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一场复古浪漫的、关于爱的幻想_王家卫_重庆森林_VINTAGE

分享到: ? ? ? ? ? ? ?



棘草天涯

一场复古浪漫的、关于爱的幻想

——观【花样年华】有感

《花样年华》海报


马嘉营

马嘉营

2017届校友

现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本科社会人类学,同时致力于纯艺、行为及影像创作,作品注重于探讨自身与世界的相互交流,同时探讨社会消费行为的可能性。


Slow Waltz 是我觉得最接近爱情的舞蹈。保持着缓慢的速度在原地打转,一直在挪动,但也不去哪儿。一对舞者的节奏要一致,舞步却要相反。你进一步,我退一步,反之亦然。否则,一起向前迈,只会冲撞了气氛;一起朝后退,这支舞也就跳不成了。这些你追我逃的把戏,像极了爱情本身。嘘,但我们不要太大声,光是说出它的名字,也生怕破坏了这一场精妙的气氛。


这样以来,【In The Mood For Love】显得格外体贴。Mood,一个笼罩的气氛,用来形容身边的空气的颜色。王家卫取名【花样年华】,源于片中的一首收音机曲子。这个片名深得我喜爱,花样年华,透过二次收音传出来,增添了一分缅怀的味道,如梦似幻。可英文名却无关任何的花样,或者年华。英文名说的是那场烟雾般缭绕的气氛。而除了不得已而为之的,烘托气氛的片名,再也没有任何语言、台词,敢于在【爱】里,喊出【爱】,一切尽在不言中。


说爱,要小心翼翼地说,更甚,要吝啬地说。

《花样年华》,美国海报

王家卫的主角们就很吝啬。在他们的【爱】里面,周慕云和苏丽珍从来没说过。他们怕说。除去剧情因素里苏丽珍的【我们不能像他们那样】,我始终认为,他们不说的最大束缚从来都不关乎伦理,而是王家卫对爱的理解。西方思想总是说,爱就要无时无刻说出口,最好每天说。可那种张扬的、挥霍的表达方式,不适合1960年代的香港,更不适合爱情。记得吗,Slow Waltz。


王家卫在【花样年华】里面深情凝望地从来不是两个主角之间的感情,他的眼中始终是爱情的氛围,是【爱的可能性】。所以,一旦周慕云说出口,尽管爱还在,可能性就没有了,变确定性了;Mood就没了,就散了,故事也就结束了。苏丽珍紧着一身绿色旗袍,搭上精致的发髻,在她的房间里默默流泪。没有起伏的情绪,也没有戏剧化的恸泣。不是因为她对于失去毫不在意,也不是她的爱之浅薄,只因为她流的泪不是自己的,是王家卫心里的。王家卫看到周慕云杀死了自己精心经营的可能性,他意识到,他小心翼翼怀揣着的1960年代不能惊动的爱情,早就已经失控。


这是他最痛心也最无法改变的事情:看着你的人物逐渐在现实中清醒,却又不得不在艺术中沉沦死去。幸好到最后,他还是给自己一个稍微不那么残忍的交代,两个主角之间的可能性还在延续。两个人拿着电话,隔着时空,沉默,最后挂掉。六十年代的固定电话,不像手机,是要特定站到墙角去拨号的。两个人分别划下一根火柴,点燃,把它吹灭。残存的白烟,转换了时间,剩余最后一丝火星,被遗弃在了街角。它不能是连结,连结需要绝对的一致;它亦不能是分离,分离需要绝对的切割;它在连结与分离之间。它是我问你何时何地,你沉默不语片刻后说,quizas,也许。这种可能性一直是我心头好。

我幻想着,在冥冥之中,跟你有某种潜在的关系——我在布鲁塞尔坐火车去阿姆斯特丹,也许曾与你擦肩而过;我在纽约时代广场的零点庆祝倒数,也许会与你相拥而泣。两个人的故事,一个人的狂欢。这种幻想,毫无疑问,也是王家卫最大的心血。故事的开始就源于一个幻想:二人想象另外二人的故事。


为了去揣测这个故事,主角们根据想象来还原故事本身。这是电影里你推我让的暧昧达到巅峰的一幕,像极了Slow Waltz的盘踞:好奇、试探、前进与退让,构建了二人不确定也不怀疑的关系。最后苏丽珍的一句【我老公不会这么讲】让感情避免失控,进而等待下一步的发酵。毕竟电影才刚开始,而王家卫惜字如金。

这种后现代主义的碎片式表现手法,精确地吻合了这部电影想要构造的【幻想】;它不再专注于一个人的视觉,而是分角色阐述同一个情节。这让周慕云和苏丽珍的猜忌、欲望、暧昧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就像两个人互相抛球,构建了一个流动的弧线。而这个【球】,不是台词,是人物肢体语言。懂得Mood For Love的王家卫又怎么会肯用文字来破坏它。周慕云在面摊偶遇苏丽珍,两个人不言不语,相继走上楼。明明是分开而行的二人,在楼道拐角处,却显得是默契的【我跟着你】。


跳slow waltz的时候我们不说话,默契和协调贯穿了整首乐曲;在爱里我们也不说话,爱的氛围和空气贯穿了我们。巧妙的是,电影里这个描述两个人的穿插镜头,背景音乐也正是一首慢舞曲。而整个氛围,是昏黄路灯洒下的一片恰到好处的光,用微弱的光线刚好只照亮两位主角;还有故事场景的大雨,在慢镜头里一滴一滴砸在水泥路上,雨丝绵密,恰如其分地形容一场不能不说出口的自我沉浸式幻想。不光是两位主角各自在情节里的幻想,更是王家卫的幻想。说它是幻想,因为它极其易碎,保持着微妙的动态平衡。

即使真要说话了,在王家卫为数不多的台词里,也只是运用了寥寥的对话去扩充了话语背后的张力。用一个较于荒诞的表达方式便是,说话是为了更好的不说话,不言而喻。开门的时候,主角们相互问起对方的伴侣,而接下来的回答都是一个谎。王家卫心里明白,但并不揭穿这个谎,因为这个谎是说真心话的开始。他的谎话,都是在说真心话。


【你为什么不打电话给我?】

【我怕你不喜欢。】

【那你以后都不要打给我了。】


显而易见的谎话,显而易见的真心话。他因此想要牵住她的手。

当然了,写到这里我才不得不笑我自己,这些都还是我的幻想。我所向往的电影不是一个完整的剧本,也不是它所带给我的感动,而是一部能传达出我与导演之间的默契的电影。而这种默契如何体现呢?我们在谈论王家卫,回答自然也会是王家卫风格:靠猜,且我知道我能猜中。


你让我猜爱情,我便猜爱情,我甚至倔强得不看英文片名,单看一个花样年华,我也知道我猜中了你心里的Mood For Love。


这一切都有赖于王家卫给我猜的机会。


如果说,他蒙太奇的手法描述的一人、二人、与四人的【意中意】,那他拍摄的画面传达的便是【镜中镜】。不仅故事情节被切割了,就连画面也如此。这样一来,进深的距离感便产生了,而我也得以观察与揣测,就像主角们互相揣测那样:别忘了,揣测与试探,是美好爱情的根本。


楼道里面的光亮部分是暗黑角落的对比,而情节就在这拘束光线形成的框架里展开;镜子是人物的画框,周慕云在画框中吃面的身影,随着镜头移动,变成苏丽珍看书的神态。在固定的【画框】中充斥的跳跃的、灵活的意味,足够展开一场美的幻想。为了同时表现出两位主角各自的独立精神,在同一个镜头里面,他们也会处于两个不同的【画框】。

他在一间房子,而她在另一间,静默坐着,思想贴紧,无奈一墙之隔。这又无可避免令我想起,Wyman那首,【自言自语地共你在热恋】。不只是因为他们是邻居,更因为那些絮絮叨叨的上海话——我不应该爱你,可我还是爱上你了。


这些【镜头里的镜头】让人产生幻想,因为那种不可言说的窥视感。这本来是一个秘密、又一个秘密。王家卫是这些秘密的始作俑者,而我,毫无疑问,是帮凶。


两个主角还没有说相爱时,王家卫给了他们相爱的机会,我让他们真正相爱了。因为透过镜子里的映像,走廊中的身影,光线下的神态,我看到他们切换了时间和空间的交流;我始终就站在电影镜头里面,却被隔绝到故事情节外面,去完成了这样一个充满疑惑的确定结局。而故事结束了之后,我也还在窥视。


我目睹了他们选择后各自相隔一堵墙的失落感,以及过去很久以后,彼此时空的交错。电话里传来周慕云低沉的声线:【你会不会跟我走?】话音刚落,响起了那首熟悉的爵士乐曲。被沉默代替的回答,都被埋在曲子里了。而方才描述的关于二人的【潜在连结】,也只能通过这样的第三者窥视手法才能实现。


对于观察者,是一桩仁至义尽的美事儿。


王家卫对故事情节与画面的切割,对于这样一个充满着浪漫色彩与细腻情怀的六十年代,再合适不过。六十年代不像二十年后那般摩登,因此没有【重庆森林】里面夸张的造型,或者【蓝莓之夜】里面五彩斑斓的霓虹灯。但也正正因为这样,才与王家卫一贯扑朔迷离的风格相互匹配。慢舞曲、爵士乐、六十年代流行曲,总是温婉的表达情感,绝不会忽然打破那份寂静,让爱里的两人受了惊吓。


两人一起用餐的场景里,是一首悠长愉快的【你的绿眼睛】。苏丽珍穿着一身湖水蓝色的旗袍,正好应景了歌词那一句【你的眼睛像湖水那般平静】。两个人慢慢的进餐,不说话,也像是波澜不惊的湖面。可湖面下聚集的却都是暗涌,是【对爱的永恒的渴望】。而贯穿全片的那首慢舞曲:Yumeji’s Theme,搭配电影中人物穿着的旗袍与西服,一下子把我带回了那个优雅浪漫的年代。一个半小时的电影,是一场一个半小时的复古的美梦。

电影的物件和色彩,也无时无刻不在构筑着我的这个梦:不锈钢色的暖水瓶,白瓷色的灯罩,包括街角贴着的砖红色哮喘药广告纸。王家卫钟爱绿色,那种温柔的、青翠的翡翠绿。下至餐厅的餐单和盘子、保温饭盒,上至旗袍、楼道墙壁反映出灯光,他都运用了大量的翡翠绿。另一颜色则是方才提到的砖红。在许多室内场景中,整个画面充斥着这种暧昧的颜色;而最著名的那个场景,张曼玉面对镜头站在明处,妆容也是强烈的砖红色。

这部2000年的电影,在承载着王家卫对1960年代的执念时,也成为了我对于同一时期的幻想。对于喜爱Vintage服饰的我来说,片中的又一惊喜是人物穿搭。


女主角旗袍的剪裁、色彩,搭配的细跟高跟鞋、竹节手拎包,与六十年代兴起的圆形镀金耳夹;而苏丽珍又偏偏是讲究穿着的人,手包是【香港买不到的】,下楼买云吞面也要打扮搭配,在片中的二十六套旗袍从未反复出现过。在男演员们的服饰中,王家卫也是下了不少心思,包括周慕云,与苏丽珍公司老板的领带,都是捕捉剧情的细节。
最关键剧情转折点,也是从服饰来反映的:手包和领带的巧合,以交代双方配偶出轨的发现。这些导演的心思,猜了,领会了,便是真正的精彩之处。


【花样年华】这部电影,最著名的似乎是那一句:


【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


梁朝伟和张曼玉分别念了一遍这句台词,因为这是他们这段感情的最强烈的表现方式。可惜,双方进取的表达,往往也预示着故事的结束,如果你还记得我们开头讲过的舞蹈与爱情。所以我个人对这句台词不是特别欢喜,我更喜欢的关于确立二人这段感情的情节,是他们在街上模拟分别,而后却相拥而泣的场景。


【哭什么,又不是真的。】他说。


可他们都知道,这就是真的。又扯了一个谎。

王家卫是不可能让他们的故事继续的,因为电影要结束,而我也应该梦醒。所以在最后一幕,是柬埔寨空荡荡的【镜中镜】的场景;而后,屏幕上出现的黑底白字,说【那段岁月像隔着一层玻璃。】


王家卫与那段故事隔着他的镜头,我与那段故事也隔着只能作为观察者的镜头。


所以,

回到现实中,

如果我有多一张船票,我不会问。

我会把它亲手交给你,然后等着你来。


文/马嘉营

图/《花样年华》电影

封面封底图/周煜

《野望》是深国交中文组师生共同编写刊物杂志,现已印制摆放在深国交图书馆内,感兴趣的同学欢迎取阅。

本文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深国交招办。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