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感恩推荐的这部获金棕榈电影《爱》,为何看到的尽是残酷隐喻

分享到: ? ? ? ? ? ? ?

今天我来将一部胡歌推荐的电影,胡歌有次在媒体面前推荐《爱》这部电影。《爱》电影如其名,就是一部探讨爱的一部电影,导演迈克尔哈内克凭借这部电影拿下当年的金棕榈和奥斯卡最佳外语奖,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哈内尔第二次拿金棕榈奖,上一次是《白丝带》,成为为世上仅有的几个金棕榈双冠。

有人说《爱》是一部爱情电影,人生暮年的相互陪伴,相濡以沫地度过一生中最值得享受的时光,这是对爱情最好诠释。也有人说,这是悲剧,温柔绅士的丈夫放弃了反抗,挣扎,在生活的洪流之中感到了无助,能给予的就是让妻子体面地离开,这是妥协。悲剧被定义为将亲手创造的美好再次亲手摧毁,一生的体面却换不来一个晚年安详。高开低走的人生最为心痛。

矛盾创造戏剧,那这部剧的矛盾又在哪里?最大的一个集中在Anne身上。在影片的最开始,夫妇两人在音乐大厅里欣赏钢琴演奏,台上年少有为的演奏家就是Anne的学生,Anne的成就可想而知。而与学生的第二次见面就成了Anne内心崩塌的开始。面对曾经喝声斥责的一身傲气的学生,她连站起来面对他说话都不可能了,依旧从容的举止透露的是Anne曾为人师的倔强,但是在听到学生寄来的唱片时,她失控了,开始拒绝吃饭,拒绝丈夫所带来的一切关爱。至此,Anne的矛盾也就陷入了僵局。一个人身体失去了自由,又怎么让灵魂轻飘飘呐。

目睹一切的丈夫也在承受着同样的痛苦,甚至比Anne更作难,他能听到妻子黑夜里无助的哭泣,能看到渐渐崩塌的自尊在流逝,转过身却要面对一堆的琐事和毫无意义的关心,在妻子瘫痪前,他根本不需要插手家里的事,事实却是他需要邻居帮忙买日常用品,需要应对没有同情关爱的护工,需要和女儿解释他们的世界不需要孩子的插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品,反之亦然。在法国人的心中,即使一个家庭,每个人也有充分的自由,人的中心是自我。他最需要也最头疼的是同样面对屈辱与不堪的自己要把仅存的美好留给妻子,劝慰她,呵护她。

矛盾的碰撞带来了高潮。不得不说此刻对于戏剧也好,两夫妇的人生也好,都需要一个改变,他们必须释放心里的压抑,也为了同样不知所措的观众。他动手了,说实话,那一刻观众同样崩溃,为什么,为什么非要走到这一步,没有退路了,对于他们任何人都没有退路了。当镜头里只剩下Anne抖动挣扎的双腿时,我的内心真的只有一个念头:停下来吧,别再动了,请不要松手,我真的难以想象如果此刻他哪怕松了一点劲,后果会是多么的令人心痛。我知道,和我有同样想法的人,在屏幕前会多么痛恨自己。我爱她,让她体面地离开,是我最后的温柔。

但是最深刻的思考还是来自Eva的角度,父母的人生暮年是大多数人都要经历的一次成长,它给予我们最深最准确的伤痛,带走最亲最爱的人,只留下难以挽回的回忆。在孩子的心中,自己从来都不会是遮蔽风雨的角色,七十岁的老人仍然可以任性地撒娇,因为将近百岁的父母会笑着摸摸他们的头。世界上最痛苦的事就是自己还未长大,却没了教育的人。这是悲哀。所以,这是我永远不会放给父母看的电影,人是最经不住考验的。丈夫Georges还有一丝怜悯存在吗?或许有吧,在他依然辞退护工的那一刻,在他照顾妻子的那一刻,在他放走那只鸽子的时候,我看到了恻隐之心。

相关搜索

  • 小城二月短片
  • 自由广场电影
  • 金棕榈奖和奥斯卡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