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亚裔在好莱坞就站起来了?

分享到: ? ? ? ? ? ? ?

好莱坞电影中的亚裔

点击此处,参加第三届深焦影评大赛

写影评,去戛纳,赢现金大奖

一部电影,亚裔在好莱坞就站起来了?

文丨 斯大凌

编丨往事如烟

好莱坞首部全亚裔电影Crazy

在北美口碑票房大爆的《摘金奇缘》近日在国内上映,不出意料地遭遇了“水土不服”,口碑和票房都相当惨淡。本文无意于讨论这部电影质量如何,但想从好莱坞亚裔形象这一角度出发,谈一谈这部影片的意义和影响。毕竟这也确实是一部意义大于形式和内容的电影。

纵观好莱坞电影的历史,不难看到亚裔男性的形象都是相当老套的:杀手、武术家、奸诈小人以及“性无能”。几乎所有人都达成了共识,那就是亚裔角色在好莱坞一直都是单一化边缘化的。此前亚裔简单刻板到不行的形象实际上来自于两个著名形象。

首先是“傅满洲”,这个由英国小说家萨克斯·罗默创作的形象多次被电影、电视使用,堪称上世纪最著名的亚洲形象,甚至都和福尔摩斯交过手。而这个形象也“引领”了美国人对于亚洲形象的认知:“神秘”、“邪恶”和“奸诈”。而另一个标签“功夫”则来自于大家都很熟悉的李小龙。之后的成龙、李连杰等在好莱坞塑造的形象一定程度上都是李小龙的延续。而除此之外的好莱坞亚裔形象类型,基本就只剩下了奸诈无用的小骗子,猥琐搞笑的丑角和完全可以当背景板的路人。

关于亚裔形象在好莱坞被“标签化”的原因,有学者指出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因素、产业(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

好莱坞纯亚裔电影

01

社会因素

好莱坞首部全亚裔主演电影

与黑人文化和形象被曲解不同的是,在美国主流文化中亚洲文化和亚裔形象都不能算被曲解,更多的是边缘化乃至于无视。具体也表现在对于亚洲文化多样性的毫不在乎,在他们的语境里对亚洲人的定性一般不会具体到“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新加坡人”等,而是全部统称为“东方人”。“神秘的东方力量”虽然是一种笑谈,但是对于美国人来说亚洲文化就是如此,这个“神秘”往往还不是褒义词。在这样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下,好莱坞电影产业对于亚洲文化和亚裔角色的描绘自然也刻下了自带的烙印。

02

产业(经济)因素

好莱坞在题材选择和角色塑造上同样也有不成文的规矩和惯例。对于制片方来说,尤其是商业片,创造一些观众们会不假思索地买账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陈词滥调和刻板形象被青睐被频繁使用,并不是因为他们陈腐,而是因为他们是最安全最保守,也往往意味着是最受观众欢迎的选择。因此,好莱坞的主流电影会更倾向于塑造观众们习惯的形象,亚裔形象的标签化与边缘化也是如此。

好莱坞最著名的亚裔演员

而说到亚裔的市场潜力和经济效应,其实早在十年前的调查中就已显示,虽然还是市场潜力还是很难比拟白人、黑人,美国亚裔的受教育程度、收入和购买力都相当可观,足够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市场力量。但为什么好莱坞没有针对这一市场早一步作出调整,直到今年的《摘金奇缘》?这实际上可以部分归因于文化因素。

03

文化因素

《摘金奇缘》可以说改变了一切。先不论影响深远难以改变的社会文化因素,这部由全亚裔阵容打造的浪漫喜剧打破了制片厂白人主导的格局,凭借烂番茄92%的新鲜度展现了自己受欢迎的程度,也用北美1.7亿美元票房的爆好成绩证明了亚裔主题的市场潜力和经济效应,也反映了亚洲市场的崛起、亚裔消费能力的提高以及亚裔观众的养成。电影的男主更是以自身迷人的形象征服了观众,完全撕掉了原先东方人“性无能”“猥琐”的标签。

不管是不是北美版《小时代》,无论影片在电影艺术层面上的价值究竟如何,这部电影在文化和社会层面,对于在北美的亚洲人来说意义非凡,对电影产业也是如此。这部电影的成功预示着好莱坞产业即将进行的“改造”,狭义上来说亚裔电影制作人会有更多的机会来展现自己的才能。这对于产业内的人种分部、人群结构都会有深远影响,而好莱坞的变化也进而影响世界流行文化的结构,仅凭这一点,《摘金奇缘》也足够被载入电影史册。

好莱坞片酬最高的亚裔

但是,国内的观众看完这部电影难免感受到“水土不服”,原因也很简单:好莱坞的“亚洲人”,或者说在北美生活的“亚洲人”,与亚洲的“亚洲人”一定是不一样的。生活环境的高度不同自然会孕育出不同的文化来,因此虽然《摘金奇缘》本质上是标准的好莱坞古典浪漫喜剧套上黄种人外套,我们也不能说这就是不正确不合理的。实际上恰恰相反——《摘金奇缘》代表了好莱坞大环境下亚裔展示自我的新方式:与其保留刻板印象创造和强调差异,还不如彻底讲一个真正属于美国亚裔的故事,尽管代价可能是创造出新的刻板印象。

如果要梳理影片的剧情脉络,实际上是主角们在有意识地进行北美和亚洲之间的文化身份置换(passing),这也准确表现了目前在北美生活的亚裔在社会、文化、价值观等方面自我认知的徘徊与选择。因此,虽然这部电影所展示出来的文化是非常远离亚洲本土文化的,但我们不能简单因为放弃源文化而批判这部电影。就如同中国传统的北京烤鸭未必就高美式左宗棠鸡一等,在挑战白人文化霸权的同时没有理由创造新的文化歧视。

今年的另一部口碑力作《网络谜踪》也在亚裔角色的探索上迈出了自己的脚步。由于电影还未上映,因此不便做涉及剧情的讨论,但是观众们在享受这部悬疑佳作的同时不妨带一个问题:“为什么影片要选用一位亚裔父亲来做主角,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白人?”不得不说的是,演员完美地塑造出了一个亚裔父亲的形象,而电影自身特殊的呈现方式也对抵抗种族歧视赋予了新的意义与动力。

好莱坞亚裔女性

那么,现在我们可以说亚裔从此在好莱坞“站起来”了吗?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即便像《摘金奇缘》这样突破性的电影,其中也难免加入传统意义上“小丑型”的亚裔形象以及较为平庸的女性角色塑造,而整体剧情简略看来也就是一个美国人进入亚洲家庭的猎奇故事。更不要说在同样是今年上映的商业大片《碟中谍6》里,那个暴揍阿汤哥和大超五分钟却连一句台词都不能有的华裔“冷面杀手”,依旧是亚裔标签化的表现。当然,“去标签化”绝非一日之功,也不是一部两部电影就能轻易改变的,而《摘金奇缘》在商业上的“奇观式”成功足以让好莱坞片商们重新“认识”一下亚裔角色和亚洲观众。

关于亚洲本土文化要如何表达,显然这并非好莱坞亚裔工作者的责任,而是亚洲本土创作者们需要为之努力的目标。距离上一次《卧虎藏龙》1.2亿以及《英雄》五千三百万美元票房的“文化输出”已过去近20年,下一部能在北美影市大展身手的中国电影会在何时出现?而最后我也想留一个问题给大家:你认为那部电影的什么角色是最符合你心目中的中国人形象的?(战狼除外。)

-FIN-

电影帝国微信公众号:dianyingdiguo
关注电影帝国公众号,订阅更多奇闻趣事
分享到 ? ? ? ? ? ? ?

?相关推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最近发生的趣事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