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国荣电影品味黄金20年_辉煌时代_纵横四海_阿飞正传

分享到: ? ? ? ? ? ? ?

回头看,20世纪的最后20年,是中国电影特别是香港电影史的一个高峰时期,其中的代表作,即使几个十年已过去,再看时,情感仍不觉隔膜,手法仍不觉过时。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人才的积累与时代氛围共振的结果。大陆这边,出生于五十年代左右的第五代电演人在几十年积累形成的学院体系下成长了起来,他们经历过跌荡的年代,有过个人成长的苦涩经历,有强烈的表达欲,时代氛围和文艺体制也有利于创作和文艺探索,所以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有深度的人文电影。香港这边,同样出生于五十年代左右的新浪潮电影人进入创作的活跃期,香港繁荣的经济,可以容纳下类型多样的电影创作。不约而同的,两地电影行业进入了各具特色的辉煌时代。

张国荣的电影生涯,恰恰与这个高峰时期重叠,而他所出演的电影在同时代的中国演员中,既是类型最多样的,也是精品数量最多的,所以,张国荣是最佳的时代标本,看他出演的电影,几乎可以遍览那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电影类型,品读出那个辉煌时代的电影味道。

以我浅见,张国荣电影有四种主要的风味:京味、海派、欧风、港式。

“京味”是指《霸王别姬》、《红色恋人》、《风月》、《夜半歌声》这几部。其实称为京味,并不是地域概念,而是这几部电影呈现出来的一种混合着大陆的、学院的、北方的、阳性的气息。其中,《风月》和《红色恋人》虽然是发生在上海一带的故事,但导演的思维和气质是北方的,所以出来的感觉仍然是京味,而《夜半歌声》虽然是香港导演的作品,但在北京拍摄,又因为大陆学院派演员大量参演、有老版叙事风格的影响,所以也呈现出一股京味来。京味电影题材严肃,格局较大,故事清晰,风格古典,适应传统的欣赏习惯。其中精品当属《霸王别姬》,这是一部几乎挑不出毛病的完美之作,既上得了大雅之堂供反复玩味研究,也能以其充沛的情感力量打动各个层面的观众。

“海派”专指王家卫电影。王家卫是香港导演,但我并不认为他的电影味道是属于香港电影的,我认为他是 “海派”。海派与京味几乎在各个方面都是相反的,海派是洋气的、都市的、含蓄内向的、唯美的、潮湿的、印象派的、表现主义的、玩情调的。《阿飞正传》、《东邪西毒》、《春光乍泄》这几部电影,是王家卫40岁之前的,创作力最敏锐时期的作品。与他40岁之后蒙上中年色彩的涉嫌重复自己的作品相比,这几部既有情感的浓度又有年轻的锐气。《阿飞正传》在暗绿潮湿的影像中,诉说一个时代和群体的难以言明的无所归属的悲凉情绪;《东邪西毒》用荒凉沙漠的景象映照角色内心的孤独脆弱;《春光乍泄》是发生在异国他乡的撕心裂肺的情感纠缠,孤独感深不见底。王家卫电影的画面和音乐都是极致的美丽,然而电影的基调是悲观的,喜欢他电影的人,也是享受沉溺在这美丽的悲观中的快感,正如张国荣曾经说过的“醉生梦死”的味道。

“欧风”只有一款,《烈火青春》。具体地说,这是部法式风格电影。虽然后半段忽然泄了气,但不影响它独树一帜的强烈风格。电影的色调、构图、节奏、人物气质,处处有着设计感、浪漫的调子和60年代思潮下那种不羁的气息。与“海派”风味的区别在于,“欧风”更晦涩,更多隐喻,也没有独白来解释和连接剧情,更少有东方情调。这部电影中的“青春”,被莫可名状地消磨,然后被残酷地终结,有种一言难尽的味道,值得细品。四个正青春的演员真是好啊,虽然 是1982年的电影,总觉得他她他她还在时光深处,遗世独立地存在着,从不褪色。

其余电影都可归入“港式”。这是一种什么风味呢?上述三种电影风格,其实都有一股精英意识,而“港式”唯独少了这一份气质,或者是有意消解精英气质。“港式”电影基本是基于最广大电影消费者的欣赏习惯而产生的大众化风味,是大量快速生产的工业化商业化产物,一个电影成功后,往往被迅速复制。所以,这些电影平庸者居多,但时光淘洗,仍然不乏“有诚意”的有代表性的作品,记录着那个时代香港作为亚洲影业中心的天才创造和活力四射的盛况,至今仍为人称道。

“港式”电影生产量很大,在张国荣的电影作品中也占最大的比例。大致有四种类型:动作片、古装&武侠片、喜剧片、剧情片。实际上,港式电影的类型并不绝对,常有混合味道。

动作片大多数反映警匪和帮派斗争,张国荣这类型的电影不算多,《英雄本色1-2》、《纵横四海》、《蓝江传》、《最佳拍档》、《新上海滩》等,其中的《英雄本色1-2》和《纵横四海》是石破天惊开创潮流后无来者的作品,名导名演员名场面,既是香港电影工业最蓬勃最意气风发时期的写照,也是香港最耀眼年代的背景板。如果不喜欢看这类型电影又想了解一下,可以只看这两部。

古装&武侠片在张国荣电影里也不算很多,《倩女幽魂1-2》、《白发魔女传1-2》、《杨过与小龙女》。《倩女幽魂》是其中的代表作,多年以来,翻拍者无数但翻车是唯一的结局,似乎只是在不断证明,原版的成功绝不是简单的,它那凄艳浪漫又怪力乱神的特别风味,是无法复制的。

喜剧片在张国荣电影里不算少数,家系列的《家有喜事》、《大富之家》,古装喜剧《花田喜事》、《九星报喜》、《东成西就》,美食喜剧《金玉满堂》,轻喜剧《锦绣前程》、《大三元》、《恋战冲绳》等。喜剧片在“港式”电影里,既不可或缺又风味独具,张国荣参演的这几部各具特色,可以品出那时香港影坛创意丰沛的好时光。

剧情片在张国荣电影里的比例是最大的了。如果细分,在1986年的30岁之前,张国荣拍了七、八部青春片,数量之多在同时代的演员中,是独一无二的。回看这些青春片,演员同电影一样显得青涩,正是摸索成长的时代,不过对我这经历过八十年代的人,不会用技术派的眼光去看它们,唯余感性和感动,谁不忆年少旧时光? 30岁之后,张国荣与香港电影,似乎同时一夜之间成熟了。之后15年,他拍了《胭脂扣》、《金枝玉叶1-2》、《色情男女》、《流星语》、《星月童话》、《枪王》、《异度空间》等不同主题的剧情电影。这些电影各具风味:《胭脂扣》的悱恻缠绵、《金枝玉叶》的轻松华丽、《星月童话》的温情脉脉。比较特别的是《色情男女》和《流星语》,在张国荣的电影里,除了八十年代的几部青春片点到即止,现实生活中的“人间疾苦”少有触及,在这两部平实的剧情片中,他演出了失意的人生,苦涩亦动人,很可贵很触动人心,让人看到那时的香港,既是高歌猛进的东方之珠,也是高压竞争下的失意者的伤心地。《枪王》和《异度空间》是张国荣最后的两部重要电影,香港电影和演员本人同时进入了这个创作领域,揭示隐秘黑暗的内心世界,有魔性有邪气,电影是严肃的,看了之后是让人心情复杂的,难道是因为某种存在于香港的群体心理和时代气氛被创作者敏锐地感知到了吗,我不知道。如果谈风味,最后这两部电影,是暗黑系的。

2003年,张国荣离去。香港电影从此之后,也迅速暗淡了下去。不过我相信,张国荣的人已去,他对电影艺术的那份执着和贡献已成为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永远留下了。我也相信,香港电影这一味可能已随时代变迁而淡化,但经典不老,继续滋养新的力量,它的滋味终将融入后来者的作品里。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