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男孩女孩们 别再被当枪使了好吗?《文本盗猎者》【2】_三打白骨精_詹金斯_钥匙圈

分享到: ? ? ? ? ? ? ?

先来说说目前自己的状况。

由于我准备要成为一名真正的社畜,临近毕业,太多事情堆在一起,没有办法再挤出时间剪视频,所以只能平常发些文字互动。这篇呢是上期肖战粉丝视频的后续,其实是一起写好的,但为避免视频时长太长,就没有加上。现在由于时间紧缺,所以我就还是先把文字版发上来,等到以后有空了,再剪视频吧。


还是补充说明:内容带有主观倾向。肖战粉丝你要进来我也不拦着你们,自己心里有数就行【微笑】

说起来还有件有趣的事。每当涉及肖战的负面消息,虾总是指责他人为什么总盯着他们家不放。拜托,这内娱里面,还有哪家饭圈能比你们典型。你们虾圈简直是集饭圈之大成,取其糟粕,弃其精华,里面可实在是包含太多传播学等学科知识了。所以就别怪别人总那你们家说事了,那是你们的荣幸好吗?



文本盗猎者

亨利詹金斯在书中提到,这本书致力于打破媒体所构建的粉丝是没文化的蠢货、社会不适应者和无脑的消费者等刻板印象,将粉丝视作积极挪用文本,并以不同目的重读文本的读者,把观看影视作品的经历转化为一种丰富复杂的参与式文化的观众。他应用了米歇尔·德赛杜有关文本盗猎的理论,为媒体粉丝群体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文本盗猎者

那文本盗猎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米歇尔·德赛杜将主动积极的阅读行为称作盗猎,一种在文学禁猎区内毫无礼节的洗劫,读者只掠走那些对自己有用或者有快感的东西。德赛杜认为,文本盗猎是被统治阶级规避或逃脱体制控制的方式,是一种读者将文本达成碎片并带上明显个人风格重新组装的文化拼贴,从有限的文本材料中抢救出针头线脚以表现自我的社会经验。

什么鬼东西啊,搞不懂啊!来,假设性地讲一个小故事。

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有一片大草原,草原里牧养着各色各样的绵羊,左边一片放养着哈利波特黑绵羊,右边是东野圭吾灰绵羊,前边一片则是泰国腐剧白绵羊。每一片草原和其中的绵羊都归属于各自的牧主。

牧主们为了维护自己牧场的利益,首先是散布关于偷羊的猎人的谣言,让村民们对猎人们心生恨意。二是让村里的老师从小就教育其他村民:这些羊啊,只是用来提供羊肉的,别想着有其他用处。如果牧主不再养这些羊,村民就失去经济来源了。三则是控制宰杀与流通羊肉的渠道,任何村民包括老师都不得宰杀与销售羊肉,全有牧主安排的专业人员负责。大部分村民一来没钱没势,无法和牧主较量,二来还得依靠着牧主才能吃上好吃的羊肉,因此也就听从牧主的话。

然而有一部分村民没有那么听话,成为了偷猎的猎人。他们无视牧主的警告,其他村民的鄙夷,他们躲开牧主的监视,猎杀这些绵羊,不仅大快朵颐一顿,还把它们身上的毛针织成各式各样的毛衣拿出去售卖。尽管仍然在牧主的监视之下,但也算是摆脱了牧主完全的控制。



德赛杜的“盗猎”比喻的就是牧主与猎人之间的关系,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描述为持久的对于绵羊,也就是文本的所有权、对意义阐释的控制权的争夺关系。精英阶级对于文本的控制,其实是在限制文本意义的生产与流通,从而巩固自己以及自己所代表的文化的权威地位。对德赛杜而言,“对语言的控制权成为社会型构中统治阶级掌控文化权威和社会权力的标志”。也就是说,只要牧主说这些羊只能用来吃,而大众也甘愿相信它们只能用来吃,那牧主就能一直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因为他决定了这些羊的“价值与意义”。

实现这一控制权的途径主要是三个。一个当然是前面一直提到的对于粉丝的污名化,让大众自愿成为精英阶级的帮凶。二是利用学校等社会机构,以及专业人员与知识分子的权威将读者禁锢在被支配的地位。老师问你,草原上的绵羊除了能吃,还有什么用处啊?回答没有其他用处的小朋友就能奖励大红花一个,而回答还能剪下羊毛织毛衣的,立刻给你个零鸡蛋。读者永远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只能接受权威所规定的意义,任何偏离被文本固定的意义都会得到负面评价,任何和读者个人感受和个人联想有关的解读都被认为是没有正确理解原作者的意图。

三则是控制进入文化生产与传播机构的机会。老师们也不是傻子,或许在某一个时刻,他突然发现自己吃到了一根毛,便开始思考这根毛是从哪来的,它能够用来做什么。然而即使是牧主培育出来的,具有高文化水平的老师,也没有证据来证明自己心中的猜想。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机会进入到宰杀与销售羊肉的机构当中,他们也没有办法见到完整的一只羊应该是怎样的。

通过控制文化生产与传播机构,一方面使得大众包括权威学者都不能准确地完整地洞悉整个文本,让最终决定文本的权威阐释意义的权力落入精英阶级内部成员手中。另一方面,资本或者制作方有权力决定这些文本的生死存亡,一旦他们决定让某个文本消失,大众与学者就失去了重新解读,或结合新的状况对文本进行评价的机会。


就像正联导剪,若最终导剪版没有释出来,粉丝根本没有任何的依据来驳斥反对者


从这三方面来看,粉丝虽然具有盗猎文本的能力,但实际上,仍然处于文化的边缘地位和社会弱势地位。粉丝的反抗更像是被人侵犯后的防卫,而非主动进攻。正如迈克尔·巴德等人所述,粉丝并不是具有不可抑制的狂野自由,而是无力地寄人篱下。粉丝不仅是盗猎者,更是游猎者。

游猎者

盗猎者强调读者对文本的占有与加工,而游猎者这一概念一方面强调的是受众如同居无定所的流浪者,随时被资本与制作方威胁控制。另一方面则是强调受众在不同文本间的流动性。亨利詹金斯认为,粉丝作为游猎者,拥有三个特点。一是他们永远处在运动中,并非固定在某个文本或文类,并不受永久性私有制的限制,而是不断向另一种文本移动,采用新的原材料,制造新的意义。二是他们乐于在大范围内的媒体文本之间建立联系,媒体粉丝文化不该理解成对某部电视剧或文类的排他性爱好。三是他们在圈子内的活动往往超越对特定文本的兴趣,而是扩展到整个文类中的许多其他作品。

什么媒体文本啊?什么文类啊?

用饭圈用语来讲就是,粉丝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唯粉。例如,前段时间我沉迷一部菲律宾的腐剧《游戏男孩》。在看剧的过程中,弹幕里时常会出现有关其他腐剧的信息。有安利菲律宾另一部腐剧《电影爱情故事》的,有比较泰国腐剧《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的,在看到两个男主在马路面基的场景时,还有人提到台腐《那一天》的买盐梗。一部腐剧的观众,却跨越了菲腐、泰腐、台腐多个圈子。腐男腐女们是聪明的人,他们不会让自己一辈子死磕某一部剧,而是雨露均沾,哪里好吃哪里去。并且他们还乐于将自己看过的腐剧与现在自己在看的联系起来,不会觉得这是什么不忠诚的行为,他们创造出新的意义,产生新的梗,获得更大乐趣。

《游戏男孩》


一位豆友对《那一天》编剧的愤怒


其实,无论粉丝自己是否承认,在对自己喜欢的明星或者文本进行解读的时候,都不可避免地与其他明星或文本产生联系。而一个正常的粉丝,也应该乐于在不同的明星或文本间反复横跳,也就是有多个墙头。喜欢某个明星,某个文本,应该成为一名粉丝进入更大的媒体文化圈子的起点或契机,而不是成为桎梏自己的牢笼。跨越多个圈子,才能将作为“粉丝”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落回自己身上,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创造更为多样的价值,而非成为文本、明星乃至制作方、资本的毫无还击之力的奴隶。

误读与盗猎

无论是盗猎者,还是游猎者,其核心特征都没有变,就是读者对文本的重新解读并将这一解读归为己有。讲到这,或许已经有人心里已经杠起来:“那粉丝对文本的解读就一定是对的吗?一些粉丝,看到两个男性角色就想着扯CP,这分明是对原文本的错误理解与不尊重。”

哎,要解释这个疑问,就要厘清误读与盗猎之间的区别。

在收集资料的时候,看到知乎上有个很有趣的提问:“如何看待漫威粉丝硬凑cp的现象?”,题主作为漫威粉,无法理解网络上的部分漫威粉丝总喜欢给电影角色凑CP,认为这不是对电影真正的讨论与喜爱。下面的回答互相对骂,尤其是女性粉丝极力辩护自己对于漫威电影中角色关系的解读。我想这一提问,很好地证明,在部分大众的观念中,粉丝解读与误读是相对等的。


题主的提问


粉丝的反驳


粉丝的反驳×2


某种程度上支持题主的回答(上面的回答截图都没有截全,可以自己去知乎搜搜)


首先要明确,德赛杜提出的流行文本阅读方式并非拒绝作者赋予的意义或者学术的解读策略,它仅仅质疑的,是指定唯一可行意义而忽视其余可能性的体制权力。也就是说,当文章中写道“窗帘是蓝色的”,我们既可以遵循老师的答案,认为蓝色暗示了作者忧郁的心情,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解读,认为窗帘他妈就是蓝色的。德赛杜认为,流行文本的阅读中应当同时允许几种大致平等的意义解读和乐趣寻求方式,文本意义也应当允许在各种激烈冲突竞争的阅读方式中获得证实。

另外,将粉丝的阅读行为,或者说文本盗猎行为,称作误读的话,事实上是在无形中贬低粉丝的解读策略。误读一词本身存在价值判断,保留了传统的将作者权威意义凌驾于读者理解之上的等级区别;同时,误读也意味着存在正确、规范的阅读策略,只有采用这种策略,才能获得文本的合法意义,否则再理想的情况下,产生的质量也远逊于合法意义的。

再者,将粉丝的阅读行为理解为误读,其实就是在暗示学者才是裁定文本意义的最终权威,而流行读者不是,暗示学术上的解读更客观,而粉丝的解读是脑补过度。一方面,运用学术的解读策略,能赋予流行文本与高雅文化、经典文本的联系,从而提高文本在主导文化统治环境中的价值。简单来说就是,我的电影粉丝不喜欢?Who cares!只要主流影评人认可,甚至有官方给我背书,把路人观众笼络就够了。另一方面,亨利詹金斯认为,粉丝阅读行为更倾向于解读为一种女性化的对文本的阐释方式,而学术界一直都是传统男性统治的领域,学术界的阅读行为更倾向男性化。因此,捧高学术性质的解读策略,而将粉丝阅读称作误读,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男性对女性的打压。

最为无语的是,粉丝对文本产生所谓的“误读”,难道一些制作方心里没点B数吗?一些路人在谴责粉丝,尤其是腐女粉丝,胡乱解读漫威电影,给里面的角色硬凑CP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是不是漫威自己故意打擦边球,让粉丝误读的呢?要清楚,粉丝们在对文本中的角色关系进行自己的理解与诠释时,并非全部空穴来风,他们是在原文本的基础上去寻求蛛丝马迹,来证明自己的猜想的。所以粉丝对角色人物关系的理解并不是全然想入非非,要怪,就怪这些电影电视剧里面,帅哥之间的眼神与动作太让人浮想联翩了吧。

做个人吧漫威。



我可怜的盾冬


小tips:关于前面那段粉丝阅读行为与学术阅读行为之间的性别化差异,为避免被抬杠说故意贬低某个性别,需要说明一下书中是如何对此进行解释的。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学者们研究发现,男性读者在阅读某个文本时,更尊重甚至服从作者权威,倾向于阅读作者本身所欲表达的意义,致力于观察描述事件的强有力的叙事声音,更注重整个故事的叙事逻辑,来龙去脉。也就是说,男性读者更倾向于把自己放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作品;而女性读者会对文本形成一个整体观照,而非节点间的穿线。她们不在乎文本是虚构的,而是将其视作一个可参与进入并创造的世界,并且更关注人物关系与事件。女性读者于文本而言,更像是一个参与者,对话者,而这样的阅读角度与方式,是粉丝阅读行为中最为普遍的。

之后有时间,会继续详细讲讲书中所论述的,男性读者与女性读者在阅读行为上的差异。

饭圈不等于粉丝

说了那么多,回到第一篇文章(或者说上期视频中)提出的最初始问题:

为什么极端的饭圈不能代表粉丝?

首先,粉丝应当是主导文化等级秩序的反抗者,而不是附庸,甚至帮手。喜欢,甚至痴迷某个偶像或文本并没有错,那是成为粉丝必然经历的过程。但是,这样的喜欢必然是要从“我”作为主体出发。一些饭圈男孩与女孩在喜欢某个明星或者作品时失去了主动的自我,完全将保护敌人的利益视作自己的责任。在面对制作方或者明星作出损害自己利益的行为时,饭圈男孩女孩们不是将矛头指向敌人,反而指向那些帮助他们反抗主导文化等级秩序的其他粉丝,这就丧失了自主权。

其次,粉丝应当是能够创造属于自己价值的人,而非帮着制作方与资本创造利益。我相信有许多饭圈男孩与女孩会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有意义的讨论甚至批评,或是利用原文本进行同人创作,讲述自己的故事。但同时,也有大量的人只是成为数字劳工,不停重复控评、刷数据、刷榜单等对自己毫无意义的工作。他们成立后援会,形成打黑小组,做网络小警察,他们看不到自己可以在这些明星以及作品上实现的价值,只知道成为数据的搬运工。


小做数据怡情,大做数据伤身又伤心


第三,粉丝应当是自由的,他们享受在不同的圈子与文本间流动,而不是甘愿逼仄在一个狭窄单一的圈子里自娱自乐。我一直觉得,当唯粉,是一件非常傻*的事情。

一来,跨越多个明星或文本圈子,是绝对有利于你更好地去审视自己所喜爱的偶像或是文本的。大千世界丰富多彩,这么多帅哥美女,这么多好看的电影电视剧,你左瞧瞧右看看,或许就会发现你所喜欢的偶像或文本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完美。

二来,在进行文本二次创作的时候,跨越多个圈子是绝对有利于进行更具想象力,更有价值的创作。例如,你要写一篇山河令的ABO文,若你非常严格地要求自己,说我绝对不跨越山河令这个圈子外一步,那你这个同人文就没有办法写下去。因为ABO的设定就来源于外国的电视剧《邪恶力量》的。包括现在同人创作大量存在的哨兵向导、支配与服从等设定以及平行宇宙AU等等,都是多个文本相结合的成果。你对一只羊使劲薅,薅得再多也只能织成羊毛衫,试着用蚕丝做件丝绸不香吗?


abo出产于饰演《邪恶力量》的两位男主的真人cp同人文


《哨兵》第三季


最为尴尬的就是,你对你的偶像保持绝对纯洁的忠诚,视其他明星为死敌,绝不涉足他们的粉丝圈子。结果后面发现,你的偶像自己却和所谓的对家合作拍剧了,那些双担的粉丝可你要来的快乐,这错的是你还是你偶像呢?(当然,那些恶心提纯洗脑的资本与明星那就另当别论了)

在传统理解中,粉丝圈是喜爱单一明星(或团体)或文本的粉丝形成的圈子,其强调的是群体归属,是忠诚。这里的圈,就像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给唐僧画下的圈子,你不能走出这个圈,它是界线,是范围,它将粉丝成员包围其中。

而亨利詹金斯将粉丝圈视作一种话语逻辑,将横跨多种文本和文类边界的兴趣紧密结合起来,它更强调连接联系的作用。这里的圈,像是钥匙圈,它不是把人包围其中,而是将你喜爱的人与文本一同扣在上面,相互联系,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使用不同的钥匙。

一个正常的粉丝,不会在单一粉丝圈或文本上耗尽热情后就消失,粉丝在初次进入某个粉丝圈后,一般会自然地跟随其他人进入不同的粉丝圈,就像你嗑一对CP,你首先喜欢的可能是饰演受的演员,到后面,你自然而然地也会去了解他的搭档,进入他的粉丝圈子。喜欢某一个明星或作品,仅仅是粉丝进入更大的媒体文化以及更为广义的粉丝圈的起点。困在单一的圈子,就意味着失去了对更大的文化背景的全景观照,并且无法在更宽广的网络中征引和类比,就算和其他粉丝互喷你都缺少论据,不是吗?最重要的是,粉丝在不同圈子间走动,让粉丝与不同圈子的媒体内容产生联系,从而与其他圈子的粉丝形成广阔紧密的关系网络,促进整个粉丝联盟的团结,形成统一战线,集中更为强大的力量一同对抗主导文化等级秩序。


好了又到鞭尸环节。

结合上面的总结,你认为正常粉丝的典型反例有谁呢?




资料主要来源:亨利·詹金斯《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