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由达米恩·查泽雷导演的电影《登月第一人》?

分享到: ? ? ? ? ? ? ?

达米恩导演风格

每年的十月份,北美院线上映的电影开始进入"冲奥"时段,"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颁奖季影片总会是影迷全年最关注的焦点。这部分影片一般都具有水平高、口碑好、导演优的特点。不是很看重票房,投资也不会特别高,但是依赖口碑效应,尤其是影迷和影评人的评价。

去年的颁奖季,打头阵的是在前年年底拍出《爱乐之城》这部大火文艺片的新生代导演达米恩查泽雷。他带来了一部关于美国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半自传性质的电影,《登月第一人》。影片于10月12日北美上映,在烂番茄获得了88%的综合媒体推荐度,有望争取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最佳女配、最佳音效和最佳配乐类奖项。而且影片有望明年在内地上映。

导演达米恩

《登月第一人》是去年美国最重要的电影之一,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是第一部将镜头直接对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影片。在以往的探月影片中,大都是把重心放在"探月"这件事上,对宇航员的刻画是很少的。而《登月第一人》将角度重新对准"人"这个主题,是对历史事件的一种更主观的解读方式。再加上查泽雷近几年导演的电影都收获了很好的口碑,所以影片还未上映就成为了许多影迷2018年必看榜单中的选项。

尼尔·阿姆斯特朗,是人类历史上首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他1930年出生,2012年逝世,是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计划宇航员。在美国航空航天局服役时,阿姆斯特朗于1969年7月21日成为了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宇航员,也是第一个在地球外星体上留下脚印的人类成员。

影片根据詹姆斯·汉森的传记作品《第一人:尼尔·阿姆斯特朗的人生》改编而成。 聚焦美国传奇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的生平,重点讲述他在1961-1969年间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月者的过程,同时也展现出人类在这次史上最危险的宇宙探索征途中所付出的难以想象的国家与个体牺牲。

达米恩.查泽雷

乍看电影的情节,似乎这是一部很"官方"的贩卖国家情怀的电影。但是如果真正看过了成片,你会觉得这是一部完全不同于传统"美式英雄"题材的电影,也自始至终没有贩卖国家精神。据说特朗普虽然没有观看此片,但在社交媒体上活跃的他当得知整部影片中居然没有"在月球上插上美国国旗"这个经典的镜头时,气的甚至宣称绝不会观看这部电影。

无独有偶,美国一部分保守派政党人士在观看了这部影片后均认为这部电影没有提及"美国精神",是在故意传达一种"反民族自豪感",这是无法令美国人接受的。但是影片的主人公阿姆斯特朗的儿子以及原著作者对这部影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确实是一部"私人化"的电影,但是它绝不是一部反国家的电影,甚至恰恰性反,它传达了美国精神,是一部优秀的影片。

达米恩.查泽雷的风格

作为影评人,我们抛开政治,从电影艺术性的角度来看,《登月第一人》是一部合格的传记电影,但也称不上特别优秀。

本片最具开拓性的是,导演对角色的塑造。作为一部纪传体电影,《登月第一人》把重心几乎全部放在了阿姆斯特朗身上,扮演阿姆斯特朗的瑞恩高斯林一个人几乎占据了电影90%以上的人物出场时间。查泽雷的宗旨就是展示阿姆斯特朗的内心世界,只是他选择了对阿姆斯特朗人生最重要的8年进行讲述。所以按照导演的逻辑,是登月选择了阿姆斯特朗,所谓宏观的"美国精神"是和电影完全不沾边的。所以特朗普纠结的那个为什么不插美国小旗子的念头,可以说是十分"小儿科"了。可以看得出导演在努力淡化"国家"的概念,争取为个人、为情感让路。

达米恩拍摄风格

可以说美国的传记电影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其特点就是"一招鲜":以小见大。从小人物的个人经历放大到整个社会甚至整个历史长河中去看待,个人之于社会的渺小,以及个人对社会的改变。甚至夸张点说,美国的传记历史人物电影,总带着严肃性质的"屌丝逆袭"的味道,你吃多了也会反感,但闻到那个味儿,还是很想再去尝尝看,况且味道还确实很不错。

类似这种突出个人性格的传记电影在美国可以说是不胜枚举,比如讲述互联网大亨扎克伯格的《社交网络》;改编自著名狙击手凯尔自传小说的《美国狙击手》;讲述华尔街传奇人物贝尔福特的《华尔街之狼》等等。都是在大背景之下刻画单一个体的范例。 《华尔街之狼》贝尔福特

达米恩

《美国狙击手》凯尔

《社交网络》扎克伯格

而《登月第一人》无疑是第一个在太空领域打开了人物电影大门的影片。而这个人物自然是选择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地球人,最具有代表性。

达米恩达克

这里特别要说一下扮演阿姆斯特朗的高斯林。影迷常调侃"高司令"长着一张面瘫的帅脸。演什么都是不入戏,都是他本尊。然而这次他的面瘫可是找到了正确的使用方法了。可能是《爱乐之城》的合作让查泽雷对高司令产生了"好感",这次阿姆斯特朗的角色设定是很符合高司令的气质的。沉稳、不露声色却喜怒无常的表演,可以说高司令不用表演,这就是本色出演。还记得大受好评的银翼杀手2049吗?是的,加拿大老乡维伦纽瓦发掘了高司令的潜质,而查泽雷把高司令的这种气质发扬光大。 《银翼杀手2049》,2017

达米恩·波蒂埃

《登月第一人》,2018

作为一个在2014年才完成处女作长片的导演,查泽雷的电影展现出的冷静与成熟是令人惊艳的。《爆裂鼓手》中的聒噪与架子鼓相得益彰,《爱乐之城》中的钢琴曲更是和剧情融为一体。查泽雷是一个电影天才,他创新性的使用"配乐"来掌控电影的节奏。前两部电影都是与音乐有关的电影,来到《登月第一人》,这个看上去和音乐一点不挨边的题材,却依然让查泽雷抓到了"机会"。

这次是"无声",太空下真空的环境让声音成为最奢侈的东西,我们伴随着宇航员的视角,听到的只有寂静下的呼吸声。制造了一种肃杀的气氛,这也是声音带给电影节奏变化的艺术。

达米恩跑酷

然而在客观来看,查泽雷在失去了音乐题材的情况之下,剧情把握情况已显得捉襟见肘。2个多小时的时间撑起一部纪传电影按理说是完全没问题的,但是查泽雷把跨越8年的航天时间活活剪成了一头一尾的故事,人物心理变化过程这些点可以说完全被忽略了。音乐题材的电影导演可以通过一段独奏来传达情感的变化,但是讲剧情的传记,故事是主体,所以剪辑也变得格外重要。很遗憾在《登月第一人》当中没有发现这些闪光点。

在历史上不乏一些登月元素的电影,人们赋予月亮最美好的幻想和最浪漫的情节,通过诗歌、小说等形式隽永流传,直到电影的出现,对于月亮的影像演绎开始变得不再单一。结合人类对于月球的诸多传言,月亮也开始由纯洁浪漫的形象开始变得神秘而恐怖。在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游》,影片中把探寻月球的片段描绘成了一个极其危险的经历。被外来智慧体的干预,最终导致人类放弃对月球的殖民与开发,转而去探索更遥远的木星。

《2001太空漫游》,1968

可以说这部史诗级的科幻电影在60年代末便预言了月球的"不可控"。而奇怪的是在美俄航空竞赛分别登月之后直到今天,人类再没有过一次登月计划。看来月球真的比我们想的要复杂得多。

而月球的皎洁、神秘推动着一代又一代电影人神话其中的故事,使得月球电影自成一派,成为科幻电影库中的经典瑰宝。

《登月第一人》作为一部传记电影,制作精良、人物形象立体,基本达到了合格的水平。但是影片作为太空电影失去了进一步对月球的解读。停留在阿姆斯特朗身上的"爸爸身份"过多了,没有展开想象去探寻父爱之外更深层的东西。同时在剧情上也缺乏一些创新,不够柔软亦不够坚硬,且没有导演之前营造的影片风格,应该说是不太成功的一次尝试,对查泽雷来说,如何摆脱"音乐电影"的影子塑造故事,对他来说意义重大。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