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探班 | 王鹤棣、周也主演电视剧《我们的西南联大》_西南联_闻一多_汪曾祺

分享到: ? ? ? ? ? ? ?

2019年底,电视剧《我们的西南联大》在云南腾冲杀青。


这部电视剧前期筹备长达六年,剧本推翻过无数次;拍摄期间辗转14地,历经130天艰苦拍摄。在该剧出品人、总制片人张丽影看来,所有的付出都为了追求“一个真实的、精彩的、充满犀利的思想锋芒和浓郁时代气息的”历史故事。


文 | 潘婷


翻开西南联大师生名录,几乎可以看到半部中国近现代史。


梅贻琦、张伯苓、蒋梦麟、闻一多、陈寅恪、钱穆、吴宓、朱自清、费孝通、叶公超、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陈省身、许渊冲、任继愈、冯钟豫、朱光亚、梅祖彦、熊秉明……


这些在各个领域卓有成就、为人熟知的大家,都出自西南联大。


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


短短八年零八个月,西南联大诞生了172位院士、8位“两弹一星”元勋、2位诺贝尔奖得主,培养的人才超过战前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30年培养的人才的总和。


1946年5月联大中文系全体师生合影。第二排从左起:浦江请、朱自清、冯友兰、闻一多、唐兰、游国恩、罗庸、许维遹、余冠英、王力、沈从文

这段“群星闪耀时”的集体记忆灿若星辰,直到今天仍然被人们无限怀念。究其根本,谈及大学教育、大学精神、学术自由、知识分子等话题,总也绕不开。


怀揣着对西南联大精神“心向往之”的情愫,在2019年的最后几天,《文化十分》记者远赴云南,探班电视剧《我们的西南联大》剧组。短短四天的探班,辗转腾冲、昆明两地,在承载着热血青春的红土地上,重温那些让人心潮澎湃的记忆。


抵达腾冲是在晚上十一点,天下起雨,夜里的气温低到2度。第二天,我们乘车前往拍摄地,一路依然烟雨蒙蒙,巨大的乌云遮着黛绿山峦,纵眼望去竟有如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战火连绵的岁月。


《我们的西南联大》拍摄地之一,云南腾冲


01战火中的青春


战时大学是西南联大的根本属性。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平津沦陷。南开大学被日军的炮火炸为废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停止办学。三所大学决定合并南迁长沙,同年10月25日,长沙临时大学开学。


长沙临时大学租借韭菜园圣经书院等地作为校舍


开学一个月后,日军沿长江一线步步紧逼,危及衡山湘水,师生们于1938年2月搬迁入滇。


1938年4月,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成立,简称“西南联大”。这四个字,不只是一所学校的名称,它更是一个传奇,承载了一个时代的命运,影响了后来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的信念。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正门


1943年,教育家蒋梦麟在写给胡适的一封信中说:“弟则欲求联大之成功,故不惜牺牲一切,但精神上之下不痛快总觉难免,有时不免痛责兄与雪艇、孟真之创联大之议。数月前在渝,孟真怪我不管联大事,我说,不管者所以管也。”由此可见,以胡适等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直接促成了西南联大的成立。


正因西南联大的历史如此传奇多舛,选择拍摄西南联大这个题材,总制片人张丽影坦言“压力很大”。


总制片人张丽影:


《我们的西南联大》经过6年的时间打磨剧本,先后创作、修改了14个版本,开了72次剧本讨论会,通过了电视剧重大历史项目剧本论证会专家的论证。剧本的一切内容都围绕着‘为文化抗战立传、为知识分子立像、为青春理想立赞、为民族精神立碑’的创作宗旨。


总制片人张丽影


漫长的剧本打磨期间,张丽影常常困惑于如何找到一个突破口,她不想钻进千篇一律的主旋律题材电视剧套路里,“那样没什么意思”。


和编剧张婵娟、周宇、杨宏等人讨论了无数次剧本后,最终,他们找到了。那便是以“青春”主题作为切入点,将恢宏磅礴的历史叙事与青春激情相结合,使其艺术感染力更贴近年轻人的生活。


电视剧《我们的西南联大》讲述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背景下,为赓续中国高等教育火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所大学决定合并南迁,辗转大半个中国,在炮火硝烟中传承文化血脉、追寻救国之道的故事。


因此,电视剧《我们的西南联大》选用了中青年演员的搭配。


22岁的演员王鹤棣饰演男主角程嘉树,曾在电影《少年的你》出演魏莱的女演员周也饰演林华珺,叶祖新饰演叶润名,胡连馨饰演叶润青,王羽铮饰演毕云霄,贺鹏饰演文颉,老戏骨王劲松饰演梅贻琦,马跃饰演闻一多,马少骅饰演冯友兰。


王鹤棣饰演清华学子程嘉树


周也饰演北大才女林华珺


电视剧《我们的西南联大》演员王羽铮的父亲毕业于清华大学,王羽铮接受采访时说,“当我接到剧本片段试戏时,我爸就说让我一定得去,一定好好拍这个戏。”


在这部戏中,王羽铮饰演的角色是毕云霄,用王羽铮的话来说是一位“热血青年,敢爱敢怨恨讲义气”。在与演员王劲松、马跃等人搭戏时,他时常被前辈们所流露出的家国情怀感动,“感觉那个当下没有在演,而是真实经历着”。


王羽铮饰演毕云霄

演员王羽铮:


我希望这部戏播的时候,它作为一个敲门砖,大家可以对那段岁月感兴趣。我是通过拍这部戏才开始了解,所以我很幸运,我希望播这部戏的时候大家和我一样幸运,去了解这段历史,就好了。


博士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王鹏是电视剧《我们的西南联大》的导演之一,拿到剧本后他的第一感觉是“很新颖”。


“从北大、南开和清华三个学校的几个年轻人讲起,很有意思。”王鹏说。


导演王鹏:


我觉得这个戏要拍给广大观众看,更重要的是拍给广大年轻人看的,那就必须得让年轻人接受这个戏。


接受采访时,王鹏表示自己特别希望这部戏具有“诗意的现实主义”。他极为认真地解释自己的想法:“源于真实历史的基础上做一些诗意的提升,这会让我更过瘾。”


正如王鹏所说,西南联大学子的青春记忆并不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一派老学究的模样:“他们溜冰、参加舞会、诗歌朗诵,或许比我们的生活更丰富。”


当时西南联大校园里时髦的女学生


的确,在西南联大生活数年的学生们也不过是二十出头的年纪,他们年轻且充满活力,是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西南联大校友汪曾祺在毕业50年后写了一篇《联大忆旧——泡茶馆》,细数了各家茶馆的掌柜和特色,那是有关他的青春记忆。


陋室有鸿儒 粗茶自得乐


“泡茶馆”是联大学生特有的语言。本地原来似无此说法,本地人只说“坐茶馆”。“泡”是北京话。其含义很难准确地解释清楚。勉强解释,只能说是持续长久地沉浸其中,像泡泡菜似的泡在里面。“泡蘑菇”、“穷泡”,都有长久的意思。北京的学生把北京的“泡”字带到了昆明,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便创造出一个新的语汇。


或问:泡茶馆对联大学生有些什么影响?


答曰:第一,可以养其浩然之气。联大的学生自然也是贤愚不等,但多数是比较正派的。那是一个污浊而混乱的时代,学生生活又穷困得近乎潦倒,但是很多人却能自许清高,鄙视庸俗,并能保持绿意葱茏的幽默感,用来对付恶浊和穷困,并不颓丧灰心,这跟泡茶馆是有些关系的。


第二,茶馆出人才。联大学生上茶馆,并不是穷泡,除了瞎聊,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读书的。联大图书馆座位不多,宿舍里没有桌凳,看书多半在茶馆里。联大同学上茶馆很少不夹着一本乃至几本书的。不少人的论文、读书报告,都是在茶馆写的。有一年一位姓石的讲师的《哲学概论》期终考试,我就是把考卷拿到茶馆里去答好了再交上去的。联大八年,出了很多人才。研究联大校史,搞“人才学”,不能不了解了解联大附近的茶馆。


第三,泡茶馆可以接触社会。我对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生活都发生兴趣,都想了解了解,跟泡茶馆有一定关系。如果我现在还算一个写小说的人,那么我这个小说家是在昆明的茶馆里泡出来的。


02步行团


在云南腾冲探班时,《我们的西南联大》剧组正在拍摄步行团的戏。山上的温度很低,特别是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冷得让人打颤。即便如此,步行团的演员们穿着单薄的戏服一拍就是一整天。


拍摄片场


当年,三所学校南迁的时候,先是迁到长沙,组成长沙联合大学。没想到,长沙也很快要沦陷,于是进一步从长沙西迁到更加偏僻的云南。语言学家赵元任曾经给西南联大填了一首歌词,《迢迢长路去联合大学》:


It’s a long way to Lianhe Daxue迢迢长路去联合大学

It’s a long way to go迢迢长路

It’s a long way to Lianhe Daxue迢迢长路去联合大学

To the finest school I know去我所知最好的学校

Googbye Shengjing Xueyuan再见 圣经学院

Farewell Jiucai Square再见 韭菜园

It’s a log way to Kunming City迢迢长路去昆明

But my heart’s right there那是我心之所在



根据《西南联大校史》的记载,当年师生们分三路赶赴昆明。


长沙临时大学迁滇线路示意图

(袁复礼绘)


一批走水路,取道香港,坐船到越南,再走滇越铁路。


一批坐汽车,也是从南边绕路,取道广西,经友谊关进入越南,走滇越铁路。


第三批最令人印象深刻,取名“湘黔滇旅行团”,从长沙徒步去昆明。


历史照片/湘黔滇旅行团


路程总共3500里,一共284个学生,11个老师带队,1938年2月20日出发,长途跋涉68天,4月28日抵达昆明。


参加旅行团的人,有很多从来没有出过北京城、天津城。这样一次跨越三个省,对于年轻人来说,非常刺激和兴奋。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参加。


沿路条件相当艰苦,许多地带土匪横行,经常有杀人越货的消息。步行团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女生不能参加,男生去必须经过体检。


徒步行军伊始,采用标准的军队行军方式:两路纵队沿道路的两侧齐头并进


这次旅程是教育界的一次“小长征”。所有的学生不仅得到了身体上的锻炼,还对老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有了清晰的了解。


一路上,他们远离故土,凭着一腔少年热血和文人意气,踏过了无数个日夜。


11个老师带队,闻一多、曾昭伦在列


电视剧《我们的西南联大》剧组人员先后辗转北京、江苏、浙江、云南等14地取景拍摄,“剧组的转场路线与当年西南联大南下的路线很相似。”主演王鹤棣说:“一路南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精神。”


演员王鹤棣:


刚看完剧本的时候我像里面的角色一样,不是很能了解做这些事情是为了什么,但是进组后我拍了第一个轰炸戏后,看着那些横尸遍野的街道,你才会意识到历史上在这个环境下,这些东西都是真的,你才能意识到当时咱们的国家到底经历的是什么。


在这段重走西南联大路的旅程中,他们再次看到了老湘黔公路上“红的路,红的墙,配上绿的树木,再加上广漠的池沼”;虽已见不到步行团一路借宿的小学、破庙和馆子,却依然能遇到江上技艺高超的彝族老船工和盘江的铁索桥。


马跃饰演闻一多

剧组重走步行团线路的艰难和真实感让饰演闻一多的演员马跃记忆深刻:“前天收工后,我们很多演员的手脚被划的全是血印子,因为山区的树林里全是荆棘,在灌木丛当中走,就是这样,全都是血。”


如今,在腾冲偏僻的山上,这样一群穿着军服扎着绑腿的读书人浩浩荡荡经过,被层层腐叶遮盖下的红土地再次留下了他们的脚印。


旅行团团员的统一着装


值得一提的是,电视剧《我们的西南联大》拍摄后期,剧组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及腾冲一中等大学生参演,亲自体会当年大学生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


我们在探班期间也采访到了他们。


清华大学2017级计算机系大三 陈果:


《我们的西南联大》剧组主要带我们拍摄了关于步行团的故事,从长沙迁往昆明的时候,有200多名男学生和一些老师组成了步行团,他们步行68天步行到昆明。


因为以前只能在书本上读到或者在博物馆里看到,但现在切身体会了一回,这些步行团的学生和老师们在路途中到底有多么艰辛,一下子把历史和我的距离拉近了许多。


南开大学商学院2018级研究生二年级 贺庆:


这一身行装就让我感受到,当年的学生在步行团里面的形象。这种重温历史仿佛是在和当年对话,有隔空对望历史的感觉。


03谁都不曾忘记


抗战胜利,西南联大宣告结束。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矗立在顺利复校的北大、清华、南开三校中。冯友兰撰写的纪念碑文篆刻在正面,碑阴则是校志委员会列出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以来从军学生题名”,共计832人。


还有若干未被统计入内,参军学生实际应达1100人左右。前后在西南联大上学的学生一共8000余人,参军比例高达14%。



早在抗战初期,是继续念书还是直接参与抗战救国,就成为许多青年面临的艰难选择。


三校先行迁至长沙后,一篇题为《反对文化逃避政策》的文章广为流传,其中写道,除非“我们愿意做卖国贼、当亡国奴”,不然“就没有资格躲到安全的象牙塔里”。


国共两党要员徐特立、张治中均到校演讲,号召学生走出校门抗战。教育界不少人士则要求学生坚守课堂,表示中国已有成千上万的士兵,缺的是学知识的人,更何况抗战之后还要建国,学生们是“国宝”,绝不能放弃自己的学业。


1941年联大校舍被炸


这样的抉择也出现在《我们的西南联大》。


演员叶祖新形容自己所饰演的角色叶润名为“一道白月光”,“他有思想,有文化,有信仰,有情怀,集所有的优点于一身”。但这样一个一切看似都在正轨上的人,在剧中和同学们产生了强烈的价值观冲突。


叶祖新饰演叶润名

演员叶祖新:


在南京大屠杀事件之后,对于西南联大的一部分学生来说触动非常大,可能会更加感性。我们要像所有的战士一样,穿上军装,抗起武器,上阵杀敌,保卫家国。而像林华珺那样比较理性的人,她们会想,我们是学生,知识是我们最大的力量,用知识产生的力量去帮助更多人,去抵抗日本人的侵略。


就在这样激烈的思想冲突中,每个人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长沙临时大学时期共有学生1400人左右,当学校决定进一步搬迁至昆明时,有820人表示愿意前往云南,其余流散学生大多在军政机构任职,投身抗战。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已去联大就读的学生中又出现了若干次从军高潮。除抗战初期的第一次高潮外,还包括1944年应征翻译官,即为来华协助作战的美军做翻译,应征飞行员,以及抗战末期的青年军。


在知识青年从军热潮中,联大有数百名同学投身军旅,图为1944年,联大欢送抗日从军的同学


“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这是昆明巫家坝空军航校大门入口处的对联,一共有12位联大学生走入这个大门。


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军队占尽空中优势,中国飞行员大量牺牲,当局决定从大学生中录取飞行员,联大学生积极报名,最终有数十人通过严苛选拔成为飞行员,驾驶战斗机参与对日作战,或驾驶运输机穿越举世闻名的“驼峰航线”运送战略物资,其中至少七人壮烈牺牲。


1942年西南联大飞行员受训


西南联大办学近9年,前后8000余人来此就读,仅3000余人顺利毕业,由此可想见战时求学环境的莫测和残酷。


西南联大的学生中诞生了无数知名人士,但完整的联大不仅是由他们组成的,那些姓名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每一人也都曾是鲜活的生命。



探班结束后,我们来到剧组搭建的西南联大场景地拍摄。


在1:1复原的西南联大校园中,一栋栋校舍、一件件桌椅、一幅幅大字报静静地矗立在那,风一吹,校园中间的联大校旗也飘扬起来,好像时空倒流,一切都回到了那段美好的青春岁月。



历史照片/由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设计的西南联大校舍


《我们的西南联大》剧组1:1复原的西南联大校舍


多年以后,从这所大学走出的年轻人也将在回首往事时意识到:从那一刻起,他们的人生从此不同。


电视剧《我们的西南联大》剧组



※ 部分图片来源于西南联大博物馆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