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觉醒年代》品历史(1)袁世凯,善恶分两边,都为梦中的明天_行政权_袁世凯_抽象思维

分享到: ? ? ? ? ? ? ?

觉醒年代这部剧由曾执导过《虎啸龙吟》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的张永新担任导演,曾操刀过《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龙平平担任编剧。汇聚了于和伟、张桐、张晚意、马启越、马少骅、朱刚日尧等众多实力派演员,主创团队相当过硬。

大隐者认为,这部剧非常适合喜欢历史的影迷去观赏。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一大批热血青年,忠于他们的理想,不畏牺牲,为国家的强大积极探寻道路。

我也将和朋友们一起,边看电视剧,边品味精彩的民国史。

第一篇文章,大隐者随着电视剧的播出内容,先写写因为日本的21条不平等条约出场的袁世凯。


1、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了他的历史观

饱读诗书有用吗?

我的答案是,既有用又没用。引用教员的一句话,方向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

如果一个人本身就是个势力小人,那么他读的书越多,你汲取的负面营养越多。历史上,有弑父的,有杀兄的,有篡位的,有争家产的,做每一件缺德事,都能从历史中找到支持,你说这书,倒不如不读。

所以,历史的问题,没有必要争论,每个观点的背后,都是一个人格局的体现。


2、袁世凯,实干派的楷模

大隐者对袁世凯的印象,要远远好于孙文的。

孙文就像年轻的大学生对待爱情,永远激情满满,永远斗志昂扬。说不完的情话,道不尽的相思,让你春心荡漾,让你流连忘返。

他认真地畅想着你们的未来,要为你修十万公里铁路,哪怕是一点经验也没有;告诉你他在美募集了美金千万元,可为你所用,当然,这只是他的想法。

他执著,却给不了你幸福,就像大学的学生一样,给你的美好,都是想出来的,尽管是认真想出来的。


袁世凯则不同,就像一个中年男人,担起了这个千疮百孔的家,他的每段履历,都是干出来的,从没有想出来的。二十几岁就扬名朝鲜,杀伐决断,足智多谋。

他缺点毛病一身,却能解决问题,也许解决得不漂亮,但不能否认的是,他在撑着这个家。

1910年6月,孙中山前往日本,宋教仁与他商量整顿同盟会事宜,孙中山却说:“同盟会已取消矣,有力者尽可独树一帜。”于是宋教仁等一怒之下,于1911年7月在上海成立中部同盟会,“参加者亦以《民立报》关系人物为特盛”,宋教仁本身也是《民立报》主笔之一,该报遂成中部同盟会的机关报。



在中部同盟会的促成和推动下,武昌起义很快爆发。随着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就有如前所述外电以孙中山为新政府总统的猜测,但中部同盟会主要领导人谭人凤、宋教仁等都“大不慊于中山”,认为他“已是落后于时代的人物,不足以指导革命运动”,不希望他来当领袖,所以借助《民立报》对相关报道进行辟谣,并且有意无意仍用“孙汶”名字来强调他曾经的海贼身份。

3、袁世凯恢复帝制的来龙去脉

觉醒时代,每个风流人物都在为这个国家寻找药方,能让国家富强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一提到袁世凯,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恢复帝制,开历史的倒车,破坏gonghe,但这只是果,你知道这种尝试的因吗?

大隐者来给你扒一扒历史的真相。

话说袁世凯的大公子袁克定,在德国与威廉二世请教强国之策,威廉二世向袁克定强烈推荐君主立宪制:中国若想强大,就必须要把军权牢牢地掌握在皇家手中。

要知道,当时的德国可是列强之一,是迅速崛起的强国,威廉二世的建议,也是一种强国之路。


当然,这里面肯定有袁克定的私心,但这和君主立宪不冲突。

如果说威廉的建议,只是一种方法,那么民国大才子杨度的理论支持,可就深刻得多了,间接给了中国的君主立宪理论支持。

杨度评价当时的国人(可以对比现在,看看有没有变化):

国人之思想,局限于具象化,表面化和形式化。

何为具象化呢?就是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必须要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何为表面化呢?就是缺乏逻辑思维能力,思考问题无法深入本质。

比如有拉车的和坐车的,他们就觉得世道不公,他们就想废除人力车,以为这样,富人就不能坐车来压迫穷人了。他们根本想不到,最终没饭吃的还是拉车的。


杨度曰:如此之国民,断不会重视人的能力。见到真正有能力的人,就极力去污蔑打压。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他们无法接受别人比自己能力强的现实,所以要君主立宪。

杨度的故事先写这么多,杨度一家之言,看官自行揣摩。


接下来说说袁世凯的态度,恢复帝制,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袁世凯本人。

在大隐者看来,替袁世凯说几句话,根本不是要为了袁世凯翻案。只是把历史看多了,就会发现,都在泥池子里面打滚,谁比谁干净呢?

  • 论实力,北洋军在当时是毫无疑问的霸主,冯国璋都带兵都快打到武汉了,同盟会根本没有和北洋军掰手腕的力气;

  • 论贡献,武昌起义压根就与孙中山同盟会无关,是武汉当地的几个派别的策划。

反观袁世凯,在朝堂上与反对变革的势力据理力争,不惜与满清勋贵决裂。有一次,载沣一怒之下差点要打死袁世凯。


如果以上还是纸上谈兵,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那么,举事成功后,同盟会的一些做法就让人不齿了。

孙中山起事之初,政体设计方面欲模仿美式总统制。武昌起义之后,他们制定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政体设计也是美式总统制。

可是后来,无论是哪方面,资历,威望,实力,外国政府认可,中国真正的大总统非袁莫属,孙中山不得不让出总统之位。

孙一派心有不甘,于是赶紧制定《临时约法》以取代《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由于动机不纯,所以这个文件制定得非常匆忙,把总统制改成了责任内阁制。内阁制,说白了,大总统成摆设了。

张国淦时为南北和谈的北方代表团参议,他说:“其实孙为总统,统治权非属孙不可,故用总统制。袁为总统,群思抑制袁,故改用内阁制。因人立法,无可讳言。”


大隐者不知道朋友们看着这段历史,作何感想。

如果我是袁世凯,我会在心里大骂几句。一群打嘴炮的祸害,口号喊得响,一到分蛋糕的时候,一个比一个无耻。

合着这个大公司,钱是我出的,事是我办的,结果我就当个名誉主席,你们这些喊口号一群人来组阁呗?

“总统制度为总统担负任责。不但有皇帝性质,其权力且在英、德诸立宪国帝皇之上。美国之所以采取总统制度,此因其政体有联邦性质,故不得不集权于总统,以谋行政统一。现就中国情形论之,以内阁制度为佳。我的国民,莫不主张政党内阁” ----孙中山

到最后,袁世凯既不是美式总统,也不是法式总统(可以解散议会),司法权、立法权、行政权几乎全都是议会的。

内阁总理能管总统,议会能管内阁总理,议会,谁也管不了。

居心不良,心怀叵测,大隐者忍不住为袁世凯说句话:你们这些人,真坏。

“民国十三年来之战祸,全由于约法之不良。府院之争、行政立法之争,无非约法所致”。


--- 1925年,民国元老熊希龄和胡适等人的联名通电

我们回到那个时代,以袁世凯的眼光,看到的是什么景象?

总统权力处处受限,议会权力大的没边,这些同盟会的大佬们,理论缺少常识,行动缺少理性,道德缺少底限。

这些人没做过实事,他们只知道激进,他们党同伐异,为了反对而反对。

民国长此以往,何谈富国强兵,哪来的高效稳定呢?结果就是,北洋军阀统治的16年,元首换了9个,内阁组了大约50个,内阁最短的就坚持了6天。

“东西洋留学青年,学实业者寥寥,大抵皆法政家,谋归国而得官,于是政党多、报馆多。无官者借党而可得官,有官者因党而不失官。不得官者借报以詈官,既得官者倚官而办报。政党也,报馆也,有谩骂者,有狐媚者,无非欲得官而已。”

以上就是大隐者对那段历史的还原。历史,从来只有观点,没有真实。

我个人崇尚实干精神。所以,观点也是带着某种偏见,写出来,与朋友们探讨、交流。

原创不易,谢谢您点赞支持!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