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陨落”_农业国_工业国_东北口音

分享到: ? ? ? ? ? ? ?

《钢的琴》这部电影,在我还没有用上智能机的时候就把它加入了愿望单,盼望着六公主you一天能够上映,然而直到全面进入网络时代彻底抹去了我看电视的习惯,我也没能有机会好好欣赏这部作品,直到现在才得以完成这个愿望。

电影开篇的巨型烟囱

这部电影打动我的并非这看似荒诞的故事情节,电影一开篇,浓重的工业朋克废土风配上辽沈地区变了味的东北口音,再加上张猛导演独特的镜头叙事角度,就迅速把我的思绪拉回我的故乡——那个同样充满各种巨大设备,烟囱,煤炭,铁路的工业之城。

正如电影里构建的这座陨落的钢铁工业城市,我的故乡因煤而生,也因煤而亡,就像它们背后的东北工业基地,用尽全力把全部资源毫无保留的贡献出来,只为把整个国家从落后的农业国拖入先进的工业国,而当国家全面崛起以后,曾经的老大哥却没能跟得上网络时代的步伐。

只是生活在我家乡的国企职工们要比三十年前电影中的这群主角们更幸运,借助于政策扶持虽然生活水平不可避免的下降,但是还不至于为了温饱发愁。

“假琴真奏”

主角陈桂林无疑是一个悲剧人物,背叛的妻子,“现实”的女儿,压抑的生活,都让这个下岗工人在除了沧桑之外多了几分滑稽。其实,不仅仅是他,电影中的其他人物也都像他一样,看起来都茫然不知所措,不清楚生活的目标和意义在哪里,除了有产业的杀猪匠和看场子的季哥,其他人似乎都没有什么正经营生,影片通过这些人物看似“不务正业”的营造了难以理解的荒诞。

直到他们为了那个伟大目标——造一架钢琴,又重新回到废弃的工厂,干着自己曾经熟悉的工作,熟练,迅捷,经验丰富,观众们这时才看到他们真正的本事。而影片此时也才缓缓揭示它想表达的东西,这些曾经的工人们就像是机床上的不同零件,只有在运转着的机床上他们才懂得自己的价值在哪里,而一旦这架机床被拆解,解散后的零件们自然也就不清楚这一身本事该到哪里发挥,于是他们组乐队,打麻将,配钥匙,也许只有让生活以外的事物重新充斥内心,他们才明白生活在哪里。

重回工厂的工人们

造琴这一核心情节无疑把工厂里面的井然有序和工厂之外的一团乱麻作了鲜明对比,破败的城市,失序的社会,仿佛只有这处重新开工的废弃工厂才有难得的秩序。对比的手法也是贯穿整部影片的叙事手段,导演的很多匠心都在不经意间展现,在弹幕里也时常能看到对导演镜头运用的赞许。

只是我在看电影的时候,更多的沉浸在对家乡的追忆之中,不自觉的就被影片中熟悉的氛围带到熟悉的记忆里,也因此忽略了很多对画面的欣赏。电影全篇都采用了灰黄的色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在观影时的心情,就像我对家乡的感情,熟悉又很陌生,失望又难以割舍,哀叹又不忍看其陨落。

聚餐群像

影片中的几次吃饭让我印象深刻,不仅仅是因为东北风情的满满啤酒瓶,更是因为这几顿饭都是工业朋克风的代表。炉火烤肉,饭盒会餐,都是工厂集体生活时代的缩影。还有KTV聚餐的情节,一首老歌能引起所有人的共鸣,这一切都是对曾经共同青春的怀念,属于那个时代的人们终于在今天无家可归无处可去了。

俄式的曲风总是在恰到好处出现,粗旷中蕴含着难以隐藏的激情,揭露了东北工业集体文化的源头。或许也在暗示轰然倒塌的苏联老大哥就是这里明天必然走向的结局。

当然,影片中还有更具象的精神象征,就是那不起眼的两根烟囱,工友们舍不得它们被轻易地炸掉,自顾不暇的它们仍然愿意为这两座没用的烟囱争取生存的权利,直到爆破的烟尘吹到每个人的脸上才真正如梦方醒,那个归属于集体的时代真正结束了,所有人共同的青春也伴随着苏联歌曲真正随风而散了。

烟囱爆破群像

我们无法抓住过去的时光,更难以决定未来的命运。也许只有在混乱的生活里真正鼓起勇气去整理好自己和生活,才能短暂获得片刻的解脱。就像电影里面不知道未来在那里的人群,这篇影评我写着写着也不知道要写到那里,只想着尽量把观影后余韵未消的情感留存在文字里。

所以这篇看起来杂乱无章的东西,也就能代表我此时此刻的心情吧。

全员群像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