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英雄电影:现代美国的“造神”运动

分享到: ? ? ? ? ? ? ?

人类需要英雄,尤其是长期笼罩在恐惧阴霾下的美国民众。对于缺失原始英雄神话的美国而言,在对世界神话原型的回归与当代美国意识形态的渗透中,美国打造出20世纪体系庞杂的超级英雄系列电影,实现了现代社会的“造神”运动。

伴随《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Avengers: Endgame)的热映,社会再次爆发对美国超级英雄系列电影的热议。据路透社报道,《复联4》上映后中国首日票房高达1.07亿(美元),远超《速度与激情8》(The Fate of the Furious 8)创下的中国进口电影单日票房7000万(美元)的纪录。2001年至今,美国电影公司已制作大约80部真人超级英雄电影,仅漫威(Marvel Comics)一家公司就创作超8000个英雄角色。为何美国人如此钟爱创造英雄?英雄的创造有着怎样的规律与原则?这场声势浩大的现代美国“造神”运动其实有着清晰且鲜明的行进轨迹。

所谓的超级英雄电影,主要改编自美国漫威(Marvel Comics)和DC(Detective Comics)两家巨头公司创作的超级英雄系列漫画。漫画中的角色通常拥有超越普通人的特殊能力,通过不同寻常的壮举和英勇行为来保护人民、拯救世界。《超人》、《蝙蝠侠》、《绿巨人》、《钢铁侠》、《神奇女侠》这些大众耳熟能详的角色正是超级英雄群像的典型代表,这些形象的背后是人类对超凡能力的向往,在动荡阴暗的日子里给予人们心灵寄托与未来曙光。

漫威与DC公司主要漫画角色

撰文 | 新京报记者 吴鑫 实习生 郑芩

世界需要英雄,

尤其是美国人

美国超级英雄系列电影能够跨越年龄、国家、种族的鸿沟而受到全球观众的追捧,除拍摄的艺术质量以及优秀的商业运作模式外,人类对于英雄的永恒求索是电影风靡全球的根本基石。

“英雄”一词源自古希腊语,意为“保护和服务”。几乎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英雄神话,中国人有盘古与女娲,希腊人有宙斯(Zeus)和奥德修斯(Odysseus),挪威人有奥丁(Odin)和尼奥尔德(Njrd)……然而除了印第安人的宗教神话,年轻的美国却从未拥有自己的本土神话。

美国原型派学者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曾说:“一个社会需要英雄,因为时代需要强有力的英雄形象来凝聚时代精神。”通过对世界各地英雄神话文本的对照考察,1949年出版的《千面英雄》(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归纳出“英雄之旅”模型,被无数好莱坞导演等奉为圭臬。《星球大战》(Star Wars)导演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曾表示,《星球大战》就是基于坎贝尔的理念创造的现代神话。英雄受到启示、战胜困难后将新的经验带回族群,隐喻着人类生生不息的繁衍规律。在浓缩的英雄事迹背后人们感受到强大的驱动力,既给人以安慰,又让人洞悉世事凶险,且明确唯有英雄能够抵御一切。人类在英雄的投射中找寻心灵慰藉,正是通过蝙蝠侠、超人等英雄形象的塑造,美国人缔造了属于自己的奥德修斯与赫拉克勒斯。

《千面英雄》

约瑟夫·坎贝尔著 黄钰苹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

对于美国而言,尽管其一再宣称自己无意成为新的帝国,但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和9·11事件后,美国已然成为事实上的超级大国。从历史看,美国在战争中立国、在战争中巩固、并在战争中扩张,但日益强大的国家实力却让美国人愈发不安。一本畅销书中曾提到美国神话的十大法则,位列第一的就是“恐惧”,恐惧对于美国是一种原始、自然的状态。在一个危机四伏、充满威胁的世界里,美国人对英雄有着由衷的憧憬。在不同的社会阶段里,美国人的“造神”有着深深的时代印记。

1938年,世界笼罩在二战前的阴霾中,美国又刚经历经济大萧条,人们迫切渴望被拯救。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位超级英雄——超人(Superman)诞生了。超人胸前的“S”在其母星氪星代表着“希望”,象征人类对拯救世界力量的期望和对正义的追求,他有着永不出错的道德罗盘以及让世界更公正安全的无尽热望。

超人的漫画形象演变

如果说超人帮读者适应了美国的全面社会改革,那么另一位超级英雄——美国队长(Captain America)的横空出世则让美国人做好了战争的准备。作为二战的旁观者(1940年),美国人受惊于德国独裁者希特勒的威胁,因此一位能够“代表正直和愿为正义而战的美国理想”的角色应运而生。在第一期《美国队长》的封面上,无畏的队长重拳击倒希特勒,谴责法西斯主义是“正在席卷世界的仇恨与压迫之祸、暴政与罪恶之源。”

“神奇四侠”(Fantastic Four)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阿波罗载人航天计划开始之初。他们原本是四名宇航员,在太空航行中遭遇射线辐射变异,从此拥有了超能力。60年代是科技进步的年代,依靠科技拥有钢铁战衣的钢铁侠和遭实验意外被伽马射线放射的绿巨人,都体现了那个年代美国人对科技无法掌控却又充满好奇的畏惧与试探。

可以说,每个超级英雄的背后或多或少都碰触到美国社会历史的乱象,电影的底色交织着平民阶层和特殊群体的血泪史。蜘蛛侠、蝙蝠侠控诉美国混乱危险的社会治安;变种人X战警暗喻少数族裔在美国遭遇的歧视、虐待与隔离。特别是9·11事件后,超级英雄们施展超能力、拯救世界于危难之际的情节套路,完美契合了人们心中渴求安全、寻找安慰的社会心理。人类的潜意识预示着对英雄的呼唤,美国在其中表现出极度的热忱与渴望。

原型的典型回归:

西方神话的映射

导演陈国富曾评价,“我们必须思考电影与神话之间的关系,神话对于人的安身立命有必要的作用。”神话是好莱坞制片商最热衷的电影题材之一,该类影片能将西方传统的文化魅力、男性的阳刚之美、史诗级别的战斗特效与西方英雄主义完美结合。面对纷繁复杂的角色塑造,从神话与宗教原型中攫取灵感是超级英雄系列电影的秘诀与规律。

在目前所知的世界神话体系中,北欧神话在西方世界影响深远。现代无数的影视、文学题材皆肇始于它,日本漫画《圣斗士星矢》、美国电视剧《权力的游戏》、中国小说《龙族》便是体现。其中,诸神黄昏是北欧神话寓言中的一连串巨大劫难,对应电影《雷神3:诸神黄昏》(Thor: Ragnark)中失去雷霆之锤的雷神索尔(Thor)被囚禁在宇宙另一端的星系中,试图回到阿斯加德(Asgard)阻止死神海拉(Hela)发动的巨大劫难。反派洛基(Loki)一角也带有北欧神话的影子,只是神话中的洛基不是索尔的弟弟,而是索尔之父奥丁的结拜弟兄。与原型稍有不同的是,电影中采用了迎合观众期待的圆满结局。

《雷神3:诸神黄昏》海报

古希腊神话大家再熟悉不过,由宙斯、赫拉、雅典娜等众神构建的奥林匹斯神系至今仍在西方世界发光发热。2017年,DC凭借《神奇女侠》(Wonder Woman)一片与漫威正面抗衡,该片中的亚马逊人、奥林匹斯众神、宙斯之子阿瑞斯等都能在希腊神话中找到原型。只是神话中的阿瑞斯外形俊美、身材健壮,影片中则进行了适度的改造。电影《海王》(Aquaman)的主角,亚特兰蒂斯女王之子的形象也与神话故事中拥有高度文明的亚特兰蒂斯帝国有着高度相似之处。

除了直接取材神话原型中的英雄形象与故事情节,“造神”的过程蕴含着更深层次的原型回溯。

在西方古典神话中,宙斯许诺其私生子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os)将来继承神位,神后赫拉(Hera)出于嫉妒设计陷害,令泰坦(Titan)撕碎吞噬狄奥尼索斯(1),宙斯归来后用闪电杀死泰坦,从灰烬中捡出酒神心脏缝入大腿培养(2),终于令其重获新生。回忆《钢铁侠》(Iron Man)系列电影的起始情节,放荡不羁、继承万贯家产的富豪军火商托尼·斯塔克(Tony Stark)在一次武器展演后被恐怖组织伏击(1),恐怖分子将他幽禁在山洞中并强迫另一名人质——科学家英森担任其助手。为防止遗留的弹片刺入斯塔克的心脏,英森便在其胸口植入一个电磁铁环(2)。苏醒后的斯塔克与英森秘密研制武器,二人最终成功逃生。斯塔克脱险与酒神重生的过程极具相似性(相同数字对应类似情节),斯塔克在洞中经历的变化可被视为“酒神祭”的仪式,只知盈利、不顾人性的军火商在此次经历后完成了新身份的确认,身心获得重生。在现代超级英雄电影中,角色设计通过深层次的象征符号和仪式模仿实现神话原型的典型回归。

原型的错置与更新:

意识形态的渗透

上古的英雄神话、中世纪的骑士史诗距今已太过遥远,人们迫切需要体现时代精神的新英雄神话。在取材神话原型的同时,现代超级英雄电影也在不断调整、塑造新的“原型”,归根结底便是美国意识形态的注入。

美国意识形态中的关键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被定义为一种信仰,这种信仰认为成功的价值应该用物质财富来衡量。”在电影中,穷人的浪漫形象强化了对富人的感情认同,穷人通常做着成为超级英雄的白日梦。在哥谭市,穷人不会因为资本主义的阴谋而变得贫穷,相反他们会被日益高涨的巨额企业利润所提振。在《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The Dark Knight Rises)中穷人不仅在物质上依赖富人,甚至在精神上、心理上也异想天开。超级英雄电影无不暗示人们一条“金科玉律”——资本主义或许不完满,但至少是能做到的最完美的事情。

同时,超级英雄电影在情节设置上刻意弱化政府的作用,在城市遭遇不测时,政府和警察总是“慢半拍”。警察无法有效对抗各种强有力的反派,唯有超级英雄才能拯救世界。这是美国保守主义思想的体现,他们提倡减少政府对社会的约束,维护民众更大程度上的自由。在《蝙蝠侠》系列中,哥谭市市长只是一个傀儡,他无法掌握政权,只能任由大财阀马克思随意摆布。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代表着中产阶级和大财阀的利益,从《X战警:第一站》(X-Men: First Class)中洛克希德公司能够随意操控政府官员、意大利大使,甚至整个北约的军事行动可见一斑。

令人难以忘记的87届奥斯卡奖提名,被称为史上“最白的一年”(提名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都是白人),种族主义问题在美国属于老生常谈,根深蒂固的社会劣根性虽然饱受诟病,但它依然活跃在电影之中。近年来,超级英雄电影有试图遮蔽种族主义的趋势,邀请不少黑人演员担纲角色。但无法否认,主要的超级英雄角色几乎都是白人,其他民族非但没能成为主角,甚至被刻画成大反派,钢铁侠的“死对头”满大人(Mandarin)就是一名亚裔中国人。黑人形象在超级英雄电影中也同样面临尴尬的局面,《钢铁侠3》中的罗德上校穿上钢铁战衣成为钢铁侠的助手,可谓是黑人在超级英雄电影中的最高权力了。

《钢铁侠3》中的罗德上校

更为明显的是,超级英雄电影无不充斥着象征性的美国元素。身披红色披风、蓝色衣服,胸口有个大大“S”的超人,其红、蓝两色就是美国国旗的象征。美国队长的衣服和盾牌更是如此,手握美国星条旗盾牌的队长,无论从名字抑或是衣着都让人首先联想到美国。不仅如此,《X战警》、《钢铁侠》中随处出现的星条旗、全景式转动镜头下展现的自由女神像,无疑都是美国的象征。这种为了掩盖内心恐惧而展现出的强大自信心,似乎在向世界宣告:只有美国能够拯救世界,只有美国才是世界的中心。

《美国队长》电影形象

每个民族的神话无不体现着各自文明所珍视的美德,超级英雄其实就是美国人自身的镜像。对希腊人来说,美德是智慧、力量和荣誉,对美国人来说,独立自主是最优秀的品质。因为独立,英雄才能在怪诞滑稽的装束下呈现出强大、坚毅、勇猛的气概。这些英雄们充当了外界了解美国的载体,美国也可以通过这些形象探索、剖析并最终理解其国家品格。

以原型为纲、渗入自我的价值观念,这场现代美国的“造神运动”对我国也颇具借鉴意味。暂且搁置电影在文化霸权主义层面的攻陷,在开发和重构神话资源的全球战役中,中国显得疲弱无力。然而事实是,从《山海经》到《淮南子》、从《西游记》到《封神演义》,中国的精神遗产体量庞大、特色鲜明,我们不应再将眼光局限于孙悟空这类单一形象,而应该反思美国的“造神”方法,打造具有时代特色、能够传达东方之声的中式英雄。

资料参考:https://lithub.com/on-superheroes-and-the-myths-of-american-power/

本文系独家原创内容。作者:吴鑫;郑芩;编辑:走走;校对:薛京宁。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书友转发至朋友圈。

相关搜索

  • 漫威电影观看顺序
  • 超级英雄歌曲
  • 漫威英雄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