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诗人何小竹看电影 托尔斯泰的小站

分享到: ? ? ? ? ? ? ?

《最后一站》电影海报

◎何小竹

晚上九点四十分坐上由成都开往宁波方向的K454列车,第二天上午九点过,到达贵州境内的孟溪站。这是一个只停靠几分钟的小站。走下火车的时候,天上下着小雨。我背着沉重的旅行包坐进候车室,等着朋友的车来接我去松桃。就在这等候的时间里,我想到了前不久看过的一部影片,《最后一站》。

这部取材于托尔斯泰晚年生活的影片,其故事高潮便是托尔斯泰离家出走,病死在途中的一个无名小站。这个故事对文学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许多俄罗斯作家均在自己的回忆录里有所记述。比如高尔基,他在回忆托尔斯泰晚年生活的时候,与许多作家的视觉都不太一样,对人们憎恨的托尔斯泰夫人是充满同情的。这种视觉恰如《最后一站》这部电影的视觉。一个名叫瓦伦丁的年轻人作为托尔斯泰晚年的秘书,住进了托尔斯泰庄园。他在看见托尔斯泰极其人情味的一面的同时,也理解了托尔斯泰夫人与托尔斯泰主义者之间的矛盾所在。托尔斯泰告诉瓦伦丁,他寻求的终极目标其实就是一个字:爱。当农夫也好,企图散尽家财也好,都是为了这个“爱”字。而托尔斯泰夫人也告诉瓦伦丁,那些托尔斯泰主义者并不懂得,什么是爱。这位从少女时代就将自己的全部献给了作家的女人,用自己对托尔斯泰的爱,感染了瓦伦丁,使他从一个“禁欲主义者”(也即“托尔斯泰主义者”)转向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影片试图告诉我们,精神的自由必不可少,所以托尔斯泰是对的。他为物质和名声所累,所以要寻求放弃,为自己营造一个自由而安宁的环境。但物质的保障同样必可不少,所以,托尔斯泰夫人也是对的。她必须捍卫属于13个子女的财产,这也是一位母亲的天性。

但我们看到,托尔斯泰的悲剧性正在于,他过分强调了自己精神自由的实现,而忽略了作为世俗角色(即丈夫、父亲)所应承担的责任。他不管家,不知卢布的重要性。加上身边信徒的推波助澜,更加深了托尔斯泰与其妻子之间的裂痕。同样,作为托尔斯泰夫人,她坚信自己对财产的捍卫是对的,因而也忽略了托尔斯泰在精神上的需求。她对金钱所表现出来的歇斯底里的态度,无疑也加重了托尔斯泰精神上的苦闷和心理上的失落。在两股力量的夹击下,八十多岁高龄的作家只好选择离家出走了。

中国人是推崇寿终正寝的。也就是说,顺其自然,不对自己的生命做主动的选择。所以,像托尔斯泰这样,晚年选择离家出走,这无疑是让人震撼的。而将自己的生命结束在路途中的一个无名小站,这又为其行为增添了一层隐喻,似乎向我们喻示着托尔斯泰的精神追求并未抵达终点,其内心的痛苦恰如受困于小站的境况。

值得庆幸的是,在弥留之际,他终于达成了与妻子的和解。爱,弥合了一切,也将他最后送进了天堂。

成都晚报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