,让靳东所扮演的银幕人物从内而外散发着令人窒息的沉闷,毫无新意的表演实力诠释什么叫“演谁都是演自己”,难以再现早年银幕作品《闯关东》中孤独的日本男孩龟田一郎的灵动神话。但精英如靳东,仍然逃不过人设翻车的危险,一句“诺贝尔数学奖”,比他扮演过的任何角色所说的台词都响亮,毫不犹疑地砸烂了这位“文化人儿”的招牌,精英人设就此崩塌。

因此可以说明星时时刻刻都在被台前幕后的表演拉扯着,而一旦两个形象之间出现裂缝便容易引起观众质疑,前有“深情浪子”陈赫、薛之谦之流,后有“不知知网”翟天临,都堪称明星“翻车”典范。

·形象的融合与转变

明星形象的融合与转变依赖于两种表演的有机缝合。早先,以黄晓明为领军人物的一批男明星,杨烁、周一围、陈思诚等凭借自成一派的油腻演技被网友赐名“油田四子”,(笔者认为,此处也应有靳东一席之地。)而他们之所以被称为明星人设的负面教材,关键在于其对表演私域内把握的失衡,“黄晓明们”企图在平实的话语中建立一种夸张的形象,与现实生活的精神相违背,结果非但没有在角色中凝练出独特的气质,反倒营造了一种与现实格格不入的氛围,必然要遭到观众唾弃。

让黄晓明打了个漂亮翻身仗的是于正新剧《鬓边不是海棠红》,在这部剧中黄晓明抛弃了《泡沫之夏》《何以笙箫默》(电影版)里“霸道总裁式”造作的表演技巧,回归到人物本身,效果反而出其不意地好,黄晓明也因此被冠以“洗洁精式演技”,有效地为先前在综艺《中餐厅》里塑造出的油腻形象去污。同时,尹正所扮演的民国名伶商细蕊也凭借出色的反串表演赢得观众青睐,毕竟谁能想到,台上风情万种的女人台下是个喜欢开大摩托的狂野男孩呢?正是这种反差萌为角色赋魅,帮助明星塑造了多变的形象,也是《鬓边不是海棠红》口碑胜利的重要原因。

结语:

明星成也人设,败也人设。一个好的明星人设是通过专业的舞台表演和日常的生活表演合力铸造的,它要求明星尽力缝合两种语境下的不同行为表演体系,如此才能为观众提供更为丰富的欣赏层次和文化解读空间。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