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你的故事无法被人理解?——从《守望者》管窥扎克的创作理念_杰克苏_道德感_渡渡鸟

分享到: ? ? ? ? ? ? ?

《守望者》是一件很有扎克特色的超英电影。

它同时做到了两件事:

一是证明了导演在视觉方面的非凡才能:通过独特的滤镜与触感,将美漫真正搬上屏幕,暴力镜头拳拳到肉,黑暗都市如诗如画,视觉奇观夸张而不失优雅,充溢浓郁的漫画风味;

二则是凸显了其在总体把控上的战略短板:情节利用率低下,人物动机混沌,偏偏又喜欢在有限时长中塞入驾驭不了的冗余信息。比起一部一体化的电影,这部作品更像是由三个故事拼凑而来,可悲的是,每个故事都没能讲到完满。


故事1:Who watch the watchman?

谁来守望守望者?

这是本影片的第一个故事,也是一个超英片的经典主题——英雄与政府间的冲突。

韩非将侠定义为“以武犯禁”,描述了英雄的本质——政府控制之外的非法武装力量,和体制间存在必然矛盾。在古代中国,这是郭解和汉武帝的矛盾,在现代社会的超英影片,则是超级英雄与美国政府的矛盾。《黑暗骑士归来》中,蝙蝠侠与超人关于英雄是否该受政府招安而大战,《美国队长:内战》中钢铁侠与美队关于政府监管的分歧也同样成为了英雄内战的导火索。

而美式英雄之所以执着于反政府,可能源于其独有的文化特征:对政府的强烈不信任以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独立精神。本片这种精神和美国政府的冲突集中体现在基恩法案,从法律上抹杀了超级英雄的合法性。这实际上催生了两大对立阵营:

一类是法案实际上的受益者,以笑匠为代表的美国之黑暗面。笑匠的形象是典型的朝廷鹰犬,杀戮机器,暗示着英雄被政府操纵的可怕后果。这种人沾满鲜血,却能在美国政府的默许下安然退出。

第二类则是法案的受害者,以罗夏和猎鹰为代表的普通英雄。他们失去了合法寻求正义的机会,是美国人所崇尚的“自由精神”的象征。

之所以把它排在第一个故事,是因为全半部电影花了太多资源在营造英雄vs体制的氛围,开头众英雄的凄惨结局无不在暗示着守望者们的同情。但结果上,这个剧情有始无终,只是一个噱头,和后半部分基本脱节——英雄存在的法理依据,小政府与大政府间的力量对抗并非全片讨论的中心,体制本身仅仅是阴谋发生的背景,而“漫画式”的超级反英雄才是万恶之源。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个故事和结局关联不大,之所以讲它,单纯是创作者喜欢,并能通过它引出了另外两个质量更差的故事。


故事2:人生之意义为何?

这个故事穿插于两个人的对手戏中:曼哈顿博士与丝魂。他们都陷入了人生危机,对自己存在的意义产生了怀疑。

曼哈顿博士的危机在于对人性观的怀疑——凭甚么说人性是特殊的?

美丽荒芜的星球,凭什么一定要因为被人类殖民,铺设油气管道,建设停车场和幼儿园才有意义?

人性是真的凌驾一切,还是只是一群低级生物自吹自擂?我独自在火星思考形而上问题,徒手创造辉煌大厦,真的比不上大妈大爷打工生娃,娃打工的人生?他们自称有意义,就真的有意义么?

这种矛盾本质源于人文领域中人的膨胀,与自然科学领域人的失格:社会与文化中,人性被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在自然科学领域,一系列发现则驱使着人类的边缘化,告诉人类自己并没有什么特殊性,更不是宇宙的中心,只是偶然降生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是亿万光年中无数噪音的一种。而超越人类身份后,曼哈顿在第二种倾向中越陷越深,质疑起自己是否要继续坚持对人类的特殊待遇。

而如果说曼哈顿怀疑的源于形而上的理性,那丝魂的危机则是世俗大众的代表:与父母的冲突和与配偶的情感危机,让她痛苦的是为什么人与人间不能相互理解。

经过半部电影的酝酿,最终一个震撼的情节解开了两人的危机,让他们成长升华——曼哈顿博士重拾对人类的信心与对丝魂的爱,丝魂则真正接受了自我,平复了和曼哈顿的关系。

而这个情节就是全片无厘头的内容——丝魂是笑匠的女儿。

我至今搞不懂,对曼哈顿博士而言,自己的女朋友是熟人的女儿这个事实,怎么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他对人性的看法?这个伦理梗既不震撼又没有超越性,除了八卦外,是怎么撼动一个绝世理性科学家的内心的?因为曼哈顿和笑匠几乎没啥交集,理念差别大,更罔谈友谊,曼哈顿没有任何理由为笑匠感到快乐,而自己女朋友的亲爹是谁更无法和对她的爱情扯上关系。

而对丝魂而言,知道自己生父另有其人能否让她顿悟,让她重新审视和曼哈顿的关系?这对观众的脑补能力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

这体现了扎克一如既然的刻板思维:我知道戏剧冲突依赖于强烈的压抑和情绪的释放,所以英雄人物先要痛苦,要苦大仇深,然后我给一个剧情震撼弹,让他们宣泄并成长,完成弧光。至于这个震撼弹和人物变化有无逻辑关系则完全不考虑,只要满足形式正确就行。在《蝙蝠侠vs超人》中的“玛莎”同样是这一思维的体现——这个环节需要一个情节让两人和解,相拥而泣,至于这个情节是否符合常人心理,就不在他考虑范围内了。


故事3:程序正义vs结果正义——你愿意妥协到哪一步?

这个故事的对抗是法老王vs罗夏。

前者是结果正义的代表——为了良善的结果,可以容忍邪恶的手段,容忍欺骗,容忍大屠杀。

而后者则更偏向程序正义,尽管这只是他的个人信条——人不可以妥协,不可以包容罪恶,即使付出生命也不能低头。

作为电影主线,这是本片中唯一一个讲完、讲圆的故事,也是比较有冲击力的一个。但创作者的编排远远没有达到其本该实现的效果。

首先,曼哈顿的存在与核危机渲染的不足导致缺乏紧张感。

美苏间的核弹危机本该是笼罩全片的阴云,但因为存在曼哈顿这个能行星散步、漫游宇宙的角色存在,导致给观众的压迫感大大降低,剧中美国人的恐惧也仅在核战争中,曼哈顿可能会漏掉一两个核弹没有拦截。比起尼克斯的核按钮,甚至丝魂与猎鹰的出轨都更惊心动魄。而核战危机的孱弱也间接削弱了法老王行动的合理性。

其次,法老王形象极其单薄无趣。

法老王这个角色,身为最终反派,能给人什么个性呢?无非就是杰克苏到极致的完美紧身衣瘦脸男子。他的动机、经历、价值观都没有过像样的铺垫,以至于揭露幕后黑手身份时很难掀起波澜:如果你和一个人根本不熟,自然无法被他的转变而惊讶;如果一个角色本身没有立起来,再怎么折腾他也没有意义。

而法老王的形象之所以如此呆板,除了演员与导演的面瘫演出策略外,也在于其本可表现的宝贵时长被浪费在了前两个无味的故事上,用在了笑匠、丝魂、猎鹰等人的伦理纠纷中。

最后,法老王本身计划也十分荒唐反智,让人出戏。

为了避免核战争毁灭世界,应对做法居然是直接炸死几百万人造成不亚于核战的破坏。而法老王算计曼哈顿,在各大城市底下成功埋核弹的功夫,完全可以用于建设核弹拦截系统,或者直接摧毁掉两大国的核弹库存。如果说直接宣战两大国可能还有一点英雄气概,但费尽心机后还要甩锅曼哈顿只能让人智商与道德感上的双重受辱,与影片旨在塑造的黑暗英雄形象相距甚远。


糟糕的组合

三个一般的故事合并起来不等于一个好故事,更糟糕的是,三个故事的许多素材是不相通的,难以共同利用,导致全片异常繁复冗长,充斥着对主线无意义的剧情。所有故事不得不依靠能靠夜枭来串通。夜枭作为罗夏的朋友,丝魂的朋友,法老王的朋友,四处奔波,只为了把三个场子串到一起。而前两个故事的走样,也导致真正的主线——罗夏vs法老王的理念之争没能得到成功刻画。

所以我想了这样一个词语来描述扎克影片的情节——机器人剧本。

假设一个机器人设计剧情,他知道在什么时段制造一个大高潮、什么时候制造大低谷、什么时候要大压抑、什么时候要大和解。但它不懂人类心理,所用的事件情感效价是对的,但和人物心理不匹配,会跟据“负性事件——分歧;正性事件——和解”的提纲,写出诸如“小明和小王因为渡渡鸟惨遭英国人灭绝而相互仇恨,而又因为中国人民成功抗击疫情而冰释前嫌”这类剧情。我认为在扎克看来,这真的可能是很好的剧情——渡渡鸟所蕴含的悲惨殖民往事,与新世纪人类抗击疾病的神性精神,不正是绝好的对照么?这种黑暗与严肃之物,正是扎某人在追寻的东西啊!

所以我一直以为,扎克讲故事的能力薄弱,最适合的是三百勇士那种情节简单的史诗动作片,或是像做钢铁之躯时请诺兰这样的剧情流来合作监制。对于人物多而情节漫长的扎版《正义联盟》,我是一万个不看好——早在《蝙蝠侠vs超人》中,玛莎就给过众人很大冲击了。

更何况即使是在扎克最擅长的音画方面,角色众多也是重大的劣势:每人一个立体声,一个全景慢动作,一个很端着的黑暗表情特写,半部剧就过去了。剩余的时间里要怎么让正义人士联盟起来,实在是让人没有信心啊。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