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甘肃电影里的脱贫攻坚故事

分享到: ? ? ? ? ? ? ?

【视界】甘肃电影里的脱贫攻坚故事

甘肃脱贫攻坚

《天水来的姑娘》剧照

《天水来的姑娘》剧照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 莉

电影《天水来的姑娘》延续了甘肃风行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一贯坚持的温暖现实主义风格,以我省精准扶贫中的劳务输转为题材,坚持底层叙事,平民抒写,礼赞生活,讴歌时代,呈现出可贵的人文特质和独特的思想力量。

甘肃脱贫攻坚情况

鲜明的时代特色

进城务工人员是随着改革开放而产生、壮大的一个群体,经过40年的岁月洗礼,今天接续进城的新生代务工人员,与其父辈相比,在文化知识基础、社会信息眼界、自身成长经历乃至人生目标、价值追求方面已有了明显的不同,比如:掌握务工技术快、适应现代生活容易、任劳不任怨、能吃苦也乐享休闲、听从指令也敢于表达自己的独立意见等。

电影《天水来的姑娘》站在今天的时代立场上来观察生活、梳理历史、提取特质、回应关切,在全国上下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目标最吃劲的时候,将着力点和落脚点放在了聚焦甘肃精准扶贫中的劳务输转工作和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日常生活、命运遭际上,以文艺的形式积蓄精神力量,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题材新颖、比较鲜见,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在90分钟的叙事空间里,影片以“天水白娃娃”宋小葵和同伴金玲告别家乡,踏上去北京做家政务工的旅途开场,紧密变换的空镜头和简明扼要的独白,既揭示了人物生活背景和行为动机,也让她们心中牵恋的故乡渐行渐远。当强烈的都市气息、雇主们全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极大地冲击了宋小葵们的观念,影片笔锋一转,深入生活肌理,以陇原妹子不辞辛劳,在做保姆的同时努力融入城市生活和创业潮流为主线,讲述了她们在雇主、同伴和家政中心的指点支持下,学习网络技术,开发手机应用软件,整合家政资源开拓事业新篇,心系家乡父老乡亲营销土特产的动人故事,呈现了个人在大时代和多元价值体系里的成长、坚守与抉择,升华了对“知识改变命运,眼界决定格局,追求就有前程”的主题抒写,也将个人梦与中国梦交融于一体,体现了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的价值追求。

甘肃省召开脱贫攻坚

“这部影片表达的价值观非常好,相信知识、奋斗可以改变命运,个人在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为国家振兴作出贡献。这是我们当下最需要表达的一种价值观。”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评价说。

著名电影编剧、电影评论家赵葆华认为,影片的前景是天水来的姑娘,后景是乡村脱贫致富、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趋势,小故事,大主题;小人物,大命运。每一个个人的成长递进,汇集起来展现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使人感觉很厚重。这是我们不断前行、践行中国梦的不竭动力,也是一切文艺作品应歌颂的精神、承载的精神。从这个角度看,影片唱响了时代主旋律,热情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具有鲜明的精神品格。

生活给予的创作命题

“是生活给我们提出来的。”谈及该片的创作缘起,出品人张家昌如是说。

甘肃脱贫

扎根土地和人民,撷取生活中最美的遇见,结构故事,塑造人物,是电影创作者抒写现实的方式之一。天水劳务品牌多,“天水白娃娃”“龙城飞将保安”等有很好的口碑,在媒体报道和日常接触中,影片出品方和制片方被劳务人员强烈的职业自信心和自豪感所感染,认为这不仅有助于脱贫攻坚,还反映了甘肃人走出去的一个新的精神境界,是甘肃好故事,更是中国好故事。通过前期采访,创作人员掌握了大量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他们发现,家政人员女性居多,在这个平台上,她们勇敢地迈出去,找到自我,实现个人价值,以自己的真诚换取别人的真诚,有的还得到雇主和劳务部门的帮助实现人生蜕变,一个个励志的故事感人至深,因此确定了创作选题和定位。

影片坚持底层叙事,平民抒写,以普通人的家国情怀和精神大美,来映衬时代的精神脉动。着力塑造的主要人物宋小葵,勤快、质朴、善良、好学习、敢梦想,有着勇于设计全新命运的品格;笔墨较多的家政人员金玲、吴倩、大学保安刘君和陇原家政服务中心北京分部董老师,使观众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鲜活可爱、好学逐梦的新生代进城务工者群像,热情褒奖了劳务输转部门及工作人员对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创业的温馨扶持和引导。在故事的推进中,宋小葵与雇主的亲怨离聚,创业中的酸甜苦辣;金玲以孝道侍候马奶奶却招来了马奶奶儿子们的误解;吴倩寻求都市优裕生活却轻信受骗;刘君在当保安务工的同时不忘走进课堂获取新知;林晶晶一家和方伟对白娃娃群创业的支持……人与人之间流溢着真善美的暖意,整体风格色彩明丽,气质清新,节奏明快,旋律跌宕,朴素中渗透着高尚的艺术美感。影评人、《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说,本片最打动她的地方是干净,人物角色很干净,叙事手法很干净,台词也很干净。

影片透视生活,信息含量大。把故事的主要发生地设置在城市,以劳务输转作为媒介,切割出社会生活的横断面,勾连起农村与城市两个场域互哺共生的桥梁,以宋小葵们的生活场、奋斗场为主,同时着意扫描万千世相中的人物百态和驳杂的生活本真,最后借助方伟的话,“技术、理论、潮流风云变幻,但是有一个字从来没有变过,那就是人,人的信念与善良会主导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否”来点题,彰显了可贵的现实主义品格,透露出生活的主流与走向,给予观众一个美好的前景。

“和同类题材相比,本片的创作观念、制作理念、艺术追求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在境界、格局、价值观上更胜一筹。”饶曙光说。

甘肃脱贫攻坚大会

小制作的精致与追求

电影《天水来的姑娘》由央视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和甘肃风行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吴卫东执导,伍莹、周倚乔、宋美洁、王钧赫等主演,剧本打磨修改十余次,历时两年创作摄制完成。

影片于去年12月和今年5月两度登陆央视电影频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不俗的收视率,其中首映收视率位居电影频道当天节目收视率排行榜第一位,展现出强大的艺术感召力和凝聚力。播出后,有观众跟电影频道联系,咨询从哪里雇用“天水白娃娃”;剧组演员翟小兴的父亲,了解了陇原妹子的事迹后深受感动并给予信赖,专门请她们到自己家里去做家政。在第17届百合奖评选中,影片还获得评委会特别荣誉奖,编剧王海威、吴卫东获得最佳编剧奖。

当下,中小成本电影已占国产电影总量的70%以上,如何运用艺术智慧,在有限的成本和叙事空间里做到极致,以低成本、高品质赢得观众,吸引和感动观众,已成为业界研究和关注的重要话题。甘肃风行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以《甘南情歌》《耳蜗》《黄天厚土》《金城档案》《天水来的姑娘》为代表的原创低成本高品质作品,不断给中国电影界带来意外和惊喜,成为被剖析和评介的样本。

甘肃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梳理甘肃风行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的创作理念、创作方法,最核心的莫过于倾听时代声音,从生活出发,从观众的审美需求出发,以“小电影、大格局”来赢得观众的认可、争取市场的肯定。而这一切背后沉淀着的,是创作团队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

“马莲”开出幸福花

《马莲花开》剧照

《马莲花开》剧照

甘肃省为什么脱贫了

朱世魁

电影《马莲花开》旨在弘扬时代主旋律,讴歌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带头走在精准扶贫第一线的党员干部。

影片取材于近年来景泰县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针对三大贫困片区分区施策的工作做法,讲述了松鹿乡贫困村马莲坡村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克服自然条件差、贫困面大的困难,开创精准扶贫新局面的感人故事。马莲坡村精准扶贫工作人员深入农户,在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土地流转、易地搬迁、新农村建设等精准脱贫工作的同时,深入开展文化扶贫,申报马莲坡村有百年历史的滚灯舞蹈为省级非遗项目,并组织滚灯表演队,在参加省城举行的非遗项目展演活动中一举夺魁。贫困村民在精准扶贫工作人员和村支部书记马兰的带领下摘穷帽、挖穷根,全村开展生态建设和盐碱地治理,引进咸水养鱼项目,发展旱沙地种植小金瓜、和尚头小麦以及山区羊只养殖等特色农业,改善了生态环境,建成了新农村,实现了共同富裕。

影片由景泰县委、县政府牵头,景泰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组织,景泰县文化馆联合甘肃星亿影业公司、北京晟美嘉禾文化艺术传媒、甘肃?铭科技装备公司共同出品,朱世魁、乔仲良编剧,景泰县文化馆创作并导演,景泰县二十多名文化志愿者本色演出,并邀请国内知名演员周显欣、赵诚祥、金良、王格等出演主要角色。摄制组辗转景泰县十多个村落拍摄,展现景泰壮美的西部自然风光,让错落有致的边陲村落和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在充满诗意和乡村记忆的镜头中呈现,展示出西部农村独特的风土人情和乡土气息,将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融合,把新时代西部人民艰苦创业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升华了电影的主题。

脱贫攻坚五个

正如电影《马莲花开》剧本研讨会上专家所说,这是一部“小大正”的电影:“小”是指电影讲述了西北地区一个普普通通的贫困小山村里发生的小故事,小成本、小制作;“大”就是电影以小见大,表现了精准扶贫这个时代大主题、大题材;“正”是指《马莲花开》展现了扎根基层的党员干部就像马莲花一样,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绽放出绚丽的花朵,是一部充满正能量、主旋律的本土电影。

《马莲花开》在景泰点映后,深受观众喜爱,被认为“景泰又出了一部自己的好电影”。

风从塬上来

吕戈

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甘肃

《风从塬上来》由庆阳五谷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甘肃大河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是一部反映庆阳精准扶贫成果的“小切口、大主题”励志影片。通过深入黄土高原上具有代表性的董志塬进行采风体验,一群本土影人生动再现了因地制宜的脱贫致富举措,结合陇东文化赋予的想象力,用平凡小人物的故事描摹了当地农村发展、农民创业、农业走出去的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

影片拍摄于宁县吝店村,以三组人物为骨架:年轻的陇东女孩辞职回乡,身为企业家的准夫婿同行陪伴,既是希望父母成全终身大事,也是二人立志创业,解决制约村里发展的瓶颈问题;青年村支书撰写扶贫日记,网络宣传本地扶贫产业,与村委会集体一道推动成立企业,带领村民齐心协力套种苹果、黑枸杞“走出去”;几个或固执或保守的村民转变思想观念,接纳了新思路,全村发展电子商务。最终,大家不仅祝福了一对新人,也收获了特色产业成果,喜迎国内外客商考察采购。

具体来说,这部影片呈现出以下特点:

文化自豪感与扶贫使命交汇。庆阳素有“陇东粮仓”“岐黄故里”之称,民俗文化源远流长。这种历史文化基因与本片气质紧密相连。影片直观展示黄土大塬山路多、吃水难、经济发展不充分的现状,交叠了庆阳姑娘强烈的家乡眷恋、企业家开拓进取的乐观和毫无保留的投入,扶贫干部立足现状克服困难的韧劲等性格张力,为矛盾的解决赋予了必然的感情色彩。影片以村民、干部庆丰收,为新人举办特色婚礼结尾,把本土文化的自信包容与扶贫攻坚阶段性成果的鼓舞具象为灵活的演绎。

乡村创业观与产业思维交融。企业家和村支书最初倡导种植产业时遭遇了技术、资金、观念等各种瓶颈。农民的传统观念与现代扶贫创业思维的碰撞构成了本片的内在动力。故事暂时搁置开拓产业这个大矛盾,引入修路、通自来水、科普培训等细节,通过铺垫将个人创业与集体创业联通,最终走出标本兼治的发展道路。

时代感受力与诗意体验互补。近年来,以庆阳本土历史文化为源头活水,无论是展现文化之美的电影《杏乡姊妹花》,还是弘扬革命精神的电视剧《陇原英雄传》,都立足深厚积淀,融合时代价值进行创作表达。电影《风从塬上来》由甘肃本土导演徐鸿钧执导。早在2013年举办的“徐鸿钧电影作品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便肯定了他诸多作品中细腻抒情兼现实探讨的风格。本片设计融入的盘山路接力挑水、塬上开花和民俗婚礼等各种意象为理解农村发展增添了生动质朴的诗意情怀。

电影《米拉尕黑》筹拍

正在筹拍的电影故事片《米拉尕黑》,融精准扶贫、民族特色和非遗文化等元素于一体,展现了东乡族群众脱贫致富的动人故事。

影片主人公米拉尕黑,既是贫困户,也是当地出名的民间艺术“花儿”说唱传承人。在一次外出演唱时,留在家里的妻子难产去世,米拉尕黑深深自责,意志消沉,发誓再也不唱“花儿”,生活也陷入贫困中。扶贫干部李静鼓励米拉尕黑重唱“花儿”,终于从文化扶贫入手改变了贫困户的生活,也使整个村子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影片由西北民族大学教授李克担纲导演,李克、李云濠、杨园园编剧。大量生动鲜活的细节、简洁朴实的叙事手法、贯穿故事主线的“花儿”说唱,使本片独具特色。剧本曾被原甘肃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列为2018年重要时间节点重点选题影视剧本。(王莉)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