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心目中理想的爱情——薛宝钗是完美无缺的人?_薛宝钗_曹雪芹_西厢记

分享到: ? ? ? ? ? ? ?

我在之前文章下方的评论里发现了一个现象,似乎很多人都觉得我把滴翠亭事件解释清楚,让大家明白宝钗在这里的言行并不是很多现代人所理解的那样,薛宝钗就一下子变成没有缺点的人了!

我刚开始对此有些不解,后来经过思考,意识到原因应该在于我的这几篇文章都只在说宝钗的优点,而基本上没有提及她的缺点,所以才让他们有了这样的错觉,以为我认为薛宝钗就是完美无缺的人。

伟大的著作里面的主要人物一定是圆形人物,这样的人物才是鲜活的,如果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是完美无缺的扁平人物,那这样的作品一定不是上乘之作。《红楼梦》当然不是这样。

我耗费时间和精力写这些文章,是为了纠正人们对薛宝钗这一人物的一贯错误认识,所以我当然会着重于她的优点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就认为她没有缺点。可能有些人会觉得滴翠亭事件这一薛宝钗“原本最大的黑点”如果没了,那薛宝钗不就“发生质变”了吗?所以他们才会如此紧张。但其实薛宝钗这一人物从来就没有变过,是你们之前的认识本身就是错误的,所以看到有人纠正你,你便觉得浑身不自在,就像改掉自己的坏习惯时那么难受。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欧丽娟老师在视频里一说到黛玉的缺点,就有一大群弹幕跳出来抨击了,人们的固有看法实在是太根深蒂固了。当然欧丽娟老师的许多观点我也并不认同,比如她对石头和神瑛关系的解读,比如她对林黛玉所作的评价。我明白她也是为了纠正人们对其他人物的错误看法,并且教导学生形成好的性格和正确的处事观念,才会总是拿黛玉出来作比较,因此就忽略了曹雪芹对林黛玉先天性格的设定和当时孤女寄人篱下的客观处境,但无论如何她对黛玉的评价显然过于苛刻了。

滴翠亭事件是曹雪芹为薛宝钗这一人物所设定的特殊事件,不仅不是什么黑点,反而是要表现薛宝钗的机智和反应迅速,你作为君子典范在正常情况下能够把事情做到周全,那紧急情况之下呢?我让你无意中碰到这种事情,君子又该如何把事情做到周全呢?很多人对此误解主要是站在了现代平等的观念上来看待这一问题,如果能够回到古代等级社会里,并且站在贵族主子对丫鬟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就容易理解多了。

滴翠亭事件虽然不是黑点,但薛宝钗并不因此就没有缺点了,如果你仔细看书的话,就会发现她的缺点显而易见,那就是太过保守了。

在滴翠亭这里,宝钗一听到里面的人在说交换私情信物的事情,就认为小红她们是“奸淫狗盗”之人,虽然小红她们交换私情信物这种事情在古代贵族眼里确实是违背礼法之事,但曹雪芹对此的看法并没有这么简单,这一点后面再说。宝钗认为小红眼空心大,对于当时的小红来说我认为这一评价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后面的“头等刁钻古怪东西”,就值得商榷了。虽然小红之前每每想要现弄现弄,以图攀上高枝,这确实在古代贵族眼里算是“刁钻古怪”,但小红和王熙凤是类似的人,王熙凤那种为达目的都不惜杀人的人,因她一生都主要是为贾府着想,所以曹雪芹和脂砚斋对她也并不是完全负面的评价,而甚至认为她是“脂粉中的英雄”。所以滴翠亭这里宝钗对小红的评价只能算是当时贵族眼中正统的想法,而不一定就是曹雪芹的想法。

对于私情这种事情,虽然由第一回石头对空空道人所说的话,以及第五十四回贾母那一番言说里可以看出,曹雪芹明显是反对《西厢记》中那种文君夜奔式的才子佳人“爱情”的,但从《红楼梦》的叙述中你应该能感觉出曹雪芹并不是完全反对私情。就比如这小红和贾芸,以脂批的提示,这两个人最后应该是走到了一起,并且得了善终。虽然《红楼梦》是曹雪芹的悔恨之作,书中贾宝玉的许多观念和作为他都不认同,但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古人的男女感情观和现代人的爱情观并不完全一样)他显然是完全认同的,甚至可以说宝黛爱情就是曹雪芹所认为的理想“爱情”的典范(青梅竹马从小一起长大,彼此了解知根知底的感情)。《红楼梦引子》曲中“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显然曹雪芹对自己所设计的宝黛爱情十分自豪,认为其他那些所谓才子佳人式的爱情都只不过是些风月之事而已,称不上是“情种”。(当然《红楼梦》必然是悲剧,所以林黛玉生来便带着这样的悲观性格和多病之身,以至这样的爱情也只能以悲剧收场。)而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宝玉挨打后让晴雯拿两条用过的手帕给黛玉,显然也是在传递私情信物。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说过,曹雪芹虽然并不是之前所认为的那样是反封建先锋斗士,但他显然是看出了封建礼教之下的一些问题,而对那种两个人根本就不认识却要结为夫妻的礼教婚姻持反对态度。对于私情这一点,我有一些猜测,当然只是我的猜测,并没有什么文本根据。我觉得曹雪芹对于男女私情方面并不像欧丽娟老师所认为的那样完全反对,他反对的是才子佳人式的“爱情”,但两个人没有感情却要结为婚姻,结局很可能就是贾宝玉与薛宝钗这样的结果,即使你再好,我也很难和你相守一生。曹雪芹心目中的“爱情”应该是既要符合基本的礼法,同时也要两个人有感情(私情)基础,最好就是宝黛这样青梅竹马、彼此了解的“爱情”。

理解了这些,薛宝钗的问题就显而易见了,她完全站在礼教正统之下,是儒家君子形象的典范,但也因此太过于保守了。其实宝钗已经偏荀子的儒家了,做事情时还是会变通的,就比如滴翠亭这里,以及后面协助李纨探春理家那里。但经历过世事沧桑的曹雪芹显然看到了封建礼教对女子的压迫,你如此遵守礼教正统,那最后的命运当然会和李纨类似,被封建礼教所吞噬。

《红楼梦》中薛宝钗对于自己的感情婚姻就完全是遵从封建礼教规范的,文本叙述中薛宝钗对贾宝玉根本就没有男女之情,在她眼里贾宝玉很可能就是个没长大的孩子,按现在的爱情观,薛宝钗是肯定不会嫁给他的。虽然后三十回没有了,但其中薛宝钗听从母亲之命嫁给贾宝玉这一情节,我想不会有什么疑问。其实薛姨妈是很看重她这个女儿的,如果宝钗对自己的婚姻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我想薛姨妈是会听女儿的话的,但作为礼教正统的典范,薛宝钗肯定不会这么做,婚姻之事只能一切听长辈安排。而这就注定了她悲剧的命运,当然让她去和谁有私情就更不可能了,在封建社会之下这就是一个无解的问题了。

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中薛宝琴作了十首怀古绝句,其中第九首《蒲东寺怀古》写的是《西厢记》里的故事,第十首《梅花观怀古》写的是《牡丹亭》里的故事,因此宝钗看后说道:“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据,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黛玉忙拦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据,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见过不成?”这两个人显然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她们都看过。我以前觉得黛玉在此处对宝钗的批评有些过度了,后来才意识到这里很有可能就是曹雪芹借黛玉之口对宝钗这一人物的批评。

胶柱鼓瑟: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这一词语用来批评宝钗在遵循礼教方面的缺点,显然再合适不过了。后面的矫揉造作比较常见,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太过遵守礼法的约束,必然会有这样的问题,知道这两首诗是来自杂书,那就当不知道得了,却非要说自己没看过不懂得,这不就有些矫揉造作了嘛。黛玉之前说过“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曹雪芹这样伟大的作家,虽然反对《西厢》和《牡丹》中的价值观,但同时也认同其中的许多诗句非常好,他显然和咱们现代的许多非黑即白的人完全不一样。如果按宝钗的建议,把这两首诗毁掉,岂不暴殄天物,造成了文化的损失吗?

对于自己喜欢的人物,深刻解读她的缺点,这实在是一件让人痛苦的事情。但没有办法,已经有不少人开始误解我了,就像他们误解宝钗的时候一样,我也只能勉为其难了。因为喜欢,所以解读肯定有不到位之处,敬请谅解,也希望予以指正。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