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票房口碑双赢,中国电影要学习需要突破这三点

分享到: ? ? ? ? ? ? ?

4月29日上映的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取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赢。许多电影人纷纷为影片打call,不少自媒体也纷纷写文蹭热度。

从指责赞恩父母的“生而不养”,到控诉很多不幸的原生家庭为孩子带来的心理伤害问题等等,各类剖析文章刷屏朋友圈。

作为一位影评人,因为某些原因,感觉无法从育儿、亲子等角度去剖析这个电影,只能从电影本身层面上分析影片的意义以及艺术价值。

或者再深刻思考一下:中国为什么拍不出《何以为家》这样的好电影呢?

首先,小编觉得是大陆的电影审核制度比较严苛,对于一些比较敏感的社会题材,或者价值观不那么伟光正的影片很难过审。就是过审,也改得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正如前段时间上映的《风中有朵雨做云》。

因为电影涉及强拆、混乱的男女关系等敏感话题,一改再改,还险些撤档。被反复修改的结果就是大大破坏了影片原本的味道。《风中有朵雨做云》的公映后就被观众们批评剪辑混乱,情节支离破碎等缺点。

大陆电影审核制度不分级,对于不合要求的影片一律不过审,极大限制了中国电影人的创作范围与创作方式。

不过这几年,也有一些比较好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能过审了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我不是药神》、《无人区》、《风中有朵雨做云》等,虽然是大幅度修改,但能公映,也说明在电影审核在面对敏感题材时已经有所松动。算是一种进步吧。

其次,大陆电影制作方和投资方都急功近利,为了让电影早点公映赚钱,不断地压缩电影的制作周期。

当然,形成这样的风气,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参演演员的片酬比较高,档期比较紧,多拖一天,投资方就要多花很多钱等等。

这种短时间内拍摄出来的电影别说是精益求精了,能及格就不错了。而反观一下《何以为家》的拍摄情况。《何以为家》是历时五年精心打磨而成,是导演呕心沥血之作。

其中单是社会调查就长达三年,拍摄花了6个月,素材长度达到520多小时,剪辑又费了两年多。

试想,大陆的电影人如果也能沉下心来,精心打造一部电影的话,何至于市场上出现这么多的烂片?

最后一点,就是中国电影市场缺少好的剧作者。一部好电影,最原始的基础就是有一个好剧本。但是反观现在的影视剧,原创剧本有多少?而老作品翻拍,外国片翻拍有多少?一个金大侠就养活了多少影视人。

据不完全统计:《神雕侠侣》被翻拍七次,《倚天屠龙记》被翻拍八次,《射雕英雄传》翻拍七次……看看这些数字,一个个早已耳熟能详的故事,被反复拿出来拍摄,剧本的原创力在哪里?

题材烂俗,粗制滥造,以至于电影市场上烂片满天飞。最终根源是电影人想象力匮乏,创造力的匮乏。

当然,除了以上三点,还有诸多因素值得电影人深思,随着近两年影视行业的大洗牌,许多不良的电影制作公司会被慢慢清洗出市场。

当观众越来越要求影片的质量,电影的制作也会慢慢突破其创作瓶颈,那样,我们就会有很多好电影被拍摄出来。

借用徐峥的话,好演员的春天来了,电影市场的春天还远吗?

相关搜索

  • 电影通
  • 豆瓣电影
  • 电影票房数据库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