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大半个北京,去看VR电影《家在兰若寺》

分享到: ? ? ? ? ? ? ?

穿过大半个北京,家住通州梨园的我来到地坛公园北门附近。从地铁5号线和平里北街D口出来,是北京知名观光地东单菜市场,门口贴着最新的蔬菜价格。这一片基本上属于居民区,来往行人中老头儿老太太的比重非常可观。如果偶尔出现一两个衣着入时的年轻人,你基本能够判断,他们是来参加这次北影节VR影片展映的观众。

这个电影我穿过

这也是我此行的目的,来看台湾导演蔡明亮拍摄的VR电影《家在兰若寺》。放映场地“VR北京”离地铁很近,步行5分钟就可以到达。

如果这只是一部可以在普通影院观赏的电影,我可能也不会这么积极。对它的好奇更多来自于VR这种媒介会如何承载导演鲜明的个人风格。很多学者和影评人把蔡明亮的电影归为“缓慢电影”,和他一起被讨论的还有另一个导演贾樟柯。当然这仅仅是就影像风格而言,比起贾樟柯的县城情怀,蔡明亮看上去要更“都市”。

至于被大家谈论了这么久的VR,似乎一提起就常常离不开刺激的游戏。

和平里北街D出口旁边就是著名的东单菜市场

这个电影我穿过分析

放映场地“VR北京”外马路边的路牌如果直接在高德地图搜“VR北京”恐怕到不了目的地,兴许是第一次在这个地方办影展,还没来得及录入地图;也可能那只是临时借用的场地。办法只能是复制粘贴取票信息上的那一长串地址导航走。

位置并不难找,不过也要多加留意,周围过于生活化的场景可能会迷惑你,一不注意就在一排口腔医院、照相馆和修脚店中间迷失了方向。它的入口是路边一扇半开的铁门,门上会有一小块牌子提示“VR北京院内直行”,进去之后一路都会有贴在地上的指路牌指引。大约再走200米、爬上一段斜坡就到了。

我到的时间比较早,不到上午10点,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都在组织签到分配工作。一台取票机被摆放在院子里,以至于一直惯性思维、认为取票机就应该在室内的我一开始都没发现这个巨大显眼的物体。

取完票,找到阴凉处的一把椅子坐下,听隔壁东城老年大学的大爷大妈唱歌打发时间。北京刚上30度的气温已经开始让人出汗了,我对面一个打扮中性穿着黑色短袖的姑娘坐在太阳下,一边往嘴里塞着三明治,一边喝几口农夫山泉。

综恐这个电影我穿过

整个场地一共分成两个区域,分别是VR影院和交互装置区,前者仅做单纯的电影观看,后者则可以和影片里的人物互动。所有影厅都安排在外表古色古香的平房里,人字形瓦片屋顶,屋外还有几根立柱,传统和现代相融合的味道扑面而来。

“VR北京”其实就是这一整个院子

交互装置区门外的两根立柱之间悬挂着策展人的一席话太阳已经晒到了我三分之一的身体,我告别了那位吃三明治的姑娘,准备进场。在来之前,豆瓣评论里有人说《家在兰若寺》56分钟的片长比一般的VR电影长得多,我已经做好了头昏脑涨的心理准备。

走进VR影院,我才发现里面又分成了两个影厅,其中一个是有光线的,可以容纳30个人同时观看;另一个则是一间暗室,可以容纳20人。这间暗室也是放映《家在兰若寺》的影厅,如果不是工作人员的引导,我开始还以为这个房间是工作人员专属。

这个电影我穿过 小说

《家在兰若寺》影厅门口虽然在购票时有明确的座位图供选择,但进去之后工作人员和我说了一句“随便坐”。所以再一次证明,在看VR电影的时候坐哪里并不重要。

不同于传统电影院的固定座椅,VR影院里摆放的都是可以360度转动的旋转椅,且椅子和椅子之间隔有一定距离。进门的观众一次又一次被工作人员提醒,“您最好把随身携带的物品放在靠墙的位置,观影过程中可能会踢到。”

等候观影的观众等观众都坐定,一名工作人员开始向大家介绍VR头盔的使用方法——普及VR的必经步骤。

《家在兰若寺》是这次北影节展映的VR电影里技术规格最高的一个,因而所配备的VR头盔也和另外几部不同。直观感受是佩戴方式更复杂,观众首先需要戴上一次性眼罩,然后顺时针旋转后脑勺位置的旋钮固定头盔大致位置,接着调节头顶的魔术贴绑带,以及右眼斜下方调节视距的旋钮。当然了,另一个深切感受是,更重了。

这个电影我穿过男主

一名工作人员在介绍VR头盔的使用方法

《家在兰若寺》讲的是一个奇幻故事,一个词概括就是人鱼之恋,全片没有一句台词。蔡明亮的风格在这部电影里得到了延续:标准的长镜头,用空间拉长观众心理时间的方法,甚至包括“水”的意象。

“兰若寺”名字的由来一说出自张国荣和王祖贤主演的《倩女幽魂》,自那之后都被认为是鬼寺的代名词。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也有提到“兰若”,用来比喻荒郊野寺。

一场电影下来,我感觉VR给电影带来的最大改变在于,观众可以置身其中,并由此获得一种参与感(尽管那并不是交互电影)。比如当主角李康生在田里挖菜时,觉得自己伸手就能碰到他;当房间外下暴雨时,溅起的水滴也好像落在了自己身上。

这个电影我穿过结局

我也第一次发现VR带给人的震撼可以是内在的,这种体验不同于你通过交互给眼前的老鼠喂了一块奶酪,也不同于镜头里让人目眩的一连串动画效果。震撼可以发生在当我们和李康生一同待在塑料鱼缸里时,感受他对爱的渴望;也可以发生在当他的邻居白衣女坐在我们面前时,感受她求之不得的绝望。

工作人员告知我不可以截屏,所以只好看剧照了(图源豆瓣)蔡明亮曾在2017年凭借这部电影入围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VR电影单元最佳VR电影。曾经有媒体质疑过他“不适合拍VR电影”,但他说,“谁能说VR 该怎么拍呢?每个人面对的方式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脑袋不一样。我的脑袋就是,我还是在拍我的李康生,在拍我的慢电影,还在拍我的空间的概念;我甚至都希望,还可以再手工一点。”

56分钟并不像想象中漫长,虽然头盔并不轻,但好在静态长镜头也不会带来过多能量消耗。大家在摘下头盔的那一刻,表情都好像如梦初醒,坐在椅子上恍神儿。

如果要挑问题,我很想吐槽工作人员发的一次性眼罩,我旁边的一个姑娘也遇到了相似的问题。因为它真的太松了,以至于当在套上VR头盔的时候,眼罩会不受控制地往下出溜,遮挡视线。

这个电影我穿过 真相

现场可以领取到这种小的宣传册看完《家在兰若寺》还有一点意犹未尽,我决定再体验一下其他几部不同的VR电影。VR影院的其他五部电影出售的是套票,索性一齐都买了。

五部电影分别是:《废墟中的肖像》(澳大利亚)、《原爆之木》(美国)、《血尽无痕》(韩国/美国)、《亦真亦幻》(法国)和《追梦少女》(印度)。每部的时间都不长,不过加起来也得近1小时才能看完。

检票的时候我看到门口摆着一个红底黑色手写字的长方体投票箱,工作人员告诉我看完之后可以给自己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投票。

尽管有30个座位,看的人却只有4、5个。不同于《家在兰若寺》是由工作人员安排统一放映,这五部电影的播放进度是由观众自己决定的。

这个电影我穿过 没看懂

依然会有志愿者提前告知VR头盔的使用方法。相比于《家在兰若寺》,这五部电影的头盔要更易于佩戴,也更轻便,不过它的耳机不像前者那样和头盔是一体的,需要单独连接。

我旁边的一位大哥在向工作人员询问后,被告知眼睛近视的人也可以配戴眼镜观看这几部电影。听到他们的对话,弱视的我觉得当下非常需要一副眼镜。

想了想还是不剧透了,因为目前仍有大量余票。总之最后我把票投给了《血尽无痕》,一部恐怖片。VR和恐怖片真的是绝配,看恐怖片用VR,恐怖效果加倍。

走出“VR北京”已经临近中午,前面的一对情侣还在意犹未尽地讨论刚刚的电影。30度的天气让人昏昏欲睡,加上一个上午都待在VR制造的梦境里,更觉得眼皮在打架。

这个电影我穿过大结局

我决定先去吃个饭。在地铁站旁边的快餐店,我遇到几个和我拼桌的时尚大妈,她们谈论着各自的子女和家长里短,我突然觉得没那么困了。

(题图来自豆瓣)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