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战争里贯彻“人民至上”_大震撼_人民英雄_红海行动

分享到: ? ? ? ? ? ? ?

《红海行动》这部影片很早就看过了,最近又重温了一遍,初次观影的感受任然历历在目。评分很主观,5星表示很推荐去看。

最初看的时候很自然的以为这是一部单纯展现我军作战实力的爱国影片,但是随着剧情的推进,血肉、断肢……它们裹挟着的恐惧渐渐溢出屏幕,直到小队最后以寡敌众营救人质时,一曲断肠二胡响起,我们熟悉的那些看似“铁人”一样的陆战队队员遭受了巨大的打击,满屏幕的绝望感和压抑感时刻不纠结着我的感官。恍然间,我才真真切切感受到《红海行动》的主基调——残酷,战争的残酷。今天,当我再回头看看前面那些被我所忽视的场面:开头索马里海盗袭击中国商船时将警卫打成马蜂窝、狙击手罗星脊柱神经被打穿、武警为保护领事馆人员就义等等,其实这些场面有哪些不是残酷的呢?

回想过去曾看过的一些战争片,它们或许着重描绘了战争场面的惨烈,或许展现个人在战争机器面前的渺小脆弱,又或是表现某些人在战争中做出的和平努力……随侧重不同,但是正如那句话所说“战争片的意义永远在于反战”。我的观影不多,但以为个人的观影经验,给我战争残酷血腥、人间惨剧感受如此之直接且强烈的电影,《红海行动》是第一部。我想,《红海行动》就是那个“把美好的事物撕碎了给我们看”的“家伙”吧,它把前面那么英勇无畏的蛟龙小队队员的受伤、牺牲、乃至死亡前的痛苦赤裸裸地摆在观众们的眼前,仿佛我也能够感受他们的痛苦,石头被炸后中弹,咬紧牙关从嘴里呼出“疼!”,此时我的牙齿也是咬紧的。没有所谓的“主角光环”,这,或许就是《红海行动》能给我这么大震撼的原因。

影片中展示了我军的军队实力,海军陆战队的装备精良、队员配合默契且训练有素,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这定不是影片真正想传达的内核。让我们来看看影片的主线,主线其实并不复杂,以蛟龙小队的行踪为线索,先是解救被索马里海盗劫持的中国商船,而后营救受困于战场的领事馆人员,随后负责营救被伊维亚共和国内恐怖分子劫持的中国人质,最后将“黄饼”夺走。从小的方面看,所有任务蛟龙小队都出色完成,但是途中也牺牲了两名优秀的战士,这是第一点:残酷;蛟龙小队成员即使面对死亡,也忠实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这是第二点:英雄。从大的方面来看,小队出生入死,冒着巨大危险只为解救一个中国人质,这是大国的实力,是责任、是气魄,体现的是人民至上的精神赞歌。

见到有人说“好家伙,几个人拯救了一个国家。”这是真的吗?这是一部展示中国霸权的影片吗?不,绝不是。反而展现的更多的是中国对于本国人民的负责,是大国的担当。影片中借队长杨锐之口道:“他们这个国家啊,已经乱成这样了,我们顶多就是把任务完成,别的什么也做不了。”这句话贯穿全片始终,没有个人英雄主义,有的只是战争本身。而事实上小队也只是解救了人质而已,并没有拯救一个国家。因此根本无从谈起霸权一说。

《红海行动》中一个最大的对比莫过于中国的“家国”与伊维亚共和国“家国”,前者守护“家”的背后是“国”;后者破坏“家”的是“国”。电影里面有两个场景最令我记忆犹新,一个是前面提到的小队成员牺牲,点醒了我战争的残酷;再一个是影片前段的“汽车炸弹”桥段,让我感受到了“家”与“国”的深刻关系。恐怖分子用儿子威胁着一名父亲载满炸弹开车冲破关卡,父亲眼神中充满绝望……“刚才他求我救他孩子的时候,我心里很难受,人救了,可是家没了。”电影中的这句台词道出了战争对于“家”的破坏,而家庭破碎的背后则是“国”的混乱。

回顾中国的近代史,曾经的屈辱要铭记,今天的成就着实来之不易。新的时代已经来临,未来的中国需要我们去进一步建设,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每个人真真切切去行动。

最后,向所有的人民英雄们致敬,向所有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致敬!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