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为何打造国际电影节

分享到: ? ? ? ? ? ? ?

冬日南国,花海椰林。三亚海滨,星光璀璨。作为全球数百家电影节里的“新生代”,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历经短短几个月筹备就站在高起点上盛大启幕,被业内称为奇迹。12月16日,在海天之间,为期8天的电影节华丽闭幕,但致力于打造“永不落幕”电影节、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征程才刚刚开启……

12月11日,首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开幕式现场

电影节的“海南味”“国际范”电影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文化,具有超越国界、民族的特质,是一种全球标准的流行文化。置身中国改革开放前沿,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海南具有独特的地理、人文等优势,正在成为展示中国形象的靓丽名片。而在探索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电影节是最好的对话窗口和平台之一。在改革开放再出发之际,海南被赋予新使命: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2018年4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支持海南举办国际电影节。首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也许有人要问:经济和文化相对并不发达的海南,能办好电影节吗?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其实海南与电影和电影节结缘已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曾有多部经典影片在海南取景。2005年,三亚举办了中国电影诞生百年庆典活动暨第1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从那时起海南便播下了电影节梦想的种子。随后,观澜湖电影公社、长影环球100等电影设施和产业相继问世。多年来对电影的不懈追求以及经济文化发展的积累,掀开了海南电影业的新篇章。从今年5月底的前期调研到12月的亮相,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成功举办,亮点众多,好评如潮,被业内称为“创造了奇迹”。电影节开幕式总统筹李鹏说:“首届电影节是海南给国内外电影人的‘初印象’,时间紧任务重,责任重大。”从明星嘉宾邀请到现场舞美、灯光及视频制作、晚会场地协调,到电力、消防、安保、医疗、通信等保障工作,在十多个筹备团队及主办城市各相关部门高速运转下,此次电影节几乎让人挑不出刺来。

电影节设置了“国际影展”“电影论坛”“2019年新片推介会”“全国拍摄景点推介大展”“星光扶贫计划”等七大主题活动,各个主题活动均体现了海南特色和“国际范”。

电影节吸引了成龙、阿米尔·汗、约翰尼·德普等上百位知名电影人,大咖云集,星光熠熠。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部海内外作品参与展映,其中有50多部国际电影,不少是在亚洲地区首映或在海外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影片。新片现场推介,让70余部电影直接推向100多个城市的市场终端,成为明年春季电影热门档期风向标。电影节还首创“沙滩影院”。电影节期间,三亚市民感叹:“在家门口就能看国内外好电影首映,满满都是获得感。”《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发现,截至目前,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新浪官方微博粉丝量已超过128万,“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话题阅读量超过3.6亿次,百度搜索相关结果,也超过100万个,热度可见一斑。在网民讨论中,“海南岛”“三亚”“设计感”“期待”“开放”等成为热词。打造“永不落幕”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从一诞生就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气质,首届便将“全年展映、全岛放映、全民观影、全产业链”作为目标,打造“永不落幕”的电影节。如何理解“永不落幕”?海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符宣国告诉记者,字面上的“永不落幕”是指电影展映不间断。此次共有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部作品参与展映,今后将逐渐实现将电影展映延伸到整个海南岛。但要做到真正的“永不落幕”,打造“全产业链”才是根本。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明振江认为,“走红毯”“免费观影”等“粉丝观念”的电影节不可持续,结合国际旅游岛和自贸区(港)建设,在影视制作、创投、发行、人才和资本引进等产业链环节上做文章、下功夫,电影节才有持久生命力。事实上,在打造“永不落幕”电影节上,海南已经有所准备并在行动。2016年起,海南连续两次举办了中国(海南)电影投资高峰论坛,搭建电影投资人与电影导演和电影制作人等的对话平台。出台《关于鼓励和支持海南省影院影厅建设改造的扶持政策》,加大影院影厅建设和升级力度。据了解,三亚“1+X”红树林影城进行升级改造后,影厅总面积达1.1万余平方米,总计67个影厅,全部装配了符合国际和国家标准的专业电影放映设备。海口市出台了《海口市扶持影视产业发展暂行规定》、三亚市出台了《三亚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通过影视拍摄费用补贴、贷款优惠、保费补贴、绩效奖励等方式帮助影视企业。如海口影视企业在规定房产市场购买办公用房,可享受最高300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国内影视企业在海口摄制期间所发生费用的,均能据实给予20%拍摄费用奖励补贴。在三亚,对单一项目的专项资金资助,每年最高额度达人民币500万元。此次电影节活动安排上,设置了“制片人论坛”“大师嘉年华”等国际交流平台,让海南本土电影人、相关机构向国内外优秀电影大师“取经”。组委会还首创“全国拍摄景点推介大展”,意在促成“天然摄影棚”海南与影视创作深度联姻。此外,海南的影视拍摄基地正在建设之中。海口市文体局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共有6部影视片在海口拍摄,目前已有114家影视动漫企业入驻。“海南的电影节,文旅结合,和其他多个知名电影节定位不一,避免了同质化竞争,无疑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战略选择。”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侯光明说,“一切都还在脚下,但海南跨了一大步,大有希望。”“我们时刻敞开胸怀。”符宣国表示,海南意在重点打造集国际性、学术性、大众性为一体的“永不落幕”的国际电影节,通过举办电影节带动影视文创器材、版权等国际交流及交易,促进海南影视产业国际化、规模化发展,培育海南文化消费的新业态、新热点。电影节组委会负责人表示,海南接下来还将研究一些产业政策,把影视文化产业做大做强。补短提质再启航“影视洼地”海南举办国际电影节,优势多,“烦恼”也不少。有本土影业企业担心,海南面临电影人才和技术、管理和服务等短板。由于历史发展等原因,海南经济基础较差,文化产业欠发达,文化管理理念和水平也亟待提升。这些短板让海南岛国际电影节面临着“成长的烦恼”。业内人士和不少网友期待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在未来更加成熟、更具国际化。在采访中,本刊记者了解到,参与此次电影节的国内外电影人及相关人士,对海南电影节的定位、政策管理服务水平和本土影视力量强化、国际化程度和法律保障等方面有较高的期待,提出了不少建议——明确定位。“一个电影节为自己找到准确的‘定位’非常重要。”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电影节展部主任佛劳伦斯·吉奥特说,全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电影节都会结合自身实际,展现不同的关注焦点。多名资深电影人相信“坚持用好气候资源,做好‘全年展映、全岛放映、全民观影、全产业链’文章”,才能在竞争中出彩。政策扶持。“政策是海南影视业发展的优势。”《看电影》杂志出版人三木认为,海南发展影视产业,政策优势是比气候和环境更重要的“软条件”。三木举例说,澳大利亚西海岸就因推出补贴和退税政策,现已发展为世界级电影大片的制作中心及外景地。海南若推出更多的优惠政策,定会给影视制作单位、电影人提供好的发展环境。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也希望海南在推动自贸区(港)建设过程中,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多推出扶持政策,吸引国内外电影人到海南发展。培育新人。电影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教授曾庆江指出,有关部门和企业应主动创作更多彰显海南地域风情、本土特色的影视作品,藉此也可培养出一批既了解海南历史文化和地域风情,又掌握影视专业技能的本土高素质人才。加强合作。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表示,开放合作是推动电影繁荣发展的必经之路,必须打开大门和世界优秀的电影团队合作交流。美国电影制片人吉姆·莱吉也希望“海南能通过电影节平台加深对外交往与学习”。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产业总监凯瑟琳·德鲁姆提到,此次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为年轻电影人提供了与国际电影大师交流、对话的机会,将有力推动电影人才成长,为电影节发展带来新活力与新内涵。产权保护。电影产业产权等法律保护也是重要课题。“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应以此为契机,打造文化法治研究平台,以法律力量促进电影产业蓬勃发展。”中南大学文化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刚志说。椰林下,大海边。海南与世界新的对话,才刚刚开始。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