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牧之:人民电影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分享到: ? ? ? ? ? ? ?

作者:郭学勤

开拓者和奠基人

影坛巨子

奠基人开拓者

▲ 袁牧之

开拓者与奠基人

1934年,袁牧之加入了电通影片公司,投身于左翼进步电影运动,成为了集编、导、演于一身的罕见全才。他先后编导和主演了《桃李劫》《风云儿女》《都市风光》《生死同心》《马路天使》《八百壮士》等影片,虽然数量不多,但部部是精品,在中国电影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开拓者和奠基人的区别

▲ 《风云儿女》海报 1935年

袁牧之

他编剧并主演的《桃李劫》(1934)是中国第一以有声手法拍摄的影片,成为中国有声电影的里程碑;他编、导、演的《都市风光》(1935)是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故事片,成为中国电影音乐创作和喜剧故事片重要的里程碑。1935年袁牧之主演了《风云儿女》,成为在银幕上第一个唱《义勇军进行曲》的人。在《生死同心》(1936)中,袁牧之一人成功地饰演了两个身份不同、性格迥异的角色——革命者李涛和华侨青年柳元杰,受到了世界著名电影大师前苏联的埃森斯坦称赞,他称袁牧之为“天才的李涛”。袁牧之编导的《马路天使》(1937),堪称为“经典中的经典”,该片不仅成为了左翼进步电影的成熟之作,也是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最高典范,并以其鲜明的新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受到了世界一些著名电影史学家和影评家的高度赞赏。

袁牧之简历

开创人民电影事业

袁牧之简介

▲ 《都市风光》海报 1935年

袁牧之故居

人民电影一般是指新中国十七年电影,但是它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延安电影团。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袁牧之投奔延安,参加了延安八路军总政部电影团的创立,1938年电影团成立,袁牧之担任总编导,拍摄了解放区第一部大型新闻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0年,为了完成《延安与八路军》的后期制作,受党中央派遣,袁牧之去了苏联,因苏德战争爆发,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回到东北解放区。

袁牧之的情史

▲ 《生死同心》海报 1936年

在东北的兴山,袁牧之领导东影人在荒山坡创建了第一座人民电影制片——东北电影制片厂,并出任厂长。东影厂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电影企业,为了根本区别于旧的电影制片厂,把东影建成一个正规的电影企业,袁牧之有意识地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和探索,这些实践与探索为新中国电影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东影成为了新中国人民电影的摇篮。

新中国成立前夕,受党中央调遣,袁牧之进北平参加组建全国电影领导机构的工作,1949年中央电影管理局正式成立,他出任第一任局长。在袁牧之任局长的三年多时间里,全国迅速建立起了党统一领导下的一整套科学、系统、正规的、能适应人民电影事业发展规律的国营电影生产管理体制,创立了以国营电影制片厂为核心的电影管理模式,当时的东影、北影、上影成为中央电影局三大国营制片基地。

▲ 《马路天使》海报 1937年

同时制订出台了新中国第一批电影法律法规和具体规章制度,在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使管理全国公、私营电影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制片方面基本确立了“工农兵电影”为主流的“红色电影”创作方向,并很快恢复和重建了电影生产力,国营电影生产开始步入科学、正规、有效的运作和管理轨道,彻底改变了电影市场基本被英美等西方国家影片占领的状况,电影观众数量猛增,发行收入也增长了七倍多,到了1952年,电影业已在全国十一个有利润上交的行业中排行第六位,电影不仅成为国家最有利的宣传手段之一,也开始为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以1951年举行的“新片展览月”为标志,新中国人民电影初战告捷,中国电影迎来了百年发展史上又一个繁荣时期。

从延安电影团到新中国中央电影局成立,整个人民电影初创时期,袁牧之始终都是参加者、创建者和领导者,他是当之无愧的的人民电影开拓者和奠基人。

(本文摘自《今日浙江》2006年第2期,文章略作删减。)

相关搜索

  • 抗日战争电影
  • 风云儿女
  • 中国现实主义电影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