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有感:曹操与袁绍的那些事_树倒猢狲散_英雄辈出_曹老板

分享到: ? ? ? ? ? ? ?

在《三国演义》里,曹操虽然是个奸雄,但绝对是一个出彩的角色,诸葛亮尚未出山之前,甚至称得上最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人物之一。小说中,曹操一生都在打,诛杀宦官,讨伐董卓,鏖战袁绍,征战孙刘联军,出击荆州,战斗有胜又败,场场精彩绝伦,看得读者酣畅淋漓、大呼过瘾。

(曹操,94版《三国演义》)

说到曹操不能少了袁绍,如果说曹操是反败为胜的典型,那袁绍就是一副好牌打的稀烂的代表。某种意义上讲,曹操的角色形象离不开袁绍的衬托。

(袁绍,94版《三国演义》)

在本文中,笔者根据小说前六回的情节,尤其以曹操、袁绍这对冤家为切入点,和大家聊一聊“曹老板”早期的发家史,浅析二人在小说中的人物特征,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们后来的成败。

话说东汉末年,宦官干政、奸臣当道、诸侯割据,汉室中央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曹操、袁绍同在大将军何进麾下效力。何进是何许人也?此君乃当朝皇后之兄,手握兵权、位高权重。

(何进,94版《三国演义》)

灵帝病危之际,朝中有识之士皆欲借机铲除阉党,曹操亦进言何进早做谋划,然而何进见曹操当时地位低微,不予理睬,反而在袁绍的协助下帮助自己的外侄上位,也就是汉少帝刘辩。此时的何进几乎称得上独揽朝政,皇太后是他妹妹,年幼的皇帝是他外侄,连宦官一党的领导集体十常侍也惧他三分。

然而十常侍与何进的矛盾与日俱增,双方都欲除之而后快。这时袁绍出了个馊主意:引各地诸侯进洛阳诛杀阉党,曹操和陈琳相继表示反对,可何进不听劝阻,采纳了袁绍的建议。

十常侍一伙人得知消息后决定却先下手为强,借何太后之名召何进入宫,于是在曹操和袁绍的护卫下何进奉命入宫,然而曹操、袁绍及其护卫却被十常侍阻拦在外。果然这是鸿门宴,不过何进却没有刘邦的好运,直接被当场斩杀,曹操和袁绍一伙儿也借机向十常侍发起进攻,宫中一片混乱,汉少帝乘乱逃出皇宫,不幸遇到了董卓。董卓怎么会来洛阳呢?当然是为了响应大将军何进诛杀阉党的号召。

(董卓,94版《三国演义》)

董卓生性残暴,兵多将广,来到洛阳就成了当之无愧的老大,不时表露出废帝之心,袁绍一族长期位于汉室庙堂,不愿同流合污,于是出走他乡;曹操收敛锋芒,暂时甘居董卓麾下。

在无人敢反抗的情况下,董卓废少帝,立献帝,把持朝政、占领后宫,俨然成了东汉王朝的最高统治者。迫于董卓的淫威,群臣敢怒不敢言,唯有曹操借献七星宝刀之机刺杀董卓,然事情败露,曹操被迫离开洛阳。于是董卓全国通缉曹操,曹操不幸被地方官吏活捉,就在曹操以为吾命休矣之际,却没想到该官吏与曹操有共同的理想:讨伐董卓、复兴汉室,此君即陈宫。

在陈宫的协助下,曹操顺利逃出牢狱,还借宿老友之家,无奈因自身多疑误杀老友一家,导致陈宫离去。曹操回到老家后,立即决定揭竿而起、讨伐董卓,得到了老爹和财主卫弘的鼎力支持,四方义士也纷纷来投,不多时就组建了一直颇为可观的精干队伍。与此同时,昔日战友袁绍也响应曹操讨伐董卓的举动,和诸多地方势力一到组成盟军。鉴于袁绍家族是多朝元老,在全国拥趸颇多,曹操识时务的拥护袁绍为盟军的盟主,于是大家歃血为盟,誓杀董卓一党,光复汉室。

讨伐盟军一起,全国为之一振。盟军一方打头阵的是江东猛虎孙坚,此人行事果决、战力颇高,一路杀得董卓一方丢盔弃甲、弃城投降,也引得盟军内部羡慕的羡慕、嫉妒的嫉妒,不过作为盟主的袁绍没有注意到自己队伍中的这些不和谐,反而不断催促孙坚加快进攻步伐。

董卓经历了开场的混乱和败局后也慢慢组织力量反击,首先派出的是大将华雄。不过,战场上并没有出现华雄和孙坚的强强对决,因为盟军一方的袁术因为怕孙坚抢了头功,故在后勤上拖后腿,结果孙坚果然败了。

于是乎,华雄吹响了反击的号角,一路杀向盟军大本营,相继斩杀多员大将,一时间竟找不到与之匹敌之人。作为盟主的袁绍坐如针毡、束手无策,此时一普通军士自告奋勇迎击华雄,众人皆好奇此人是谁,一问乃是刘皇叔的结拜兄弟关羽,袁绍觉得此人出身卑微,派他出战有失颜面,遂拒绝了出战请求。然而,一旁静观的曹操力挺关羽出战,还奉上温酒,关羽说斩了华雄来喝也不迟,果然酒温尚在,华雄就被斩马下,众将领皆呼奇迹,曹操更是欣喜若狂,亲自派人嘉奖。

(吕布,94版《三国演义》)

却说董卓一方大将华雄被关羽所杀,于是派来人中豪杰吕布,此人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盟军将领皆无人能敌。就在盟军面临败局之时,张飞、关羽和刘备三兄弟齐上阵,一出三英战吕布的好戏就此上演。

吕布见无法取胜,遂撤离战场。董卓见暂时无法击败盟军,听从谋士建议火烧洛阳,迁都长安,一时间洛阳成了人间地狱,无数生灵涂炭。曹操力荐袁绍乘乱追击董卓,一举剿灭董卓一党,然袁绍心中并无此意,盟军内部也开始四分五裂,袁绍对此有心无力。曹操恼怒万分,道:竖子不足与谋!决定独自讨伐董卓,无奈遇到埋伏,幸得将士拼命搭救,方才脱离险境。

就这样,轰轰烈烈的讨伐董卓之战就此告一段落,曹操和袁绍也心生间隙,相互看不顺眼,为日后的大战埋下了伏笔。

讲完了跌宕起伏的小说情景,下面来简要分析一下文中的两个重要人物:曹操和袁绍。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某种意义上讲有一定道理,曹操和袁绍是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开局都不错,日后却迎来了完全不同的命运,其实从诛杀十常侍、讨伐董卓就可以预见二人之后的发展轨迹。《三国演义》的读者无一不佩服曹操的坚毅果决,无一不哀叹袁绍的优柔寡断。

(上图选自BF-RAMS软件,展示了曹操和袁绍早期相爱相杀的过程)

在小说前六回,曹操和袁绍都是高频次人物,相爱相杀了很久。从上图可以看出:二人走的最近的一次是灭十常侍和讨伐董卓,用现代的话语来说就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分得清孰轻孰重的。

不过到具体行动上,两人就大相径庭,尤其是讨伐董卓的过程中,两人几近决裂,从一开始相互呼应,到最后一拍两散,完全走向对立面,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做道不同不相为谋。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两人如此大的差异呢?这是很多读者感兴趣的问题,也是对读者有人生启迪的话题。

首先来看看动机。动机对于认识一个人至关重要,动机影响行为的道德定性。同样是做慈善,有的人是为了扩大知名度,有的人是为了减少罪恶感,有的人只是觉得他人很可怜。

为什么要起兵诛宦官、讨董卓呢?应该说二人初期的动机都很相似,都有一颗报效朝廷的赤诚之心,想的都是匡扶汉室、恢复秩序。但是,该如何解释袁绍当上盟主后的种种不给力呢?

决定和影响动机得因素有很多,这里从其中得五个要素加以分析,如下图(驱动力分析):

(上图选自BF-RAMS软件,展示了曹操和袁绍动机的差异)

在大多数指标上,曹操和袁绍差别不大,有明显区别的主要是归因类型和性格特点。曹操认为主观能动性很重要,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该尽百倍努力,且天性较为乐观,这才有刺杀董卓失败后起兵讨伐董卓,才有董卓迁都长安后独立追剿。

而袁绍则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者,比较悲观,有一点失败的可能就打退堂鼓,因此董卓称霸朝野后愤然离去,董卓逃离洛阳后毫无作为。在笔者看来,袁绍后面兵败实属命中注定。

其次来看看人格。人格是一个人持久恒定的心理特质,一般不会发生改变,用来描述和预测人的行为较为可靠。

曹操的主要人格特征如下图所示:

(上图选自BF-RAMS软件,展示了曹操的主要人格特征)

可以看到沉着冷静、有主见、不感情用事是最显著的特征,其他的如工作务实、意志坚定等都很突出。可以说小说前六回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贯穿了曹操“一生”影响到他的方方面面,最终成为他位极人臣的“资本”。

而袁绍表现出的人格特征就有点悲惨,以负面的居多,如下图:

(上图选自BF-RAMS软件,展示了袁绍的主要人格特征)

冷落人才、谋而不断、刚愎自用等,与曹操的特征几乎完全相反。这些人格特质对袁绍的影响现在还不是很明显,但等到后面和曹操争夺北方的统治权,尤其是兵刃相见的时候,其负面作用就会显现出来。本来袁绍家世显赫,兵强马壮,地盘也不错,实力远在曹操之上,结果反被曹操击败,自己也最终郁郁寡欢、撒手人寰。是《三国演义》前期最悲剧的人物之一(比他更悲剧的是吕布)。

最后来看看两人的人际圈子和社会背景。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看一个人身边有些什么人,大概就知道这个人是什么成色,甚至推算出未来会有怎样的命运。

下图是曹操、袁绍以及董卓的人际圈子图:

(上图选自BF-RAMS软件,展示了小说早期的部分人物关系)

从中不难看出袁绍确实有威望,身边围着一大堆“盟友”,只不过这些“盟友”大多是墙头草,见风使舵;曹操相对寒碜,没有什么强力“盟友”,但是有不少忠心耿耿的将士;最均衡的要数董卓,虽然在小说中是个反面角色,但是论实力确实不俗,要谋士有李儒,要战将有吕布,难怪能在前期一直称霸。

袁绍在讨伐董卓后期几乎完全失去了盟主的威信,这既是因为本身领导能力不行,同时也和身边的人有关,“盟友”虽多,可是大部分都是想来分一杯羹的,有几个是死心塌地、誓死追随的呢?一个没有。见董卓逃离洛阳,就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瞬间就失去了大批拥趸,成了光杆司令。反倒是曹操身边没什么大腕,却有很多精兵强将,这在单独征讨董卓受埋伏时就可见一斑,要不是手下将士奋勇杀敌,曹操的小命儿估计就没了。

(上图选自BF-RAMS软件,展示了曹操的主要社会背景)

(上图选自BF-RAMS软件,展示了袁绍的主要社会背景)

再来看看二人的社会背景,这下就更清楚了,袁绍手下都是一帮各怀鬼胎的“军阀”,顺风顺水时可能指挥得动,一旦遇到利益冲突,就开始内讧、窝里斗。曹操阵营就简单许多,尤其是有一批不错的战将,不仅帮助曹操解了董卓之围,更奠定了其后续连续翻盘的根基。

************************

正所谓“以史为鉴,借古看今”,小说虽然与历史有出入,但也是一面镜子。三国时代是一个激烈动荡,却又英雄辈出的年代,各路豪杰你方唱罢我登台,不仅为艺术创作者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而且也成为世人品读人生、参悟智慧的源泉。从《三国演义》中收获快乐、获得成长,看完后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动,就值了!

(注:文中的BF-RAMS是由笔者研发的一款社会关系分析软件。)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